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清宮劇的熱映深受大衆歡迎,而在這樣的曆史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有關劇情的官職名稱,而出現最為頻繁的便數六部中某部的尚書或侍郎。這時候吃瓜群衆就不禁會問了,到底是侍郎大還是尚書大呢?
這裡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明代工部尚書的印章
相對于侍郎而言,尚書這一職位的出現更為久遠。尚書始于秦朝的尚書令,西漢沿置,本來是少府的屬官,掌文書及群臣章奏。到了東漢,皇帝将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道腦。魏晉以後,事實上尚書即為宰相。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職,後不複置,故唐代尚書省長官僅為左右仆射。宋代為親王及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師上,非實職。而到了明朝,尚書省就被廢除了,但是下屬的六部還在,分别為吏部、禮部、刑部、戶部、兵部、工部,但是這時候已經沒有尚書作為他們的首腦了,所以各部的長官就改稱為某部尚書,比如萬曆首輔張居正,就曾經擔任禮部尚書。
張居正曾任禮部尚書
尚書在明代屬于正二品官職,到了清代就成了一品官職,其人官階補服圖案也由明代的錦雞變成了仙鶴。尚書這一職位放在現在就等于是國務院某部的正部長,屬于正部級官員
明代尚書補服
清代尚書服補
而侍郎的出現較尚書晚了一些,侍郎本為宮廷的近侍,一開始出現在漢代。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
而到了明朝,侍郎就完全成為尚書的職業補充人物,協助尚書管理本部門事務,到明朝的時候,一個部門有一個尚書,兩個侍郎,而清朝由于是少數民族政權,就出現了一個部門有滿漢兩個尚書,侍郎四個,滿漢各一半,即滿洲兩個,漢族兩個。
清代侍郎服補
侍郎在明朝屬于正三品官員,而到了清朝就成了正二品官員,補服為錦雞,這個職位放在現在就相當于國務院的某部副部長,分管一部分部長的職務。
尚書才是大官啊,清宮劇的小主們可要抱對大腿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