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芳
(仙愛窮漢)
馬二混,居青州(山東地名,今屬濰坊)東門内,以貨面(賣面粉)為業。家貧,無婦,與母共作苦(過苦日子)。
一日,媪(讀“襖”,老太太)獨居,忽有美人來。年可十六七,椎布(農民服裝)甚樸,光華照人。
媪驚诘(讀“傑”,問)之。
女笑曰:“我以賢郎誠笃,願委身(嫁給)母家。”
媪益驚曰:“娘子天人(美人),有此一言,則折我母子數年壽!”
女固請之。
[媪]意(猜想)必為侯門(貴族)亡人(逃亡之人),拒益力。
女去。
越三日,[美人]複來,留連不去。
[媪]問其姓氏。
[美人]曰:“母肯納我,我乃言;不然,無庸問。”
媪曰:“貧賤傭保骨(人窮命苦),得婦如此,不稱(讀“不趁”,不合适)亦不祥。”
女笑坐床頭,戀戀殊殷。
媪辭之,言:“娘子宜速去,勿相禍(不要害人)。”
女乃出門。
媪窺之西去。
又數日,西巷中呂媪來,謂母曰:“鄰女董蕙芳,孤而無依,自願為賢郎婦,胡(為何)勿納?”
母以所疑慮具白(細說)之。
呂曰:“烏(哪)有此耶?如有乖謬,咎(錯)在老身。”
母大喜,諾之。
呂既去,媪掃室布席,将待子歸,往娶之。
日将暮,女飄然自至。入室參母,起拜盡禮。告媪曰:“妾有兩婢,未得母命,不敢進也。”
媪曰:“我母子守窮廬(破屋),不解(不懂)役(使喚)婢仆。日得蠅頭利,僅足自給。今增新婦一人,嬌嫩坐食(吃閑飯),尚恐不充飽;益之二婢,豈吸風(喝西北風)所能活耶?”
女笑曰:“婢來,亦不費母度支(開支),皆能自得食。”
[媪]問:“婢何在?”
女乃呼:“秋月、秋松!”
聲未及已,忽如飛鳥堕,二婢已立于前,即令伏地叩母。
既而馬歸,母迎告之。
馬喜。入室,見翠棟雕梁,侔(讀“謀”,等同)于宮殿;中之幾(矮桌)屏(屏風)簾幕,光耀奪目。
[馬二混]驚極,不敢入。
女下床迎笑。
[馬二混]睹之若仙,益駭,卻退。
女挽之,坐與溫語。
馬喜出非分,形神若不相屬。即起,欲出行沽(買酒)。
女曰:“勿須。”因命二婢治具(操辦)。
秋月出一革袋(皮口袋),執向扉後,格格撼擺之。已而以手探入,壺盛酒,柈(同“盤”)盛炙(讀“志”,烤肉),觸類(件件)熏騰(熱氣騰騰)。
飲已而寝,則花罽(讀“計”,毛織品)錦裀(讀“因”,褥墊),溫膩非常。
天明,[馬二混]出門,則茅廬依舊。
母子共奇之。
媪詣(讀“義”,前往)呂所,将迹(探)所由。入門,先謝其媒合之德。
呂訝雲:“久不拜訪,何鄰女之曾托乎?”
媪益疑,具言端委。
呂大駭,即同媪來視新婦。
女笑逆(迎)之。極道作合(說媒)之義。
呂見其惠麗,愕眙(讀“惡赤”,呆視)良久,即亦不辨,唯唯而已。
女贈白木搔具(癢癢撓)一事(一件),曰:“無以報德,姑奉此為姥姥爬背(撓背)耳。”
呂受以歸,審視,則化為白金。
馬自得婦,頓更(改)舊業,門戶一新。
笥(讀“四”,竹箱)中貂錦(貂裘錦衣)無數,任馬取着(穿着)。而出室門,則為布素(單色衣服),但輕暖耳。
女所自衣亦然。
積四五年,[女]忽曰:“我谪(讀“哲”,被貶)降人間十餘載,因與子有緣,遂暫留止。今别矣。”
馬苦留之。
女曰:“請别擇良偶(好對象),以承廬墓(傳宗接代)。我歲月(隔幾年)當一至焉。”忽不見。
馬乃娶秦氏。
後三年,七夕(七月初七),夫妻方共語,女忽入,笑曰:“新偶良歡,不念故人耶?”
馬驚起,怆然曳坐,便道衷曲(心裡話)。
女曰:“我适(恰好)送織女(天上的仙女)渡河,乘間(抽空)一相望耳。”
兩相依依,語無休止。
忽空際有人呼“蕙芳”,女急起作别。
馬問其誰。
[女]曰:“餘适同雙成姊(董雙成,西王母的侍女)來,彼(她)不耐久伺矣。”
馬送之。
女曰:“子(你)壽八旬(八十歲),至期,我來收爾骨。”言已遂逝(消失)。
今,馬六十餘矣。其人但樸讷(老實巴腳),無他長。
異史氏曰:“馬生,其名‘混’,其業亵(讀“謝”,肮髒),蕙芳奚(何)取哉?于此見仙人之貴(看重)樸讷誠笃也。
“餘(我)嘗謂友人曰:若我與爾,鬼狐且棄之矣。所差不愧于仙人者,惟‘混’耳。”
(原為《聊齋》“卷六”第二十三篇,歸入“王本聊齋”之“神仙集”)
老王感言:俗話說:“傻人傻福氣”。老實巴腳的青州面粉店主馬二混,人在家中坐,仙女從天落,死皮又賴臉,給他做老婆。他的福氣,也忒大了點兒吧?
蕙芳是何方神聖?故事中未明說,隻是通過她的言談,引出織女、雙成等仙女的名字。她還說“我谪降人間十餘載”,暗示她和她們一樣,都是天上的仙女。
世上光棍漢那麼多,蕙芳為什麼看中了馬二混?老王認為,至少有四個原因:一是馬家人口少,一母一子,關系簡單。假如這個家族有一二十口人,仙女得一一同他們打交道,多煩哪!二是馬二混靠賣面粉為生,雖然掙不來多少錢,但畢竟有正當職業,非遊手好閑之徒。三是馬二混的母親說話誠實,家裡窮,就說窮,不掩飾,不唬人。四是馬二混和母親都安分守己,不高攀有錢人,當仙女主動上門時,一個“驚極,不敢入”,一個“拒益力”。在物欲橫流的人間,這樣樸實的人太難找了!
清朝評論家但明倫還列舉了一個理由,與馬二混的名字有關:“混,非美字也。……若夫質樸居心,拙讷處世,随世相安,随時自足,以此為混,恐未必真能混也。”換句話說,馬二混不是真“混”,而是活出了極高的境界。
“異史氏”感歎自己沒有馬二混的福氣,因為自己隻會“混”日子,沒有“樸讷誠笃”的品格,所以仙女看不上眼。
連“異史氏”都這麼說,老王就更沒戲了。幸好這世上,仙女少,俗女多!
(想讀“原味聊齋”又怕看不懂的朋友,請您讀“老王聊聊”。
“王本聊齋”将全套《聊齋》分成神、鬼、人、妖四大部分,又通過分段、分節、夾注、加主語、點評,幫您越過文本障礙,領略名著風采。
微信公号“老王聊聊”為“紅廟老王”個人所有,與所在單位與所任職務無關。主要聊《聊齋》,也聊别的文史話題。自2014年10月開通,基本做到每天一篇,迄今已發布350多篇。
歡迎關注和轉發,禁止剽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