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21:27:09

在故事的一開始,我們要先來了解一個叫做腓尼基人的古老民族,他們生活在今天地中海東岸(今黎巴嫩和叙利亞沿海一帶)。這個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擅長航海和經商,他們駕駛着狹長的船隻踏遍了地中海的每一個角落,地中海沿岸的每個港口都留下了腓尼基商人的身影。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

-腓尼基人航海圖-

三千多年前,腓尼基商人正滿載着大塊大塊的天然堿礦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鈉Na2CO3)經過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口的一處美麗沙洲。因海水落潮,大商船在河口沙灘上擱淺,他們做飯時用天然堿礦石架鍋在沙灘上,飯後準備回船時,船員們驚喜地發現:

餘燼裡有冰一般晶瑩剔透的神奇寶物

原來,這沙灘上都是石英砂,在船員們燒火做飯的時候,支着鍋的天然堿在高溫下和石英砂發生了化學反應,變成了玻璃。腓尼基人利用這個原理制作了很多漂亮珠子,運往世界各地,由于人們從來沒見過這樣圓溜溜光閃閃的透亮珠子,都把這些玻璃珠看成寶貝,就用黃金或珠寶來換,腓尼基人因此發了大财。

這個化學反應過程可以簡單的寫成:

(網上搜的圖,别問我我也看不懂)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2

石英砂質地堅硬、耐磨、化學性質穩定的矽酸鹽類礦物,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3

天然堿,是一種蒸發鹽礦物,在鹽湖沉積地帶和幹旱地成鹽霜狀出現。可以用來制作洗滌劑去除衣物上的油漬污迹。

很多人都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主要認為在開放的環境下很難達到燒制玻璃所需要的1200℃的高溫條件。

另一種更讓人信服的說法是,古埃及一位制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從窯中取出陶盆時,看到陶盆裡有一塊亮晶晶的東西。這位聰明而細心的工匠,沒有放過這個小小的意外晶體,他分析陶土裡的成分,一次次地做燒制實驗,終于掌握了玻璃的燒造技術。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4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羅非魚形玻璃器皿

現藏于大英博物館

真正賦予玻璃靈魂的是古羅馬人。公元前50年,由于受到切割技術的限制,玻璃制品的生産速度十分緩慢。

後來,人們發現玻璃有着之前一直被忽視的不可思議的特性,那就是:如果在管道終端聚集熔融狀态的玻璃,就能夠通過充氣,輕松将其塑造成任何形狀。羅馬人馬上将這項發明進一步加以利用,把液态玻璃吹進空管中(這一過程被稱作“吹模”),從而塑造出更具創新性的形狀。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5

匠人吹制玻璃制品

正如偉大的哲學家辛尼加(Seneca)在其作品《倫理的書簡》中所說,玻璃吹制工能夠“單憑呼吸,将玻璃塑造成數不勝數的形狀,而這項工作,即便是最靈巧的手也無法完成”。

威尼斯玻璃器則見證了玻璃業在16、17世紀空前的繁榮狀況,熱成形玻璃和冰裂紋玻璃都是當時最流行的玻璃精加工技術成果。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6

溫格特高教酒杯 16-17世紀 意大利威尼斯

17、18世紀,高品質無色玻璃在中歐出現,玻璃的刻磨雕花技術成為主導裝飾工藝。到了18世紀,波西米亞地區,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國中西部地區成為了彩色玻璃的領軍者。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7

那麼中國古代為什麼少見玻璃制品呢?

其實在中國很早也出現了玻璃,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了高鉛鋇矽酸鹽玻璃,其制品有琉璃璧、琉璃珠等。漢書曾記載“随侯以藥作珠,精要如真”,說的就是玻璃。

比如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世人往往驚奇于這把劍的鑄造技術,卻很少了解劍身上的兩塊小小藍色玻璃,實際上它們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玻璃。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8

越王勾踐劍

1965年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号墓出土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經科學測試和分析,越王勾踐上的玻璃主要成分為鉀鈣矽酸鹽,這種化學成分的玻璃是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地區未曾發現的。

而中國的原始瓷在燒成時因溫度過高而流下來形成的透明釉滴,其成分恰恰是鉀鈣矽酸鹽。這種釉滴已是玻璃态物質,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玻璃。由此可見,中國長江流域最早的玻璃制造技術可能就是從原始瓷釉的燒造技術中脫胎而來。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9

越王勾踐劍玻璃鑲嵌部分

因為成分不同于西方的鈉鈣玻璃,因此有人認為中國玻璃制品有獨立的起源。但是為什麼沒有形成獨立的發展體系呢?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0

長沙出土戰國谷紋玻璃璧,直徑8.1厘米,厚0.25厘米

首先,這是因為中國早期的玻璃主要是以仿玉為主要目的的,它們作為天然玉石的替代品來滿足人們對玉石制品的大量需求(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不良商販将此法發揚光大)。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1

-編磐-

西漢早期

大雲山江都王陵一号墓出土

其次,我們有了使用性能更佳的瓷器。瓷器的導熱性差,不燙手,也不會遇到冷熱交替的時候發生炸裂的情況,所以非常實用。

第三,中國人喜歡喝茶,瓷器與茶相得益彰,而西方的紅酒跟水晶玻璃杯可以達到交相輝映的效果。

還有,中國人比較含蓄内斂,崇尚溫潤婉約,不喜歡鋒芒外露的東西,過于铮亮的器物還被稱為有“賊光”。

小貼士:那麼“玻璃”一詞為何被用來形容同性戀呢?

那純粹是中西方文化雜糅的緣故了

同性戀➜boylove➜BL➜玻璃

科科,真是白瞎了這麼好的腦洞。。。

金秋十月,由湖北省博物館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共同策劃的《五色玲珑——歐洲玻璃藝術展》已經拉開了帷幕。展品彙集了歐洲玻璃工藝從誕生、發展至繁榮的各個重要時期及各主要代表性藝術流派的精華和傑作,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傳承近2000年的藝術奇迹。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2

展出地點:湖北省博物館綜合陳列樓三樓

(以上展覽如有變動,請及時關注湖北省博物館官網)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作者簡介:豆包,性别未知,非典型八零後,品行端莊、儀表大方。本行為商務英語,因機緣巧合,誤打誤撞來到文物大省的楚地湖北,從業于考古研究機構,成為學習和生活在武漢的楚地遼人。癡迷于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小酌後喜舞文弄墨,願與有着相同愛好的朋友談古論今。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擊标題 即可閱讀)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正在那裡等你!

長按二維碼下載

記錄一個擦玻璃的美好早晨(我不是玻璃)13

文 博 / 曆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47522520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