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中石獸備課稿

河中石獸備課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0:41:02

河中石獸備課稿?◆ 學習目标: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河中石獸備課稿?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河中石獸備課稿(河中石獸教學設計)1

河中石獸備課稿

◆ 學習目标:

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2、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 學習要點

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2、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課時安排: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一、學生展示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二)白闆展示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并抄寫詞語。

圮(pǐ)募(mù) 棹(zhào) 柿(fèi) 湮(yān)沒 齧(niè)齒

溯(sù) 流 欤(yù) 曳(yè) 鐵钯(pá) 臆(yì)斷

2、詞語解釋

曳鐵钯 (“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農具)

二石獸并沉焉 ( 并:一起 )

閱十餘歲 ( 閱:經曆 )

蓋石性堅重 ( 蓋:句首發語詞 )

但知其一 ( 但:隻 )

是非木杮 ( 是:代詞,這 )

求之下流,固傎 ( 固:副詞,本來 )

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 )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為:介詞,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齧沙為坎穴 (為:動詞, 成為)

衆服為确論 (為:動詞,是)

一老河兵聞之 (之:代詞,指”“求之地中” 這種觀點)

其反激之力 (之:結構助詞,的)

3、譯句。

(1)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

(2)爾輩不能究物理。

(3)必于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4、文學常識及背景

作者紀昀,字曉岚。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部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遺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後,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上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本文選自《閱微草堂筆》,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料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内容相當廣泛。

5、通過預習,你知道故事說了一件什麼事嗎?

說的是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到河裡,十幾年後,人們找石獸的事。

二、課堂提升

1、導入語

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有一則故事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遊。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遊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遊“跑”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河中石獸》一文,從中找出答案。

2、朗讀課文。個别學生讀或者集體讀。

3、看課文注釋,試譯課文。疏通重點句子的含義。

就課文不理解的句子質疑,小組内讨論解決。師生共同讨論。

文言現象總結:

●通假字

曳鐵钯 (“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農具)

不亦颠乎 (“颠”同“癫”,瘋狂)

●古今異義

二石獸并沉焉 ( 并,古義:一起 ;今義:并列 )

閱十餘歲 ( 閱,古義:經曆; 今義:閱讀 )

蓋石性堅重 ( 蓋,古義:句首發語詞 ;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知其一 ( 但,古義:隻 ; 今義:表轉折 但是,卻 )

是非木杮 ( 是,古義:代詞,這 ;今義:判斷動詞,是 )

求之下流,固傎 ( 固,古義:副詞,本來;今義:堅固 )

爾輩不能究物理 ( 物理,古義:事物的道理;今義:物理學 )

●一詞多義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介詞,被)

為 必于石下迎水外齧沙為坎穴 (動詞, 成為)

衆服為确論 (動詞,是)

之 一老河兵聞之 (代詞,指”“求之地中” 這種觀點)

其反激之力 (結構助詞,的)

●詞類活用

棹數小舟 (名詞用為動詞 ,劃船)

暴漲 (動詞用作名詞,洪水)

●句式

被動句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為……,表被動,可譯為“被”)

倒裝句 當求之于上流 (狀語後置,狀語“于上流”放在動詞“求”的後面)

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數裡外(“得”的後面省略了賓語“之”)

4、質疑:故事是如何發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大意。

讨論并歸納:可分四層:

第一層:交代石獸沉落河中的地點和寺僧到下遊找沒有找着;

第二層:講學家認為石頭埋在沙裡隻能越埋越深;

第三層:老河兵講解應當支上遊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話果然找到石獸。

第四層: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觀推論的道理。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1、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學生展示

1、朗讀課文,複習上節課内容。

2、學生講析《課時練》基礎習題。(P87-88)

二、課堂提升

1、故事中主要說出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尋找河中石獸的道理和方法是怎麼樣的?分析一些他們這樣認識的原因。

讨論并歸納:

(1) 寺僧以為石獸被水沖到下遊支了,劃小船,拖着鐵钯,尋找了十多裡,沒有找着。

(2) 講學家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松散,石頭埋沒有在沙裡一定會漸漸地沉下去,越來越深,隻能就地挖下去找。

(3) 老河兵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潰走石頭,水的反沖力一定會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沙成為洞穴,漸漸地越沖越深,深到石頭一磁的時候,石頭就會倒在這個洞穴中。像這樣再沖,石頭再轉,一直轉不停止,石頭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應該到上遊去找。

(4) 寺僧按照水沖物的常物,認為要到下遊找,結果找不到:講學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夠根據他幾十年的實際經驗,到上遊找,結果找到了。 這說明主觀推理是靠不住的,實踐出真知。

2、 質疑:為什麼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

方法:借助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的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三種情景,借助動态模拟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相關語句的意思。

讨論并歸納:

第一種 隻考慮了流水,沒有考慮石獸、泥沙的關系。

第二種 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種 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備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

3、質疑:這個故事說有了一個什麼道理?

讨論并歸納,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着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據實踐情況作出判斷。

三、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卻主觀臆斷,以緻犯下錯誤或鬧出笑話的事例?與同學交流這類小故事。

刻舟求劍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