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埋頭苦幹的人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歇

埋頭苦幹的人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歇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15 12:58:53

來源:新華社

立夏過後,陽光充沛、萬木競秀。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多彩文明交流互鑒,更顯勃勃生機。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中華文明曆經五千年風雨、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生機,正是由于有愛國、奉獻、敬業等“硬核”的支撐。

關于敬業奉獻,孔子稱“執事敬”,朱熹解釋為“專心緻志以事其業”,現代人普遍說“幹一行愛一行”。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無數人用自身奮鬥诠釋它的含義——

埋頭苦幹的人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歇(77歲還在上班的他這麼說)1

許振超(左)在給工人講解橋吊控制櫃的運行情況(2009年8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範長國 攝

敬業奉獻,是勇創一流的魄力。1974年,隻有兩年初中文化的許振超來到青島港成為一名碼頭工人。之後勤學苦練,終于練就“一鈎準”“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多次打破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享譽全球。

埋頭苦幹的人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歇(77歲還在上班的他這麼說)2

圖片來源:江蘇衛視

敬業奉獻,是濟世助人的情懷。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王學浩從業以來讓無數患者重獲新生,如今77歲的他還堅持每周一上午門診,為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看病。他說:“奮鬥、貢獻永遠是我心底最堅定、最持久的信仰。”

埋頭苦幹的人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歇(77歲還在上班的他這麼說)3

4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在麥田查看小麥長勢。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敬業奉獻,是代代傳承的堅持。位于黃淮平原的河北省曲周縣,有2000多年的土地鹽堿史。1973年,多位中國農業大學的教師來到曲周,立誓“治不好鹽堿地不回家。”46年來,近50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來到這裡。幾代中國知識分子,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将論文寫在廣袤田野上。

“隻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将變成美好的人間!”198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走紅的《愛的奉獻》廣為傳唱。30年過去,中國日新月異,變化舉世矚目,不變的是愛國奮鬥、敬業奉獻的民族精神。

時光流逝,有一些東西卻不會磨蝕,反而曆久彌新。

經濟快速發展,如何讓文明建設比翼齊飛?如何讓人們更文明,進而使經濟發展具備充足動力和持續後勁?

以經濟大省江蘇為例,2018年GDP增長6.7%、突破9萬億元大關,同時,擁有17座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全國第一。“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是8000萬江蘇人奮鬥的共同目标。

文明不是遙不可及的抽象名詞,它的本質是每個人身體力行、為夢想拼搏。無論身處何地、從事何種工作、屬于何種身份,敬業奉獻都是一種可見、可感、可分享的正能量。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善心是善行的内在動力,善行是善心的外在表現。心靈美則行為美,心靈美也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事變化中時刻找到幸福感。

“廣大人民群衆堅持愛國奉獻,無怨無悔,讓我感到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同時讓我感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2018年新年賀詞中,如此為平凡人點贊,并提出了“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骛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的新要求。

點滴水珠彙成江河,繁星閃耀照亮夜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千千萬萬腳踏實地的奮鬥者和默默耕耘的奉獻者。每個人心中都有陽光,世界自然溫暖燦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