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15部短名單近日出爐,中國香港選送的《少年的你》和中國台灣選送的《陽光普照》入圍,中國内地送選的《奪冠》未能入選,華語電影上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2001年,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斬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也是華語電影曆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電影。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設立于1947年,最早名叫“奧斯卡榮譽獎”,前幾年以奧斯卡榮譽獎的形式頒發給一些優秀的外國電影,1956年正式進入競賽單元,命名為“最佳外語片獎”,成為備受各國電影人關注的奧斯卡重要獎項,也是奧斯卡國際化的一個标志。最後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是《羅馬》,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開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正式更名為最佳國際影片獎。
談到為何要更名,奧斯卡主辦方稱:“foreign”這個說法在如今全球電影業中已經過時了,“我們相信國際電影長片的說法更能代表這個類目,宣傳積極和包容的電影觀念、全球性的電影藝術”。
《少年的你》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在國内上映堪稱叫好叫座,獎項可謂拿到“手軟”。鐘孟宏執導的《陽光普照》,是繼導演魏德聖《賽德克·巴萊》後,中國台灣電影暌違9年再度進入最佳國際電影初選短名單。
迄今為止,共有7部華語片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分别為《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挂》《霸王别姬》《喜宴》《飲食男女》《卧虎藏龍》和《英雄》,但最終隻有《卧虎藏龍》獲獎,《卧虎藏龍》獲得第73屆奧斯卡10項提名,最終拿到了最佳外語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最佳攝影4項大獎。
近十年來,中國内地選送競争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的電影分别是2012年《金陵十三钗》、2013年《搜索》、2014年《一九四二》、2015年《夜莺》、2016年《滾蛋吧!腫瘤君》、2017年《大唐玄奘》、2018年《戰狼2》、2019年《邪不壓正》、2020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和2021年的《奪冠》。
《少年的你》《陽光普照》能否再前進一步? 尚需拭目以待。此外,在奧斯卡近日公布的其他入圍短名單中,《花木蘭》入圍了最佳視覺效果短名單,《猛禽小隊》入圍了最佳化妝短名單,《信條》《心靈奇旅》《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入圍了最佳配樂短名單。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終提名名單将于美國時間3月15日公布,4月25日舉行頒獎典禮。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肖揚
來源: 北京頭條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