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甯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李延年歌》
說起中國曆史上的絕代佳人,楊貴妃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憑借着自己的天姿國色,她在後宮的諸多女子中鶴立雞群,完全俘虜了唐玄宗的心。關于楊貴妃死後的記載,在正史上也屢見不鮮。
據《明皇雜錄》記載:
玄宗在楊玉環死後一直茶不思飯不想,回到長安之後還是沒有從痛苦中走出來。一天,玄宗來到之前經常遊玩的地方,頓感物是人非。無可奈何之下,他令高力士去尋找楊貴妃,以此來讓自己的内心好受一點。高力士知道楊貴妃再難複生,玄宗此舉隻是聊勝于無,可這是玄宗的命令,誰敢不聽。
最終,為了向玄宗複命,他還是盡力找來了楊貴妃之前的侍女紅桃。唐玄宗見到紅桃後百感交集,當即令她演奏楊貴妃所作的《涼州詞》,聽着心上人創作的曲子,玄宗情不自禁地起身吹笛以此來和。笛聲曲調凄婉催人淚下,仿佛在訴說着玄宗無盡的哀傷。
一曲過後,唐玄宗恍如隔世,而一旁的紅桃和高力士早已是泣不成聲。
并且,在《新唐書》中也有記載:
局勢稍安後,玄宗從成都返回京師。路過馬嵬坡時,玄宗再也遏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不顧群臣的反對,堅持要祭祀一下楊貴妃,并予以改葬。可是,玄宗的威望早已不在。雖然,衆人在表面上仍然對他恭恭敬敬,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聽從他的命令。
禮部侍郎李揆甚至站出來表示反對,直弄得玄宗下不來台。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好悄悄讓太監遷葬了楊貴妃,讓自己的心上人能走的安詳些。太監打開貴妃的墓棺,發現貴妃用過的香囊還在裡面。為了安慰玄宗,太監将香囊獻上。玄宗看着眼前的香囊,想起兩人的種種過往,不由地淚流滿面。
回到長安後,唐玄宗就命人在宮殿中挂上了楊貴妃的像,每天晚上必去看一眼,并且,在楊貴妃的畫像上提了一首詩:
萬物去來,陰陽反覆。百歲光陰,宛如轉毂。
悲樂疾苦,橫夭相續。盛衰榮悴,俱為不足。
憶昔宮中,爾顔類玉。助内躬蠶,傾輸素服。
有是德美,獨無五福。生平雅容,清缣半幅。
可以說,玄宗對楊貴妃的喜歡,是天下皆知的。但是,令人疑惑的是,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楊玉環,卻終身沒有皇後的稱号。因此,後人隻能稱她為楊貴妃,而不是楊皇後。當年,玄宗之前的皇後王皇後被廢後,皇後之位一直空着。玄宗曾動過立武貴妃為皇後的心思,但是,最終被朝臣反對隻好作罷了。
從此以後,終唐玄宗一朝,皇後之位再也沒有被提起過。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後世的學者經過仔細的研究,得出了如下五個原因。
其一、玄宗對楊貴妃的身份有所顧慮。白居易的《長恨歌》中雖然對楊貴妃的出身有所掩飾,但在正統史書的記載中,楊貴妃确确實實做過壽王的妃子。而壽王,就是玄宗的兒子。如此一來,玄宗與楊貴妃之間就有些說不清了。為了避免非議,玄宗隻好低調一點。
其二、玄宗與楊貴妃主要是興趣相投。玄宗一直對音樂有着狂熱的興趣,并且非常擅長吹笛子和寫樂曲。後宮之中雖然有不少婀娜多姿的佳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與玄宗一起探讨音樂。而楊貴妃則不然,她彈得一手好琵琶,并對樂曲有着獨到了簡介。
玄宗不僅被她的妝容所吸引,還能在她身上找到知己的感覺。因此,玄宗隻想和楊貴妃一塊好好生活,并沒有讓她母儀天下的想法。
其三、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可能是由于衆多文學作品的渲染,世人都認為兩人之間毫無矛盾。其實,在天寶五年(746年)和天寶九年(750年),玄宗都将楊貴妃趕出宮過。隻不過,每次将她趕走後,玄宗都不忍斷了聯系,又派人把她接了回來。
至于兩人鬧矛盾的原因,史書上并沒有過多的記載。專家推論,楊貴妃在玄宗眼中隻是一個戀愛的對象,玄宗并不想讓她變成一個莊嚴肅穆的皇後。
其四、楊貴妃沒有當皇後的想法。後宮中的女子一旦得到皇帝的寵幸,大多都會持寵而驕,一味地争風吃醋,争奪名分。但是,楊貴妃卻不然,她得勢之後仍然對權力沒什麼感覺,将心思都花到了音樂藝術上。看到心上人沒有做皇後的想法,玄宗也樂得不提這件事,以免引人非議。
最後、唐玄宗對職位非常認真。玄宗晚年雖然昏聩,但是,在政治上還是很認真的。有一次,藝人們來到宮中表演,玄宗對其中一個藝人非常贊賞。但是,當這個藝人向玄宗請求官位的時候,玄宗卻突然變臉。他不僅沒有授予這個藝人官職,反而當即下令将其斬殺。
這就說明,曆經政變的玄宗,即使是在晚年,在政治上仍然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在他看來,自己雖然離不開楊貴妃,但也沒必要将她立為皇後。
現今的楊貴妃墓,其實,隻是楊貴妃的衣冠冢,位于陝西鹹陽市興平嵬市馬鎮西500米處,距西安60公裡。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 ,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墓後有一座高約6米的楊貴妃大理石塑像。楊貴妃故居位于山西省永濟市首陽鄉獨頭村東向100米處。占地面積近百畝,建築形制為仿唐民居。
參考資料:
【《新唐書》、《舊唐書》、《明皇雜錄》、《李延年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