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到:九月節,露氣寒冷,将凝結也。這是一個承接秋季和冬季的時節,前有秋分後有霜降,氣候也從秋涼向寒冷過渡。
雖說秋風蕭瑟,但也能欣賞到不同的深秋獨特美景,既可以感受“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菊花綻放,也能欣賞那“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震撼,還能體會那一顆顆金黃的柿子挂在枝頭的悅目。
同時,天氣漸寒日常生活上也要多加注意,尤其是在飲食上不能太過随意,要知道忌嘴,要知道忌嘴,少吃綠豆和生姜,多吃“3白”,安康過秋。
少吃生姜和綠豆
為什麼少吃生姜老話說“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天之内,晚不吃姜”,民諺中都是有道理在其中的,寒露時節的深秋,正是降雨偏少,秋高氣爽的時候,姜生姜味辛性溫,有助于有升發溫通陽氣,民俗認為寒露節氣“天漸涼,露漸重,人靜斂”,而在陽氣需要逐漸收斂的秋季,吃姜是不适合的,另外姜較為燥熱,也不适合在相對幹燥的深秋季節多食用。
豆類是植物的精華部分,所含的營養豐富且全面,很适合當作秋季進補的食材,但在食用豆類時要注意,綠豆是不适合深秋時節吃的。綠豆屬于寒性食材,而寒露之後開始天氣從涼轉向寒,再吃綠豆會“雪上加霜”, 給身體帶來不适。
多吃“3白”——馬蹄、山藥、芋頭
一、馬蹄馬蹄,也叫荸荠,因為其長在泥土之中口感香甜清脆、可口多汁,與梨的口感很相似,人們又稱其為“地梨”,家人經常上火的建議多吃馬蹄,補充營養和水分,一舉兩得。
推薦做法:馬蹄鮮蝦餅
準備食材:鮮蝦半斤、馬蹄(荸荠)1斤,鮮玉米一穗、雞蛋2個、胡蘿蔔、小蔥。
1、處理食材,大蝦清洗幹淨挑出蝦線,去掉蝦頭和蝦殼,再用清水沖洗幹淨控幹水切碎,胡蘿蔔清洗幹淨切碎,鮮玉米将玉米刮下來,馬蹄沖掉表面的泥土後,刮掉外皮切碎,小蔥清洗幹淨切碎。
2、切碎的蝦仁放入大碗中,打入2個雞蛋,加入适量的姜末、少量的鹽、胡椒粉,再加入2勺澱粉和2勺面粉,攪拌均勻制成比較粘稠的糊狀。
3、蝦仁糊中加入胡蘿蔔碎、馬蹄碎、玉米碎和小蔥,攪拌均勻讓食材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4、平底鍋燒熱後,底面刷上一層食用油,倒入适量的馬蹄蝦仁混合糊,并用鏟子稍微整理一下餅的形狀,烙至兩面金黃即可。
二、山藥山藥是秋季傳統的滋補食材,有溫潤不燥的特點,幹燥的秋季吃,在滋養身體的同時,還不用擔心會上火,分享一款山藥與紅豆制成的糕點,鮮甜綿軟,連不愛吃山藥的孩子也愛不釋手。
推薦做法:山藥紅豆糕
準備食材:山藥、紅豆和糖桂花。
1、紅豆提前一晚放入清水浸泡,便于紅豆煮熟,浸泡過的紅豆放入電飯鍋中,倒入沒過紅豆的清水,煮15分鐘左右打開倒入一勺白糖,繼續煮15分鐘至紅豆綿軟但沒有煮開花。
2、趁着煮紅豆的時間,将山藥清洗幹淨去皮切成薄片,放入蒸鍋中蒸15分鐘左右,至山藥熟透。
3、山藥蒸好後,将山藥中多餘的水分倒出,趁熱加入少量奶粉,攪拌至山藥成型。
4、找一個比較深的方盤,底部鋪上一層山藥泥,再鋪上一層紅豆,繼續鋪上一層山藥泥,用力按壓平整,脫模切成小塊,淋上糖桂花即可。
三、芋頭俗話說“七荷、八藕、九芋頭”,到了深秋時節香甜軟糯的芋頭也成熟了,它不僅口感細膩、潔白無瑕,更重要的是芋頭富含蛋白質,而且微量元素全面且豐富,老少皆宜,是深秋時節的絕佳食材。
推薦做法:芋頭紫米糊
準備食材:紫米小半碗、小芋頭5個、花生米一把。
1、紫米和花生分别淘洗幹淨,放入碗中倒入适量的清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花生和紫米浸泡過後打成比較細膩的糊。
2、5個芋頭清沖洗掉表面的泥土,刮去表皮切成塊。
3、花生和紫米浸泡過後,倒入破壁機中,浸泡紫米和花生的水也倒入,再加入3碗清水開啟破壁機打成糊狀,加入适量的白糖攪拌均勻即可。
——老井說——寒露,已是深秋,露重人畏寒,除了飲食方面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露腳。俗話說“寒從腳起,病從腳入”,寒露過後要注意腳部的保暖,不要再穿涼鞋了,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增加血液循環,緩解疲勞。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