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不可怕,可怕的是—躺平的智齒,相信不少人都體會過它帶來的麻煩和災難,疼痛酸爽,此生難忘!
讓我們透過現象來看本質,究竟是為什麼吧!
1、隻吃躺平=“頂”壞鄰牙自從智齒躺平之後,它就睡到了屬于磨牙的“鋪位”上,還不停的往磨牙上“蹭”,久而久之,智齒和磨牙之間的縫隙就越來越窄,日常潔牙工具如牙刷和牙線等,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清理,最後磨牙和智齒都已經被蛀壞了。這也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鄰牙被智齒“頂“壞了。
本來牙龈是挺健康的,但躺平的智齒,不思進取,整日“宅”在牙龈下面,也不冒頭,早早的過起了躺平的生活,“糜爛、不衛生”的環境,自己髒亂差也就算了,還會連累隔壁牙齒的牙龈發炎紅腫,一疼起來寝食難安,主人隔三差五就因為冠周炎要看醫生,而且那幾天張不開嘴,真的是有苦“說“不出的感覺。
心術不正的智齒長得七扭八歪,位置不正,很容易藏污納垢,主人根本無法清理縫隙,堆積了好多的食物殘渣,很多細菌在那裡安營紮寨,現在整個口腔都發臭了。
智齒硬擠上來之後,野蠻占據了本屬于隔壁牙齒的空間,加上颌骨空間本來就隻有那麼大,鄰牙的牙根被越擠越小,最後淪為被吸收的命運。
有的智齒吧,不僅把鄰牙“頂”壞,也禍及自身,最終“損人不利己”,自己也被蛀壞了,還傷到牙神經,病變擴大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最後又是痛苦不堪啊!
以上說的這些情況,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智齒危害,所以我們從專業上建議:分次拔除,以絕後患!依據難度,智齒也分三六九等,通常上颌智齒要比下颌智齒要好拔一些,尤其是已經萌出的上颌智齒。對于通常較為難拔下颌智齒來講,在臨床較為常見的為以下四類(見圖中說明)。
四類難拔下颌智齒:1.近中阻生、2.水平阻生、3.垂直阻生、4.遠中阻生
那麼一說起拔牙,很多人就會聯想到醫生拿着錘子、鑿子的恐怖畫面,從而對拔牙産生恐懼心理。其實,現在的口腔醫學已經能讓你舒适的将“躺平”的智齒輕松拿下,那麼有需要哪些條件才能達到這個目标呢?
關鍵是,選擇具有微創的技術與優良的設備的專業醫療單位就尤為的重要。最好是技術設備上“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1、無痛麻醉儀器的運用,減輕甚至消除打麻藥的疼感。
2.超聲骨刀,微創拔牙必不可少。很多患者都反映身邊朋友或者家人們拔完智齒,半邊臉都腫脹的吓人,可能還伴随着低燒、張不開嘴等等嚴重的術後反應。
其實,大部分都是一些拔牙術後的一些正常的表現,但随着超聲骨刀的運用,在某些複雜埋伏智齒拔除過程中,去骨時使用超聲骨刀代替傳統渦輪鑽或骨鑿去骨法,既能夠減低拔牙術後反應的嚴重程度,又能夠避免損傷神經的風險,可謂一舉兩得。
3. CGF(CGF(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 高度濃縮生長因子的血纖維蛋白)及膠原蛋白海綿。年輕患者(25歲以下)患者,一般拔除阻生智齒後2-3個月就能愈合,牙龈長平。
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智齒複雜程度大、埋伏較深,或是年齡超過25歲,這時拔牙窩自行愈合起來就比較困難或者時間較長,出血風險大,此時我們可以提前給患者抽血,制備CGF,待拔完牙後,在拔牙窩内填充CGF,由于其富含生長因子,所以可以很大程度促進拔牙窩愈合,抵抗感染。
而膠原蛋白海綿,本身是可吸收材料,對拔牙後的出血可以起到良好的填塞止血之用,臨床效果受到專業醫生一緻好評。
4.麻醉醫生參加的舒适化拔牙。如果有更進一步舒适化要求,可以在麻醉醫生全面生命體征監護下,完成拔牙等口腔治療。成熟的舒适化治療“老-少-成皆宜”,讓老人看牙更安全,讓兒牙診室不再有哭聲,讓成人看牙更舒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