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洛帶到底有多強

洛帶到底有多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19:54:11

丨300年的漂流史丨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

此間故人今何在?

隻剩得樂樓與耳樓

▼▼▼

在成都,應該沒人沒聽過洛帶黃龍溪吧!

這兩座古鎮坐擁成都古鎮客流量半壁江山,盡管吐槽着沒新意、沒内涵。

但不可否認,這兩座古鎮承載了太多人的假日時光。

就拿洛帶古鎮來說,号稱“西部客家第一鎮”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

如果用幾個詞,形容你印象中的洛帶,你會怎麼形容?

“到此一遊”“行色匆匆”“純屬雷同”……轉身對周圍同事做了小調查,得出來這樣一番答案。

為何洛帶給遊人留下這般印象?

擁擠的街道,來來回回的

油炸臭豆腐、羊肉串、印度飛餅

以及七八家網紅冒煙冰淇淋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3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4

川菜小吃在這難尋蹤影

就連客家正宗原鄉的東江菜、客家娘酒也鮮少見

唯一能有客家代表的也就“傷心涼粉”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5

一條主街逛下來

看到最多的居然是服裝店、飾品店

以及三無化妝品店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6

“妹妹,來穿個漢服,新娘裝拍照嘛”

剛踏進古街第一步

你就成了“攝影師”們的目标對象

也不知這是從何時開始的“十元拍照”亂象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7

還記得洛帶那句耳熟能詳的slogan嗎?

“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

但,時至今日卻有許多人抱怨說,看不到一絲客家文化的氣息,“西部客家第一鎮”也早已名不符實。

背着吐槽與罵名聲的洛帶,終于忍不住發出了怒吼:你們有真正了解過我嗎?

扪心自問,每次一兩個小時便逛完了整個一街七巷,走時便随口奉上一句“沒意思”。

“我們了解過它嗎?”——“沒有”

帶着衆多好奇與疑惑,便前往了洛帶。用了三天時間,我們發現了洛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

這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故事

洛帶 300年前的蓉漂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8

古鎮始建于三國時期,相傳因蜀漢後主劉禅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而得名“落帶”。

時間回到三百年前……

明末清初時,巴蜀大地承受了持續多年的戰亂,從一個不知饑馑的天府之國逐漸成為一片寥寥孑遺的蓬蒿世界。那時的四川廣袤大地,可謂“有可耕之田,無可耕之民”

于是清政府在招攬躲災外逃原住民的同時,開始向四川大量移民。清康、雍、乾時期,四川接納了全國各地約18個省的移民入川插占墾荒,重建四川,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湖廣填四川”。其中便包括客家在内的大量移民進入川西地區。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9

總人口約3萬的洛帶鎮,客家人就占了90%。

被生活所迫,為謀發展,拖家帶口遠離故鄉定居下來的客家人,這群被稱為“土廣東”的特殊人群,在成都東邊,龍泉山下開啟了長達百年的創業與生活,時至今日。

他們在這裡創造美食,傳承客家文化,并接收着來自四川的土著文化。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0

就算身處異鄉異地,兩地文化交融碰撞,客家人的骨子裡天生帶着“倔強”。

客家人到底有多“犟”?

從他們離開家鄉,來到龍泉山下,就體現得淋漓盡緻。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1

◆ “住山不住壩”

客家先輩在嶺南山地長期封閉隐居生活使他們形成了“住山不住壩”的習慣

移民的客家人選址在洛帶并非扔骰子的結果,而是傳承先輩的居住傳統

龍泉山的地勢對交通而言,在當年那是相當的不便。山體包圍形成天然閉塞環境,但倔強的客家人依然樂于居住在這荒涼之地,紮下自己頑強的根,并淡定的說:“我們就是住山不住壩”。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2

◆ “甯賣祖宗田,不丢祖宗言”

盡管經曆了幾百年的變遷,客家人依然保留着正宗的客家方言。在他們中傳布着一句俗語“甯賣祖宗田,不丢祖宗言”,表現出強烈的不忘祖意識。

于是他們一般都掌握兩種語言,對外人交流多用川西話,對内仍用獨具韻味的客家話。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3

◆ “不盲目追逐與現代接軌”

在當今激烈競争和生存環境中, 客家人始終堅持自己的生存法則。在大多數人追求與現代接軌并嘗到甜頭的同時,客家人依然保留對傳統的傳承與尊重。 既不良莠不分地對傳統進行颠覆,更不盲目地追逐國際。

但他們又并非保守僵化,而是尋求一個傳統與現代共生的結合。

你說客家人是不是“犟”!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4

說在洛帶沒有感受到一絲客家文化

把客家文化刻進骨子裡的客家人第一個不答應!

當走遍洛帶各個角落後,從鄉音、鄉貌、鄉情、鄉食、鄉風,無一不蘊含濃厚的客家氣息。

↓↓↓

這就是你沒發現的洛帶

另一面

鄉貌

在吵雜的古街中

最容易忽略的角落便是各個會館

但,卻是客家移民的重要“證據”

移民會館與寺廟、道觀不同,并非宗教場所

而是一個集信仰與世俗生活于一體的“混血兒”

(古鎮現存清代會館四座,廣東會館、江西會館、湖廣會館、川北會館(為近年成都市區川北會館原貌遷建)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5

走進禹王宮

院落裡石頭立牌雕刻着

客家人遷移的分布“成都東山三大場鎮”

大廳現展出着多數曆史文物

訴說客家人三百年來遷移的足迹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6

廣東會館坐落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會館大門有副楹聯

“系衍曹溪恩流洛水,宗傳梅嶺澤蔭巴山”

