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昆明5月18日電 (羅婕)5月18日是第四十六個國際博物館日,“源于泥土——建水紫陶藝術展”當日在雲南省博物館開展,以非遺文化展現文物和藝術品的美,體現博物館文化傳承的力量。
建水紫陶是雲南省建水縣的民間傳統工藝品,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它不僅體現了建水“滇南鄒魯”“文獻名邦”千年曆史名城的文化底蘊,更是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一個縮影。
圖為雲南建水紫陶中的典型器物——汽鍋。 羅婕 攝
本次展覽以28件雲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和304件紫陶作品,共同講述了“‘窯’望千年”“‘刻’藝求精”“‘我’語陶泥”三個篇章。用單一的“物質”轉移到“非物質”的文化邏輯,多方面展示建水紫陶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作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是雲南十分響亮的一張文化名片。”雲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韋堅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産蘊含着磅礴的内在力量,博物館系統地傳播中國優秀的非遺文化和曆史文化,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撐,以文化的力量呼應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的力量”。
展覽中陳列着建水紫陶從早期到現在的各式器具。汽鍋是雲南建水紫陶中的典型器物,既是生活用具,更是藝術精品。建水碗窯村人向逢春是把紫陶推向全國、世界的先驅,他對原本質地粗糙、無裝飾的汽鍋進行了改造,使其成為既實用又具觀賞價值的工藝品。
圖為1992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為RTDA展會所定制的方形煙灰缸。 羅婕 攝
1992年建水工藝美術陶廠為RTDA(美國煙草零售商、煙草零售分銷商協會)展會所定制的方形煙灰缸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此煙灰缸由紅泥做坯,氧化燒成,整體呈建水紫陶的經典“豬肝色”。器物頂端用白泥刻填印第安人的圖案,四周刻填“CHICACO” (芝加哥)“RTDA1992”(RTDA展會1992年)“TRADE SHOW”(展銷會)等英文。
建水紫陶藝術展策展人潘瑞介紹,煙灰缸上方所貼的“合格”标簽,既是建水紫陶标準化生産的證明,也代表其産品在1992年就已經遠銷海外。
“建水紫陶不僅有藝術觀賞價值,也是日常用具。在展覽中可以看到它從使用價值延伸到欣賞價值的整個過程。”現場參觀者劉女士講述了與建水紫陶的故事,“我的父親曾在年輕時去建水,為母親手工做了一套茶杯當作定情信物,這也開啟了我對建水紫陶濃厚的興趣。”
當日,雲南省博物館線上線下活動不斷,線上可通過雲博學堂了解雲南獨特地貌的形成過程,從直播活動“探秘古滇國”中回溯雲南的青銅時代。線下同期舉辦“知古鑒今——文物鑒寶”“青銅器手作——銅房子模型擺件”等活動,吸引市民參與國際博物館日,豐富文化生活。(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