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表演藝術家劉子楓追思會在他工作過的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舉行,這是他去世後的第49天。劉子楓的妻子孟曉蓉說:“他喜歡觀察生活,投入角色不分大小。他常說,角色要有生活、有個性。他為藝術而死,一生無憾。”
5月7日,劉子楓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3歲。1963年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劉子楓進入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做演員,“跨過華山路,我就來了兒藝,然後就是一輩子。”
在中福會兒藝劇院院長蔡金萍心中,劉子楓開朗樂觀,生病也從不抱怨,挂在嘴邊的總是誇贊醫護人員辛苦、技術好。
上世紀80年代,蔡金萍與劉子楓一起參與深圳電視台一部電視劇的拍攝,“子楓老師的随和、好學讓我記憶深刻。他退休了,經常會到院裡坐坐,與我聊聊兒藝的過去、兒藝的未來。”劉子楓去廣東參加活動,巧遇當地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回到上海後,第一時間将對方聯系方式交給蔡金萍,為雙方合作牽線搭橋。“子楓老師時時刻刻牽挂着兒藝,關心着兒藝。”
2018年,劉子楓參演上藝戲劇社原創話劇《生命行歌》,飾演處于生命倒計時的老人陳阿公。《生命行歌》制作人袁東瑞讀高中時,因與劉子楓之女同在話劇隊而認識劉子楓,“那時劉老師是可愛、好玩、可親的長輩,教我們排小品,是教我們學表演的啟蒙老師。”
《生命行歌》探讨生命盡頭的選擇和尊嚴。袁東瑞坦言,邀請劉子楓出演《生命行歌》,自己内心特别忐忑,“快80歲的老人演臨終關懷題材會不會有顧忌?沒想到劉老師一口答應,說自己十年前就想回歸舞台,他也成為《生命行歌》第一個定下來的演員。”劉子楓曾告訴袁東瑞,“大家害怕死亡,我坦然面對,順其自然。我是演員,演一個角色有什麼好顧忌。”
在《生命行歌》劇組,劉子楓是開朗、不說苦、有趣的小老頭,他和大家一起去病房深入生活,聊劇本直至深夜。五十多天排練,劉子楓從不遲到早退、從不請假。是劇組的定海神針。
2018年11月《生命行歌》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當時劉子楓受疾病困擾,腳趾沒有知覺,鞋掉了也沒有察覺,繼續往前走。這是劉子楓最後一次登台演出《生命行歌》,謝幕時他眼含熱淚。
從劇組籌備時精神矍铄,到在國家大劇院時步履蹒跚,台上的劉子楓始終看不出變化。他把自己喜歡的書法、古詩詞都用在陳阿公身上,在劇中竭盡全力唱《信天遊》。治病期間,他也隻是告訴劇組同事自己要大修、做個調理。2019年,劉子楓憑借《生命行歌》獲得第29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舞台陳阿公的故事仿佛生活中的預言:坦然放下,欣然離去,給世界留下美好印記。
劉子楓飾演過《童心》《小足球隊》《水晶洞》等脍炙人口的兒童劇。上世紀70年代,劉子楓逐漸從舞台轉向銀幕。1985年,他主演黃建新導演的《黑炮事件》,憑借“趙書信”一角獲得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2007年憑借《天狗》獲得第2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劉子楓曾經自謙:“我是理工科出身,抱着學好數理化考清華北大的意願,卻陰差陽錯考上上戲。可是自己個子又不高,長得也不帥,本身就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所以隻能演平民人物,從基層角色入手,再加工,進行藝術提煉。”
原中福會兒藝劇院副院長李涵說,劉子楓是個很認真的人。“多年前,我曾向他請教過一個問題:作為演員,是否要認真研究有關表演藝術的理論?他想了一想才回答,剛開始學表演,不用去專門研究表演理論,業務上成熟了,從理論上作些總結,是恰當的。”
劇院同事魯卿常陪劉子楓看病,“劉老師總是歡聲笑語、侃侃而談。即使是在被病痛困擾期間,他依舊是那麼樂觀開朗。《生命行歌》中,他所飾演的人物形象正是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舉辦追思會的排練廳,也是劉子楓曾經向後輩介紹劇院曆史、講表演的地方。闫莉回憶,“喜歡哈哈大笑、一激動就手舞足蹈的劉老師,與《黑炮事件》裡的趙書信完全不像。劉老師用自己來兒藝劇院的經曆告訴我們,兒童劇不是小兒科,可以辦大事,作為文藝工作者‘眼睛要朝下看’,用精神塑造人物,用真誠對待角色。”
“劉子楓老師在生活中一點也不矯情,喜歡說‘我來搞定’。”上海市劇協副主席顧堅核說,“演戲時他又是最認真、執着、癡迷的人。”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來源:作者:諸葛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