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具有哥特風格的中國建築:廣州騎樓

具有哥特風格的中國建築:廣州騎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9 10:24:25

  建築是一座城市的門面,是這座城市文化繁榮的象征。由于氣候的差異,民族的文化的不同,導緻各地區建築風格也不同。廣州地處南方,氣候偏熱,廣州騎樓具有哥特風格。一起來廣州文化裡看看。

  雖然有着“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但由于騎樓作為民間商住功能的建築形式,商人們一方面為了迎合顧客的崇洋心理,另一方面為了标新立異,常常采用“洋式店面”。其設計建造者大都不是職業建築師,而是普普通通的工匠,面對西方建築,除了吸收一些結構方式和布局方式外,他們看到的更多是各種裝飾。工匠們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模仿”,采取放任自由的“拿來主義”态度。這種對西方建築創造性的模仿和大膽的改良就形成了廣州騎樓活潑而有特色的建築風格。

  關于廣州騎樓的來源,學界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騎樓是越族先民“幹欄”建築的遺韻,根據嶺南地區濕熱多雨的氣候,結合商業經營的需要發展而來。另一種說法認為騎樓是廣東人将西方建築和嶺南建築結合的産物。

  更有觀點認為,“廣州”十三行“的商業建築已經可以說是近代騎樓建築的雛型,廣州是中國近代騎樓街的發祥地”騎樓被作為正式的名稱,最早出現在1912年國民政府為治理廣州市所頒布的“取締建築章程和施行細則”中細則的第十四、十五條款中。1918年,廣州設立市政公所。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的商業騎樓街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和特色,商業繁華地段逐步形成了騎樓街風貌,如永漢路(今北京路)、太平南(今人民南)、惠愛路(今中山四路)以及長堤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二十世紀70年代,廣州城市建設發展速度較慢,城市基本維持舊有格局,商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騎樓建設大大減少。這一時期建設的騎樓街主要有越華路和豪賢路。

  這個時期的騎樓街建築在體量、風格和街道功能方面都與上世紀20至40年代的騎樓街有明顯差異:沿街建築多為住宅,首層為商店,商業功能較弱,服務範圍僅限于街坊;建築多為7—9層(22—30米),街道空間更為狹窄壓抑;建築保留了騎樓的形式,但以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取代了傳統騎樓的“洋式店面”,立面基本無裝飾,沿街建築整齊劃一,街道景觀比較單一。

  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廣州市經濟迅猛發展,城市不斷擴張,交通量大大增加,老城區面臨着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和基礎設施改造。這一時期廣州基本沒有興建新的完整的騎樓街,而是在一些原有騎樓街的更新改造過程中拆除舊騎樓,建設新騎樓。

  但由于不是整條街道實施整體改造,在一些路段形成了新老騎樓交錯并列的景象,如萬福路、大南路、龍津路、長堤大馬路等。此外,老城區道路的拓寬改造也對一些騎樓街造成了破壞,如人民路高架橋的建設對人民中路、人民南路騎樓街風貌的影響;解放路、中山路拓寬和人民橋、内環路的建設拆除了解放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六二三路和洪福路的傳統騎樓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煉組詞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