“一環八水繞濟甯,十二明珠映古城”。俨然成了濟甯市未來水城形象的最佳寫照。今天我就要把八水以及十二明珠的前世今生給大家捋清楚。
八水,自然是指的八條河水,這八條河水孕育了濟甯市的土地幾千年!它們分别是:
1.蓼河(蓼溝河),位于山東省濟甯市任城區、兖州區境内,原為廖溝河,後稱蓼河。發源于兖州區新兖鎮金家村東北部,西南流經濟甯高新區,至石佛村北彙入洸府河。全長25公裡,總流域面積195平方公裡。
2.泗河,是一條古老的河流,傳統上認為發源于泗水縣東部陪尾山下的泉林,《水經注》引《博物志》曰:“泗出陪尾,蓋斯阜者也。”。現代地理考證,泗河發源地在其上遊新泰市東南太平頂山西麓上峪村東黑峪山,經新泰、泗水、曲阜、兖州、鄒城市(原鄒縣)、濟甯(任城區)、微山7縣市,于濟甯新閘(一作辛閘,屬任城區石橋鎮)南洩入南四湖,河長169公裡(《濟甯市志》。
3.濟甯古運河
濟甯古運河,俗稱濟州河、運糧河,是魯運河的一部分。京杭大運河流經濟甯約230公裡,串聯了濟甯城區、南陽古鎮、微山島、獨山島、南旺分水龍王廟、中都佛苑等重要的旅遊吸引物,是一條文化内涵豐富、旅遊資源密集的文化遺産廊道。濟甯是調控中國南北大動脈的樞紐,建有運河上最為先進和知名的水利工程----南旺分水工程,号稱“北方都江堰”,堪稱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4.梁濟運河,京杭大運河-魯運河中段、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支流,北自梁山縣國那裡向東南,沿東平湖滞洪區西堤至鄧樓,然後脫湖堤直下東南, 于濟甯市李集西入南陽湖,南與京杭運河南四湖湖區航道相接。全長90公裡,流域面積3306平方公裡。1958年開始建設,1969年通航。防洪水位為38.65~40.65米,除澇水位為36.61~39.20米。
5.洸府河,淮河流域南四湖支流。位于山東省西南部,上遊主流洸河原系黃河支流大汶河水系,為元代引汶濟運河道,明代堵塞,南流為大運河支流。1960年代濟甯市治理運北水系時,開挖新河道使洸河、漕河、府河合并,而得名洸府河,入南四湖。從此,洸府河發源于泰安市甯陽縣東北山丘區泉頭村一帶,流經甯陽、兖州,在濟甯市任城區石佛村東(辛店村西)入南陽湖,河道呈北至南态勢,全長84公裡,流域面積1331平方公裡。
6.楊家河,楊家河為洸府河的支流之一,發源于兖州大安西部,經兖州和市郊區于濟兖公路(今金宇路)北入洸府河,全長26.5公裡,流域面積207平方公裡。
7.老趙王河,老趙王河:起源于山東嘉祥縣馬村鎮楚營村西南,于馬集鄉東秦村出縣境,至濟甯市市中區唐口街道棒李村入洙水河。全長44公裡,流域面積94.5平方公裡,其中嘉祥縣境内長26公裡,流域面積60.9平方公裡,河底寬5~6米。屬季節性河流。
8.洙水河,形成于宋朝。北宋時,黃河屢決,河決清豐縣,大溜東南行,經巨野、濟甯,彙入泗水入海,就是洙水河(以及趙王河)的前身。
濟甯除流動的和水之外還有十二明珠,這十二明珠其實也是水資源,隻不過這個水資源是靜止的,他代表了在濟甯的十二個湖泊,分别是:太白湖、少康湖、龍湖、十裡湖、九曲湖、馬場湖、鳳鳴湖、天寶湖寺湖、如意湖、龍拱湖、興隆湖和王因湖。
至于十二明珠,有一些是天然形成,有一些是煤礦塌陷區形成。看看大家對上面寫的有沒有興趣,有興趣我就繼續寫,把每個湖泊的形成原因分析一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