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什麼節日才放孔明燈

什麼節日才放孔明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01:28:45

什麼節日才放孔明燈(燒塔和放孔明燈)1

我們那裡過中秋節,除了團圓吃月餅之外,還有一些與别處不同的風俗:燒塔和放孔明燈。

說燒塔,并非真的找一處古塔,放一把火燒個灰燼。其實是指八月十五那天晚上,臨時在自家院子門口,用磚石臨時壘起一個小塔,然後用火來焚燒,最後塔倒掉的一種民俗。

至于燒塔的源頭,據說宋元時期,北方蒙古人南侵,并占領江南大部,蒙古人的殘暴統治,讓江南人民水深火熱,苦不堪言,每年到八月十五中秋節,便在自家門前,壘一石塔,塔與鞑諧音,暗指蒙古鞑子,放一把大火焚燒,叫燒鞑,塔毀人亡,以洩心中的憤恨。後來雖然蒙古鞑子被趕回北方去了,可燒塔的民俗卻保留及傳承至今。

八月十五那天下午,父親和我們兄弟幾個,便會四處找磚石,在院子的開闊處,開始壘塔。父親是個壘塔的好手,先把地基用鋤頭整平,找幾塊大的光滑的磚石墊基,然後圍成圓圈,底部大,層層疊疊,往上漸漸收攏,六七尺高,呈正圓錐體,到頂部收成一點,塔身留有大大小小的縫隙,以便空氣流通,等下燒塔時才不會熄火。底部留有一個土竈口子,我們往裡面塞滿了木柴,有時為了火焰大些,甚至會淋上柴油。

吃過晚飯,天剛剛黑,用三牲敬完祖宗,我們便開始燒塔了,一陣炮竹噼哩啪啦響過,父親便開始點火了,塔底的幹柴片一下子便燃燒了起來,紅通通的火焰從塔隙竄出來,像蛇吐着信子,忽進忽出,忽明忽暗,煞是好看。當然現在燒塔并非發洩對鞑子們的怨恨,而是重新寓意為:燒塔,塔諧為發,越燒越發,讓日子過的紅紅火火。而且在燒塔的過程中,不能用木棍去捅塔,必須用火自然而然把塔燒倒 ,塔必須塌,才能算完美!每當塔被大火包圍,火焰竄的老高,火星四濺,在黑暗裡煙花般的璀璨!我們圍着火塔又唱又跳,塔轟然倒塌,我們懷疑,大概這塔不是被火燒倒的,是被我們的歡聲笑語給震塌的!當然這塔能夠恰到好處的倒掉,這更和父親壘塔的手藝高超有關,塔能燒倒,自然示預我們的清貧家在父母的精心操持下,雖然不可能大富大貴,但也祥和平靜!

别人家壘的塔,可能是太堅實的緣故,就是澆上柴油,連燒幾個小時,就是不倒,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烏漆麻黑的仍屹立在那,主家心裡暗暗窩火,但也無可奈何!

除了燒塔,還有另一習俗便是放孔明燈了。這孔明燈據說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發明的,最早用來傳遞軍事情報,後流入民間為百姓所娛樂。孔明燈用竹篾為支架紮成燈籠狀,外面罩上一層棉紙,底中央用根鐵絲捆上一團沾油的棉花,點燃棉花,根據熱力上升的原理,孔明燈就會慢慢升到天空,人們習慣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心願或祝福,更有癡情的男女,把平時暗戀他人的情話寫在紙上,挂在孔明燈裡,孔明燈徐徐的升到天空,随風飄洋過海,把這份愛戀傳遞給遠方的情人。黑色的天幕,忽兒飛升起成百上升的橙色的孔明燈,而且每隻孔明燈上都有溫馨的祝福,或者一段臉紅心跳的情話,圓月之下,星星點點,螢火蟲般的越飄越遠,閉上眼睛想想這都是一件浪漫的事兒!

然而由于這孔明燈操作不當,時有引發山火,政府已明令八月十五不準再放孔明燈。

八月十五月圓夜,燒塔,放孔明燈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猶如餐桌上的肉湯,撒上一點雞精,便讓我們的中秋節過的有滋有味。燒塔,也許還可以繼續傳下去,放孔明燈,怕隻能成為一種記憶了!

什麼節日才放孔明燈(燒塔和放孔明燈)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