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有哪些好詞佳句是描寫端午節的嗎?下面為孩子們整理的關于端午節的好詞好句好段,快為孩子收藏吧!
精美詞語
1.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
2.雄黃酒、賽龍舟、人聲鼎沸、包粽子、登山、采艾蒿、阖家團圓、歡歌笑語、粽葉飄香、香嫩糯米、龍舟競渡、屈志從俗、五月端陽、風雨端陽、粽子飄香
3.【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鑼鼓喧天】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後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屈志從俗】1.指抑制意願遷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
【争先恐後】搶着向前,唯恐落後。
【齊心協力】形容認識一緻,共同努力。齊心,同心;協,共同合作。
【金鼓齊鳴】古時軍隊演習、作戰時用以助軍威、壯聲勢的金鐘和戰鼓。金鐘戰鼓一齊鳴響。形容戰鬥激烈,士氣高昂。
【同舟共濟】舟:船;濟:渡,過河。比喻在困難時,大家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
【龍舟競渡】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曆史上一種具有濃郁漢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衆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才過屈宋】屈、宋:戰國楚文學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極高。
【敲鑼打鼓】1.指歡慶祝賀。2.形容大造聲勢,大肆進行輿論宣揚。
【騷人墨客】騷人:屈原作《離騷》,因此稱屈原或《楚辭》的作者為騷人。墨客:文人。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
【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緻,很齊心。指齊心合力,團結一緻。
【衙官屈宋】衙官:軍府的屬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誇文章好。後也用以稱贊别人的文采。
【屈豔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像《楚辭》《漢賦》那樣詞藻豔麗,情味濃郁。形容詩文優美。
【人聲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像煮開了鍋一樣。
【川流不息】川:河流;流:流動;息:停止。1. 比喻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運行永無休止。2. 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往來不絕。
【人群熙攘】同于“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絕佳語段
1.在我眼中,端午節是一個美妙的節日,它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願望,有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濃濃的甜香,都會有一種情懷滋生。
2.包粽子是端午節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着,洗幹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時刻的到來……
3.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極其隆重的節日,它是為了紀念中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而誕生的。可以說,在人類的曆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二千多年來,每年都以一個隆重的節日來紀念一個詩人的逝世。
4.端午節是一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吃。味道也有很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
5.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贊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頭别有一番滋味。
6.解開紮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着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
7.“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就是這樣一個詩人,憂國憂民。“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屈原就是這樣一個史官,信念堅強。“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這樣一個勇士,鬥志昂揚。“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不畏強權。
8.不管曆史如何嬗變,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自屈原投入汩羅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國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澱了,就注定他的靈魂将得到洗滌和超度,割之不斷、揮之不去,進而升華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精神。
9.五月初五,汩羅江邊,你——屈原,内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澎湃,洶湧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随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複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