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章節簡單介紹了IB網絡模型,本章将更詳細的介紹網絡模型中的物理層的功能和組成。
物理層功能物理層主要負責各設備間的互聯,在bit級進行數據的傳輸,向上使用MII、RGMII、SGMII、QSGMII、SGUI等接口連接MAC層,向下對接不同傳輸介質,phy的主要功能有:
共支持三種實現方式:背闆接口(backplane port)、電纜接口(copper cable port)、光纖接口(fiber optic port);
注:背闆以太網以銅線作為傳輸介質。
物理層傳輸和接收數據為雙工模式,各使用一條線路,其中電纜接口采用雙絞線實現。
物理層組成
物理層需要負責将不同介質的信号轉換成電信号,其核心是serdes、ADC、DAC以及保證信号正确性的一些模塊,主要分為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MA(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tests)和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其中大部分數字模塊在PCS中,主要完成信号調理功能,包括8B/10B編解碼、K碼對齊、速率自協商、載波監聽和鍊路檢測等,而PMA主要為PCS和PMD子層提供一種與介質無關的連接方式,PMD為電/光收發器。本文以一個100BASE-TX的phy為例,展示了以太網phy的整體架構。
以一段數據需要從本地向對端傳輸為例,數據需要從MAC層出發,經過PHY和傳輸介質到達對端設備的PHY,再進行信号還原,上傳到MAC層及更上層進行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