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了解天宮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
随着神舟十二号載人飛船與天宮核心艙順利在軌運行,此次載人航天任務成功了大半,其他各項工作也将陸續開展。這次太空任務也僅是天宮空間站這個複雜系統工程建設重要的一環,後面還有11次火箭發射,才能确保2022年底天宮空間站按計劃進入建成使用階段。
屆時,近地軌道将有兩個空間站運行,一個是國際空間站,還有就是天宮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曆史上第九個載人的空間站,由美國、俄羅斯、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16國航天局合作建設。因為背後是美國主導,基本都是美國在西方世界的“盟友”,拉上俄羅斯則是看上它繼承了蘇聯時代的太空實力。實力是個硬通貨,個人和國家都有勢利眼的一面。
二十多年前,中國的實力至少不是多麼突出,美國基于各方面的考慮國際空間站就沒有帶中國玩,中國能自主搞出空間站正是“形勢逼人強”啊!
美國和蘇聯是人類太空探索的先行者,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但中國靠的是20年的各方面技術進步和積累,也有了一定的後發優勢。下面我們就從各方面來對比一下國際空間站和天宮空間站。
建造時間
國際空間站從1998發送首個組件到2011年最終裝備完成用了12年時間;天宮空間站從首個組件到2022年完成隻用2年時間。國際空間站規模的确要比天宮大,涉及的國家多,建設周期長也是理所應當。
建造方式
國際空間站采用了桁架模式,被人稱為第四代空間站;天宮采用的是多接口多艙段組合,和第三代和平号空間站類似。其實國際空間站主體部分也是接口組合,整體強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強。這種對空間站的代際劃分,不免有點教條主義。
建造規模
國際空間站在軌質量高達420噸,天宮一期工程90噸,将來可擴展到180噸。
國際空間站實驗艙是3個,科研機櫃數量31個;天宮2個實驗艙也能達到23個科研機櫃。
天宮空間站一期額定載人3名,國際空間站6-7人,如果二期再加一個核心艙及兩個實驗艙,載人數量就能比肩國際空間站,綜合效能妥妥超越國際空間站。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國際空間站有很多設計不合理的地方,美國和俄國兩國的标準不統一也造成了冗餘和浪費。
使用壽命
國際空間站原計劃2020年到期,後據傳聞推遲到2024年,現在又考慮将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期延長到2028年,它将成為進行技術試驗和訓練載人登月的平台。天宮空間站設計壽命也是10年,将來也要承擔更多的科研任務,同時也是深空探索的“基地”。
天宮二期想象圖
美國在幾十年前登月的時候,其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還比不上現在的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天宮相較于國際空間站也自然有了明顯的後發優勢。
首先是設備的技術進步讓空間利用率越高,網上就有内部對比圖片,一個到處都是線材,天宮核心艙看起來更清爽。
天宮太陽能組件使用了更先進的三結砷化镓電池,具備良好高能量密度以及特殊環境耐受性能,光電轉化率可以達到30%,國際空間站4部太陽能電池翼轉化率不及15%,在進行電力傳輸時還需要專門的散熱闆進行控溫,而天宮卻不需要。
天宮将來的巡天光學望遠鏡是一個獨立艙段,巡天光學艙與天宮空間站共軌運行,在軌維修時與空間站對接即可。而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前的每一次維修都需要航天飛機,成本巨大。
天宮空間站用了霍爾推進器來調整大氣阻力帶來的軌道高度損失,以前都隻是用于衛星;國際空間站傳聞是貨運飛船來幫助調整。霍爾推進器在地球上現在隻能推動幾個雞蛋,可在無重力的太空它作用就大了。
人類的進步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合理的競争會讓“巨人”的兩條腿邁得更大、更有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