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講述了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三位好兄弟,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标,意氣相投,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人們一直傳誦着這個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結義。
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典略》稱劉備原本是東漢臨邑侯國的枝屬)。劉備的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生活十分清苦。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外出行學,拜盧植為師;後在涿郡同關羽、張飛桃園結義,共同逐鹿中原,開創偉業。
關羽,東漢末年名将,字雲長,人送外号美髯公。他身材高大威猛,武藝超群,在家鄉給人看家護院。十九歲時因扶危救困得罪地主權貴,被逼流落他鄉,後避難至幽州涿郡,遇到一世好兄弟劉備與張飛,并于桃園結義,為後世傳誦。
張飛,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氏,三國時期蜀國名将。在我們看到的影視作品中,張飛給人的感覺都是那種粗暴且肌肉發達、頭腦簡單的莽夫,甚至一度被戲稱為涿郡屠夫。但實際上張為作為一員三國中的名将,遠比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要豐富與傳奇。
按照《三國志》的說法,關羽和張飛兩人差不多同一時間加入的劉備麾下,并且擔任了劉備的側近侍衛,但沒有任何關于"桃園結義“的記載。然而他們三兄弟非常親密的友情卻是真實存在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