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鱗隐石林,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區西北部十三公裡處的大湖鎮境内。因石芽表面呈魚鱗片狀,取典“天故隐其迹”句意,故名鱗隐。石林景觀多樣,可謂是得天獨厚,鬼斧神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三明文化中了解吧。
永安鱗隐石林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了衆多的怪石、奇峰和異洞。鱗隐石林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宮;得天獨厚,鬼斧神工,為華東獨有,全國第二。景區内聳立着石芽、石錐、石柱、石筍400多座,最高36米。
怪石拟人狀物,千姿百态。景點有:三鼎岩、望天星、八戒照鏡、接筍峰、石猿抱桃、黑熊護筍、石龜探洞、接吻石、鱗隐書院等50多處。
鱗隐石林景觀:
千姿百态的石芽、石錐、石柱、石筍,拟人狀物,鬼斧神工,尤其是美猿壽桃、霸王别姬、千年之吻、想你一萬年、黑熊護筍、可愛的考拉等,惟妙惟肖,妙趣橫生,令你不忍離去。
鱗隐石林地下還蘊藏着許多溶洞,其中十八洞主洞長217米,溶洞分上、中、下三層,洞中有洞,狀若迷宮。洞中鐘乳懸挂,五彩缤紛,内有一泓清泉,清澈見底,這在石林景觀中是罕見的。
鱗隐石林是石灰岩在一個相當長時間的穩定環境裡,在較單一的動力條件下,受風化和溶蝕作用而形成的埋藏石芽,再經剝蝕裸露後發展成為石林,但在古代河流流經的地方,地表河流的搬運和沉積,在埋藏石芽和石林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距鱗隐石林1.5公裡的洪雲山石林,這裡的石林并不十分高大,但地表怪石林立,有“天然動物園”之稱,您還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發現新的石林景觀,給一個傳神的命名!更令人驚訝的是溶洞中的鐘乳石等化學溶積物仍在發育之中,色彩缤紛,光彩奪目,十分迷人。
石林的成因及其古地理環境的探讨是專門的學問,全國高校地理學科的師生将其列為教學基地,紛至沓來。也許您也想知道個為什麼?那麼,不妨來永安走一走,在觀賞鱗隐石林奇妙景觀的同時,也來一番探究。
奇異的永安鱗隐石林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遺産,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在這裡,您可盡情體驗自然的造化、曆史的厚重、文化的多元和世事的滄桑。
與雲南桃源洞的丹霞地貌不同,永安石林卻是喀斯特地貌,方圓不大的地方卻有着怪石、奇峰和異洞。其景點有三鼎岩、望天星、八戒照鏡、接筍峰、石猿抱桃、黑熊護筍、石龜探洞、接吻石、鱗隐書院等50多處。
景區内最有特色的是鱗隐石林,早在清雍正年間(公元1729年)就由當地知名人士賴翹千、賴允升兩兄弟共同開發,曆時六年,建有亭、台、樓、閣和鱗隐書院。“鱗隐”取“天故隐其迹”之意,又因石芽表面呈魚鱗片狀,故而得名,現還保留着很多當年賴氏兄弟所建的建築。
真正大力開發永安石林是1984年,随後又有幾次重點開發,使得石林有着外景多姿壯觀,似天然盆景;内景似地下迷宮,側景則秀麗别緻,有“天然石頭動物園”美稱,如今永安石林與永安桃源洞都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
位于永安市西北13公裡的大湖鎮。由鱗隐石林、十八洞、石洞寒泉、洪雲山石林、壽春岩石林、翠雲洞六個景片組成,總面積1.35平方公裡。早在清朝雍正六年(公元1729年),大湖富甲一鄉的賴翹千兄弟雇民工石匠鋪石修路,築亭台、建書院,文人騷客、紛至沓來,興盛一時。1984年,永安市重新開發興建石林風景區。
永安石林規模僅次于雲南麓南石林,号稱“全國第二”。石林屬岩溶喀斯特地貌,外景多姿壯觀,似天然盆景,内景似地下謎宮,側景則秀麗别緻。有“天然石頭動物園”之美稱的石林景區的标志性景點美猴抱桃,形象逼真,常令遊人歎為觀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