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鴻遠!有人在後台留言,讓我講講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辦理辦學許可證的流程,趁着今天有空,就着重說一說當前全國非學科類的辦學政策及具體辦學許可證的申請流程。
最近鄭州市發布了《關于“雙減”工作的告知書》,明确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具備辦學許可證等相關辦學許可資質證明,這是目前全國第六個地方要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需要辦理辦學許可證。此前,四川、廣東、浙江、天津等城市陸續出台了非學科類辦學資質的流程及政策。需要注意的是這裡面天津、浙江等地提到的是辦學許可,但是仔細分析之後就會發現辦學許可跟辦學許可證的區别真的不大,而且所有的流程幾乎都是一樣,所以這裡我都歸為一類。
非學科類培訓一般是籠統的講法,具體可以細分為三類:體育、藝術、科技,據說光體育類培訓就達到63項之多,所以有些省份出台的政策,在非學科類培訓的基礎上,又有了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的标準進一步細化規範。
目前來看對于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來說,申請辦學許可證在全國範圍内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也有各地的一些特點,這裡我們着重講共性:
一、辦學面積
非學科類辦學面積一般要求是200——300平為主流,在細分方面,體育類機構全國範圍基本要求是200平,藝術類的要求是300平。有地方規定要求每生不少于3平,舞蹈音樂培訓機構每生不少于6平,被有些教培人解讀為沒有辦學面積要求,每生不少于3平,并不是沒有辦學面積要求,而是考驗機構的排課能力,同一時段如果有100人同時上課,那麼辦學面積就是需要300平,注意這裡每生不少于3平,可是實際面積,并不是建築面積,也就說需要實際面積是300平。這樣算下來,還不如要求辦學面積300平劃算。
二、申請主體的變更
以前非學科類培訓申請辦學許可證的主體都是在教育局或者教體局,不同的是現在非學科類申請審批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文化和旅遊部門的審批,一種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由所在縣(市、區)文化藝術部門、科技部門、體育部門審批,申請主體與原來的審批主體還是有一定的區别。
三、一址一證
與學科類培訓之前的規定一樣,非學科類培訓也需要“一址一證”,每增加一個校區需要申請一次辦學許可證,許可證地址需要跟實際辦學地址及面積一緻,而且每年都需要年檢,年檢時發現辦學面積及實際地址不一緻都有可能被收回辦學許可證。
四、課時費納入資金監管
天津、四川等地明确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也需要納入資金監管範疇,繳納的課時費進入監管的賬戶,“一課一消或者一個月一消”。目前,全國其他地方雖然沒有完全規定或者強制納入監管賬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在學科類培訓資金監管跑通的基礎上,非學科類培訓也難逃被監管。
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教師需要有專業的水平資格證,按着教育部規定的合同模闆簽署培訓合同書等等。
其實,說白了,大家有沒有發現,非學科類培訓規範來規範去,正朝着學科類培訓的規範老路走去,而且規範的方向越來越相似,也開始出現了限時(不能晚于20點30營業)、限價(年初規範價格)。當一個大的風口來臨,監管政策風向已經到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