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會為何是濟南,而不是……?當我們在百度上搜索時,出現的就是這一系列疑問!
為什麼不是青島,為什麼不是青州,為什麼不是臨沂,為什麼不是濟甯?這些疑問不隻是省外的朋友會有,連省内也有很多人認為,濟南作為山東的省會,似乎真的比較弱。那麼山東省會為什麼會選擇濟南呢?
在2021年的省會城市經濟首位度排名中,濟南以13.76%的經濟占比,成為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墊底的存在。長春以53.67排名第一,兄弟省份河南鄭州為21.55%,河北石家莊在京津地區那麼嚴重的虹吸作用下,還有16.07%。而濟南這個一省之長連14%都不到,對于省内兄弟來說,的确難以服衆。
在山東省省内,經濟第一城是青島市,2021年GDP高達14136億,增速8.3%。而濟南僅以11432億排名第二,增速也不及青島,為7.2%。其實在收編萊蕪之前,濟南經濟排名常年位居第三位,在煙台之下。而僅以增速而論,2021年濟南的經濟增速,在全省16市中,排倒數第三位。
既然濟南如此“不給力”,為何還會成為山東省會呢?這是因為濟南有其無法代替的特殊地位。
濟南雖然地處山東腹地,但在石器時代之前,它也是一座“海濱城市”。在夏商時期,濟南是夷人的天下。夷人身高體長,身材魁梧,正是夷人血脈,讓山東省成為全國身高最高的省份之一。在那個時期,濟南就已經是山東地區的重要城市。春秋時期,齊桓公之所以能稱霸,就是因為掌控了濟南,依仗濟南依山傍水,處咽喉要道的地理位置,成就了一番功業。
此後數個朝代,濟南一直是山東地區的重要城市,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濟南終于确立省會地位。1368明朝設立山東行省,1376布政司駐地由青州府遷至濟南府,從此之後濟南一直是山東省會,再無更改。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就是乾隆沿大運河下江南,視察濟南時發生的故事。
那麼朱元璋為何要把山東行省省會改為濟南呢?《濟南府治記》中是這樣記載的:“濟南之為郡,岱宗當其前,鵲華經其後,泉流奔湧,灌溉阡陌,民庶繁夥,舟車輻辏,實乃要會之地,故置行中書省,以尊藩服。”意思是濟南前面有泰山,後面有黃河大明湖,到處都是奔湧的河流和泉水,灌溉便利,人民富足,舟車行運發達,是經濟和軍事的要會之地。
雖然這番言論是在明朝洪武時期,但放到現代依然适用。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濟南位于山東中心偏西北位置,在東部有經濟強市青島的情況下,濟南作為省會,有利于帶動山東内陸城市的發展。
在對外連通上,我們沿北京和上海之間劃一條直線,會發現濟南正處于兩點之間。而擁有優良港口的山東經濟龍頭青島,想要連接内陸,也必然要經過濟南。這種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使得濟南成為山東省内最核心的交通要道,這也是評定一個城市是否能做省會的标準之一。青島固然經濟發達,但在交通方面,就相對比較劣勢了。
此外,從戰略位置上來看,濟南從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從南向北,濟南有拱衛京畿之責,從北向南,濟南則是最大的屏障。當年朱棣靖難,鐵铉硬是死守濟南數月,迫使朱棣兵行險着繞過濟南,時刻遭受南北夾擊的風險。即便是在解放戰争時期,我軍也是先解放濟南,才敢發動淮海戰役,這就是濟南的重要性。
濟南雖然在經濟上不如青島,在文化上難壓濟甯,但是濟南在政治、軍事、交通、地理等等方面,都是做山東省會的最佳選擇。更何況,濟南也是一座極具曆史底蘊的城市,辛棄疾、李清照,“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樣的濟南誰能不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