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曾業
如果說有哪一個節日能夠刻畫在中國人記憶最深處,那毫無疑問,春節定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伴随中華文化不斷強盛,更多的外籍友人選擇在中國過年感受中華文化。春節文化不僅為各國人民觀察和感知中國打開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梁,讓更多人領悟中華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與智慧,凝聚“一起向未來”的信心和力量。
如果将團圓作為春節文化内核,那麼各式各樣的年俗則讓春節文化更加豐富立體,富有血肉。新春之際,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了幾位外籍友人,一起來看看他們眼中的“中國年”。
埃及演員埃米爾與朋友們在一起
“紅色”是春節的象征
這個春節,用埃及小夥埃米爾的話來說,算是過得有滋有味。今年,已經是埃米爾(Amro Zaghloul)來中國的第十年。十年前,由于喜歡成龍和中國功夫,埃米爾選擇來中國留學,現在已經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演藝事業。
除夕前,埃米爾受邀來到了中國好友在浙江金華鄉下的家裡過年。這讓此前從未在鄉下度過春節的埃米爾内心充滿期待。
接到朋友的邀請時,埃米爾一開始很興奮驚訝,但又惴惴不安,不好意思打擾。朋友再三勸說後,埃米爾鼓足勇氣加入了朋友一家的跨年。“沒想到大家都很熱情,用中國成語來說就是賓至如歸。”
“簡直太有意思了。”到鄉下後,埃米爾跟着朋友的爸媽一起,貼窗花、春聯,在屋頂挂上紅燈籠,祈求來年的幸福安康。
當埃米爾坐在客廳裡,大家放起了他主演的《萬裡歸途》,而廚房裡,正在做飯的朋友父母再三确認他的忌口。這袅袅煙火氣,是埃米爾幾年來未曾感受過的家庭溫暖。
“我在中國過了差不多十次年,我特别喜歡過年的感覺。”從埃米爾2011年來到中國,已過去近12年。初到中國留學時,當時中文不好、沒有什麼朋友的埃米爾,對春節最大的記憶來自于老師的口述與學校活動。那時,埃米爾對一切滿懷新鮮好奇。鞭炮、大紅饅頭、龍舟、舞獅,他發現,原來“紅色”是春節的象征。
“百聞不如一見。”用一則出自《漢書·趙充國傳》的成語,埃米爾概括了自己今年的春節。在鄉下,埃米爾跟随朋友一家人完整走過一整套春節流程。
“跟老師在餐廳吃飯和跟朋友一起在鄉下過年完全不一樣。”埃米爾覺得,跟老師一起在餐廳過年,大家都會很客氣,好像依然在上課一樣,離不開學生的生活。但這次在鄉下過年,他有了真正的參與體驗,“好像自己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一樣。”
巴基斯坦演員光明和朋友們在一起
“熱鬧”是春節的表達
“我來中國8年,在中國過的5個春節中,今年是最好的一個。”光明,是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小夥。今年春節,光明留在了西安。
8年前,光明來中國求學,在西北工業大學讀本科。此後,他又考上陝西科技大學的研究生繼續深造,畢業後和微電影結緣,從此成為一名影視演員。
初一那天,光明和在西安的幾位朋友一起聚餐過大年,各種各樣的美食,讓他大飽口福。大年初二,難得清閑的光明打算出門逛逛,發現到處都是人,特别熱鬧。“西安年味特别濃,春節文化氛圍非常好。”
“中國朋友告訴我,過年,家人團聚是很重要的。這跟我們那邊的開齋節很像,節日期間,在城裡的人會回到老家,陪家人一起過節。”團圓時刻,光明會和大家相互送祝福以及禮物,共同期待未來越來越好。
“在中國過年,讓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今年春節期間,光明拍戲檔期較多,從大年初三開始,便一直在劇組裡忙活。新的一年,光明在中國許下關于未來的美好祈願。
巴基斯坦小夥宋明自拍的“年味兒”視頻截圖
“我已經連續在中國過了三個春節。”另一位巴基斯坦小夥宋明,今年在廣西桂林讀大三。在華三年,宋明特别喜歡中國的年味,四處飄揚的紅燈籠,家家戶戶門前的春聯,讓宋明覺得非常喜慶。
春節期間,宋明的朋友紛紛回家過年。留在學校的宋明閑下來也會思念家鄉,會打電話給跟家人聊聊日常。“但我一點也不覺得孤獨,因為到處都很熱鬧。”
“郊區的河邊,有很多人放煙花、放孔明燈,很浪漫。我們非常享受這樣的浪漫。”大年初一,和朋友一起,宋明在桂林陽朔遊玩了一整天,夜深也不舍回學校。“今年的春節過得讓人特别快樂。”
團圓是“春節”的内核
“中國的節日很多,各具特色,但還是春節最讓我感動。”埃米爾去過很多國家,但他說,從來沒有在其他國家感受過像中國這樣的春節文化。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上,散落着各地遊子。但在春節這一天,大家卻有着一緻的目标,“回家團年。”
這種跨越時空,僅憑血脈聯系代代相傳的傳統習俗,讓埃米爾震撼。“中國是一個家庭概念很強的國家,我去過的很多國家沒有這一點。”
無論路程遠近,無論生計奔波,回家過年總是每個中國人内心最樸素的期待。是烙在遊子心頭的濃郁鄉愁,是始終不變的親情守望。
“中國的家庭概念讓我感到溫暖,想起了我的父母。”旅居中國十年,埃米爾對中華文化有着強烈的認同感。
“她們一直問我結婚沒有,要給我介紹。”像中國大多數傳統熱情的七大姑八大姨一樣,今年在朋友家過年時,埃米爾收到了來自大家的熱情問候。這讓埃米爾想起了父母,也會像這樣念叨自己。埃米爾吐槽,“甚至連幫孩子保管壓歲錢這一點都一模一樣。”
“其實除了我,其他外國朋友今年也有過年的感覺。”此心安處是吾鄉,埃米爾的外國朋友們不僅自己舉辦了春節晚會,還訂了大餐廳相聚在一起團年。在埃米爾眼裡,不同的外國友人都在向中國學習春節文化,學習春節的“團圓”内核。
“可能一年之中,有很多次和父母相見的機會。”但對于中國人來說,“春節”的意義早已超出了節日本身。
漫長而璀璨的5000年中華文明中,春節早已逐漸演變成“團圓”的符号,是中國人骨髓裡的精神,寄托承載着對家的牽挂和惦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