一句簡單的詩句

卻訴說嶺南到巴蜀遷移的軌迹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7

“此間故人今何在?隻剩得樂樓與耳樓”

大殿内的詩句,帶着濃濃的鄉愁

廣東移民的客家人以莊子的“南溟”

來寓意自己曾經來自遙遠的南方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8

雖是近幾年才修建好的建築

卻已成為洛帶的地标

以前經常聽到路過的遊客說

“咋個福建土樓,跑到洛帶來咯”

圍合形成的天井内院就是典型的客家民居風格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19

鄉食

四川作為客家人口的第五大聚居省份

明清以來的客家人在飲食中也下了不少功夫

既保留客家風味的同時又迎合四川的重口

于是便有了今時今日的四川客家飲食文化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0

(客家釀酒炖雞)

背靠龍泉山,面臨成都平原

全四川各縣知名的作料都很容易尋得

永川豆豉、太和醬油、郫縣豆瓣、保甯醋

加之周邊居住着各地移民

使得八方烹調之法在這揮灑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1

如果說第一次到洛帶是為體驗客家風情

那第二次一定是為了美食

洛帶供銷社飯店

常常讓人回想到六七十年代的舊時光

(常年供應甜燒白、煙熏油燙鵝、面皮湯、回鍋肉、三椒肥腸、豆瓣魚、神仙豆花等等美食,還有一種由五花肉包裹而制成的豆沙和糯米餐品,香糯軟嫩,肥肉更是入口即化)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2

衆多客家美食中,屬“傷心涼粉”最為暢銷

盡管它已成為所有古鎮的标配

但,不得不說這可是正宗的客家美食啊

在洛帶最出名的就是廣東會館那家

其實,以麻辣著稱的川菜

追溯到源頭,還得感謝客家人

(明代末時,拉丁美洲的辣椒漂洋過海最開始是到福建,然後再經過客家先民從福建傳到四川時,川菜才真正成型)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3

鄉音

要想聽到客家人說客家話

首先你得聽得懂客家話

客家話又稱客家方言、新民話、麻介話、涯話

如果四川話難度一星,那客家話難度就是五星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4

在古街閑逛

偶爾還是會遇上客家人在擺龍門陣

咿咿呀呀的方言堪比火星語

“婆婆,你們擺啥哇?”

于是,你會聽到一口正宗的川話

“妹妹,你不聽懂的”

是的,就是如此切換自如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5

客家話中把二念作【NI】

四念作【XI】

把兒子稱作【NAI ZI】

還常在稱謂上加詞綴“ 阿 ”

稱媽媽為阿咪 , 父親為阿爺

小兒子為阿麼子 , 姐姐為阿姐

如果你聽不懂客家話,那就如同聽天書

不然怎會被稱為“漢語活化石”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6

鄉風

土地和書香,是客家人亘古不變的兩個夢想

“耕讀傳家”是客家人基本的生活理念

對大地的依戀和對文化的頌揚

使這群山地居民顯得平靜而銳利

在古鎮,也随處可見這份濃厚的書香氣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7

戲台,是客家人溝通交流的平台

當年剛遷移到四川時

以團結著稱的客家人建造了會館與戲台

就是為了促進同鄉的凝聚力

直到今日,偶爾過年過節

戲台依然發揮着它的作用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8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

在古鎮的許多建築中

都有一個共同的标志圖騰

就是“客家龍”

代表客家積極奮發的精神

從而還延伸出“客家火龍節”

“客家水龍節”民俗活動

(根據《劉氏族譜》記載,相傳劉氏乃 “豢龍世家”, 先祖劉累是養龍高手,被召為孔甲帝養龍。一朝不慎将龍養死,于是逃亡避禍。此後,劉累告誡子孫,一旦其作了天子,一定要繼承龍之文化。至劉邦稱王,大将韓信立功,為給韓信慶功首次開始舞龍。此後劉氏家族世代相傳舞龍技藝,世稱“劉家龍 ”舞龍的劉氏就是客家人。)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29

鄉愁

“倔強”的客家人也有長情的一面

無時無刻都在訴說思鄉念鄉之情

家譜作為傳承,寄托着他們濃烈的情感

認真記下以前走過的每一步腳印

生怕一時疏忽而忘掉了來時的道路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30

廣東會館的大門朝向

不是沿用中國建築“坐北朝南”的傳統

而是徑直朝向東南方向

表達了對故土的無限向往與思念之情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31

習慣在房前屋後種植紅豆樹

表達對嶺南的一份曆史記憶與文化鄉愁

粒粒紅豆,相思入骨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32

用了三天時間,這就是我們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隻需放慢腳步,認真去看看古街上的一草一物,你會看到從會館、祠堂、廣東兒歌、貓公牌,民俗、信仰到口耳相傳的記憶,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講述着洛帶濃厚的客家文化。

或者,抛開旅遊打卡地,找個安靜的院落,點一杯茶,悠閑坐落一下午,時不時耳邊便傳來陌生又有點熟悉的客家方言。

看着面前來來回回的當地客家老年巡邏隊,一口流利的川話“不要亂丢垃圾”、“車子,車子靠邊邊”。

洛帶到底有多強(發現洛帶不為人知的一面)33

洛帶客家文化

它一直都在,隻是我們忽略了它的存在。

如果不是這次深度了解,洛帶還會被黑多少年?

-End-

編輯丨悠醬

了解更多小鎮資訊,請關注大城小鎮Living。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