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播天氣預報 2022-09-23 17:38 發表于北京
你那裡入秋了嗎?一波波冷空氣發力,
天氣終于涼爽了,
有了秋天的模樣……
等等!
秋天的模樣就是秋天了嗎?
氣象學上還真不是這樣算的。
那麼怎樣才算入秋呢?
氣象意義上的入秋,有着嚴格的界定标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行業标準《氣候季節劃分》規定,對于入秋的定義是 :
基于當年氣溫序列計算5天滑動平均氣溫構成滑動平均氣溫序列,當滑動平均氣溫序列連續5天<22℃,則以其所對應的當年氣溫序列中第一個小于22℃的日期作為秋季起始日。
光看定義是不是已經完全繞暈了?
别急,隻要慢慢一分析,判斷入秋就是其實是一道數學題,雖然題幹有點長,但計算起來并不複雜。
Q:什麼是5天滑動平均氣溫?
A: 以某日并向前滑動4天,共5天的平均氣溫。
比如,今天是9月23日,那麼今天的滑動平均氣溫就是指從19日~23日這五天的平均氣溫相加,除以5,就可以計算出5天滑動平均值,也就是一個滑動序列,或者說一組。
當滑動平均氣溫序列連續5天<22℃,就可以初步達到入秋的第一個标準。如果不夠5天,那就會失敗。
舉個例子:
山西太原——
這是今年8月18日—9月10日的日平均氣溫,以及根據日平均氣溫計算出來的5天滑動平均氣溫。
我們可以看到,太原從8月26日開始,滑動平均氣溫降到22℃以下,26日—30日的5組滑動平均氣溫一直低于22℃。
由此可以判斷,太原入秋成功。
而入秋起始日,就是26日滑動平均氣溫的五天中,第一個<22℃的日期——24日。
所以今年太原的入秋日期是:8月24日。
再舉個例子!
北京——
北京8月29日—9月1日,有連續四天滑動平均氣溫低于22℃,但是9月2日當天的滑動平均氣溫高于22℃,入秋失敗。
So easy? 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因為氣溫總是起起伏伏,像太原這樣絲滑柔順直接入秋的和北京這樣毫不猶豫果斷退出的,才是少數。
還有很多地方,先涼快幾天,又熱起來一陣,再涼快幾天,又熱起來……
這裡我們就需要提到一個日期——常年秋季起始日,也就是常年入秋日。
在此日期之前,既有連續5天滑動平均氣溫<22℃,并且夏季日(滑動平均氣溫≥22℃)比秋季日少,則判斷入秋成功;相反,夏季日比秋季日多,則判斷入秋失敗。
而一旦過了常年入秋日,則不再考慮上述情況,可以直接判斷入秋。
咱們還是舉例說明!
河北保定——
8月28日—9月3日,7組秋季日;
9月4日—7日,4組夏季日;
9月8日—10日,又是3組秋季日;
9月11日以後,又再次超過22℃
……
不要慌!
保定的常年入秋日是9月13日。
我們可以看到,8月28日—9月13日這17天當中,秋季日一共有10天,而夏季日一共有7天。
保定入秋成功,入秋日是28日這組5天滑動平均氣溫中,第一個小于22℃的日期——26日。所以,保定今年的入秋日期是8月26日。
再看河南許昌——
許昌常年入秋日期是9月11日。在此之前,有7組滑動平均氣溫<22℃的秋季日。但從9月4日開始,至9月11日,又有8組夏季日,夏日“複辟”,入秋宣告失敗!
現在你明白如何判斷入秋了嗎?
估計大家會發出感歎,為什麼要搞得如此複雜。
其實在此之前,氣象部門判斷入秋是用簡标的方法——也就是連續5個單日平均氣溫≤22℃算為入秋。
但後來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大家發現夏日“複辟”的情況經常發生。為了更嚴謹科學,才在2012年發布以滑标為準的氣候季節劃分标準。
當然,小夥伴們弄不明白的也沒關系,這些複雜的計算會由氣象人員來進行,大家隻需要關注我們發布的氣象信息就好啦!
畢竟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某一天是夏天還是秋天,問題并不大,是酷熱還是涼快,這個才最重要!
氣象顧問:翟羽 信欣
撰稿:東婷
圖文編輯:東婷
審核:龐蘭 姬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