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謬論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謬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00:07:39

有句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

自古以來,孝就是傳統美德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火傳承更是尤為重要。

因此,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長輩們這樣勸導自己不争氣的子女:

“你知不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啊!”

可實際上,無後并不是沒有後代的意思,而且其他幾種不孝也值得更多的人去理解體會。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謬論(老祖宗忠告不孝有三)1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若是從現代人的角度看,意思就是,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怕的就是自己沒有後代。

這也正是最廣為流傳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觀點。

但關于這句話還有一種更有說服力的解釋,在古代“無”是“沒有盡到……的責任”的意思。

那麼,沒有盡到作為後代的責任,才叫無後。

據史料記載,是漢代學者趙岐在《十三經注疏》中曲解了對孟子這段話的理解:

“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當然孰對孰錯,并不是我們關心的話題,它們的核心反映的也都是中國重孝的理念。

畢竟每個家族都要繁衍,好的家風也需要有人傳承下去,如此看來,被曲解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而且,趙岐所說的其他兩孝,也教會了後人們該如何正确地盡孝,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謬論(老祖宗忠告不孝有三)2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意思很簡單,對父母一味順從,有過錯也不加勸阻,讓他們陷入不義之中。

前兩年大火的《都挺好》大家都還記得吧?

劇中的蘇大強在妻子去世後,心就“野”了起來,再加上身邊保姆的撺掇,天天作妖。

明知道自己的大兒子失業剛找到工作,就要買房子,張口閉口就是500萬,稍有不順心就尋死覓活。

盡管明成和明玉都極力勸阻,一心想要盡孝的明哲還是出錢并負擔房貸,讓父親住上了新房子。

再後來蘇大強更是還想和不懷好意的女保姆結婚,到最後差點落得個人财兩失。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謬論(老祖宗忠告不孝有三)3

就因為想要盡孝,便事事都依着父親,反而讓他丢盡了臉面,甚至一度想要尋死。

要知道,一味盲目地順從父母,隻能算是愚孝,而且這樣禍害得遠不止是父母,還可能是我們身邊最愛的人。

所以,對父母隻要‘孝’,不要‘順’。

當年孔子的弟子就曾提問道:“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

孔子是這樣回答的:

“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地去勸阻他們,如果一味地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是的,千萬不要誤解了孝的真正含義,該順就順,不該順時就一定不能順。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家庭貧苦父母年老力衰的時候,身為子女卻不努力做官,拿俸祿養活家人。

衆所周知,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基本的義務。

最起碼要讓父母有得住、吃得飽、穿得暖,不必整日為了衣食住行而發愁。

可在老家時,我就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對夫妻早些年經商賺了點錢,對兩個兒子也是百般寵溺,吃喝幾乎都是最好的。

可這也給孩子養成了憊懶的性子,吃不得半點苦。

後來夫妻兩年紀越來越大,賺錢的錢也不斷縮水,已經成年的兩個孩子卻還是一心享樂。

最後直到夫妻兩都患病不治而亡,他們的兒子都從未想過養老,甚至還想着瓜分早就被揮霍一空的家産。

不得不說,孝其實真的很簡單。

孝,就是能贍養父母,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及時給予金錢和陪伴,直到安享晚年。

所以,不論什麼時候都别把孝隻放在心裡,拿出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才是為人子女最該有的樣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謬論(老祖宗忠告不孝有三)4

如果仔細觀察“孝”字,你會發現,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寓意為孩子背着老人就是孝。

是的,父母老了,就該我們幫扶着他們走完接下來的路。

也請謹記以上三條告誡,去努力做到應盡的責任,隻要孝門一開,百福皆來。

最後,願我們的父母都能健康長壽,開心快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