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圍城的方鴻漸對誰一往情深

圍城的方鴻漸對誰一往情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1:54:26

圍城的方鴻漸對誰一往情深(年少看不起方鴻漸)1

作者:洞見·念念

日光之下無新事,世間何處不圍城。

1946年,錢鐘書于《圍城》的序言中寫道:

在這本書裡,我想寫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

圍城中的人物有很多,但幾乎沒有完美的形象,每個人身上都有着複雜的人性特點。

特别是主人公方鴻漸,在不同的年齡段讀,對這個人物就會有不同的理解。

少年都笑方鴻漸,有一天當你真的讀懂了他,才會發現:生活處處皆圍城,誰人不是方鴻漸。

圍城的方鴻漸對誰一往情深(年少看不起方鴻漸)2

  • 年少時,誰不曾心比天高。

看《圍城》的開篇,常會想起這樣一句話:故事的開頭總是極具溫柔,故事的結尾卻讓人猝不及防。

印度洋的風,紅海美麗的夕陽,都為方鴻漸的出場做了浪漫的鋪墊。

彼時的他才27歲,風華正茂,一表人才,又頂着留學生的名頭,站在歸國的郵輪上,内心隻有一片美好的幻想。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境遇,從離開這艘郵輪的那一天起,就已經發生變化了。

在此之前,他是身處象牙塔的年輕人,身邊有父母的庇護,還有前嶽父的大力支持。

而在那之後,現實開始向他撲面而來,謀生的難題,感情的抉擇,人事的複雜,無不需要他拼命全力一一應對。

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

“理想中的留學回國,好像地面的水,化氣升上天空,又變成雨,将他淋得一身透。”

先是老家的父母因為逃難而落魄,後來他又跟前嶽母鬧翻,弄丢了銀行的工作。

徹底失去庇護的方鴻漸一步步落入窘境,也開始日漸品嘗到,寄人籬下看人臉色的悲哀。

記得第一次讀圍城,對方鴻漸不僅沒有同情,反而滿心嘲諷。

覺得他就是那種明明能力不足,又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之所以越活越被動,完全是咎由自取。

直到人到中年,有機會重新翻閱這本書,對他卻有了莫名的親近感。

就像方鴻漸身上有很多缺點卻不自知一樣,年輕時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

總是自視甚高,自命不凡,甚至不惜做一些對抗現實的傻事,隻為證明自己的與衆不同。

就像方鴻漸在國外留學時,自诩看不上博士學位,結果浪費了四年光景卻一無所獲,自以為是中又透着傻勁。

可誰在年少時沒有犯過傻,走過彎路呢?

因為知道身後還有人兜底,還沒來得及看清生活的真相,所以一派天真,任性又糊塗。

這多少使人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之感,隻是到頭來,我們也會明白,有些彎路其實不得不走。

不經打擊老天真,未曾清貧難成人。

人要變成熟,就免不了吃一些苦頭,受一些打擊。

雖然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但這就是成長必經之路啊。

圍城的方鴻漸對誰一往情深(年少看不起方鴻漸)3

圍城的方鴻漸對誰一往情深(年少看不起方鴻漸)4

  • 成年後,才方知人生無奈。

知乎上有提問,怎麼評價方鴻漸的為人?

最高贊的回答是這樣寫的:

這是一個真實的小人物,厭惡世俗卻又無法出淤泥而不染,隻能随波逐流,逃避退縮,為無法自主自己的命運而自艾自歎自憐。

不得不說,總結得很到位。

終其一生,方鴻漸都活在矛盾與掙紮中。

他有志向,自尊心也強。

可惜的是,自身實力尚有不足,努力的程度又跟不上,落在行為上,便表現為優柔寡斷,無法堅持原則。

到三闾大學工作時,他是沖着教授的職位去的,結果被看出學曆有問題,隻好無奈地接受被降級為副教授的現實。

想把書教好,赢得認可,在發現自己缺乏經驗,經常連一堂課都講不滿後,又想方設法找各種理由自我開脫。

離開了三闾大學,原期待着能大展拳腳,最後又迫于生計,進入一家報社任資料室主任,領着微薄的收入,做着邊緣化的工作。

在感情上同樣如此。

他真愛的人是唐曉芙,在面對家境優越的蘇文纨時又總是有所顧忌,不敢直接拒絕。

被曉芙誤解後,他傷心難過之餘,幹脆選擇了退縮逃避,直到彼此徹底錯過,連見最後一面的機會都不再有。

後來遇到孫柔嘉,明知不适合,又半推半就。

木已成舟後,才領悟到将就來的婚姻帶給自己的隻會是無盡煩惱。

在現實面前,他節節退讓,直到最後無路可退。

而世俗的眼光和内心的桎梏,也成了困住他的層層圍城,讓他掙紮得無比辛苦。

到了一定年齡,再去看方鴻漸的一生,就會知道,它既充滿遺憾,亦有着真實的無奈。

人在涉世未深時,都曾懷揣過豐滿的理想,渴望仗劍走江湖,做自己喜歡的事,和相愛的人在一起。

然而經曆得多了,就會明白,在現實面前,越是美好的期許,越不堪一擊。

很多時候,不是不願意讓自己變更好,而是确實能力有限,選擇有限。

有多少事隻能将錯就錯,有多少人隻剩身不由己。

都想風風光光過一生,人到中年回望,留給自己的隻有黯然神傷。

無奈才是人生常态,說不出的苦衷,才是最大的心酸。

圍城的方鴻漸對誰一往情深(年少看不起方鴻漸)5

圍城的方鴻漸對誰一往情深(年少看不起方鴻漸)6

  • 少年都笑方鴻漸,讀懂已是書中人。

如果說婚前的方鴻漸對人生多少還留點鬥志的話,那麼婚姻就是他真正認命的轉折點。

書中用了很多篇幅描寫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後生活,從訂婚、到結婚,再到兩人遷居上海,開始因為各種生活瑣事頻頻争吵。

故事落幕時,方鴻漸再次失了業,妻子與他大吵一通後回了娘家,留下他獨自呆在出租房裡,傻哭個不歇。

但很快,他便又妥協了。

心裡又生希望,像濕柴雖點不着火,而開始冒煙,似乎一切會有辦法。

從故事開頭潇灑的出場,到狼狽不堪的收場,方鴻漸到底是怎麼從一個意氣風發的有志青年,一步步淪為被生活宰割的中年人?

非得做個總結的話,大概就是性格決定命運吧。

楊绛先生在《記錢鐘書與圍城》中記道:方鴻漸取材于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方鴻漸最大的缺點都在于,他從來沒有試圖主動去掌控生活,而是任由自己被各種境況牽着鼻子走。

等意識生活隻剩一地雞毛時,他索性徹底認輸,不再掙紮。

這樣的方鴻漸是可悲的,可他又是值得同情的。

走近他,你會看到,即使平庸,他也并不失可愛之處。

他對待感情認真,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不曾畏懼獻出真心。

他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不唯利是圖,不耍陰謀手段。

他為人善良,哪怕時常被算計,也沒有因此而怨恨在心。

說到底,把方鴻漸放到現實生活中,他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年人,你我在他身上都可以看一些自己的影子。

我們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甘現狀卻又碌碌無為,渴望愛情卻又随波逐流,想守原則卻又容易心軟。

年少都笑方鴻漸,多年過去,才發現自己變成了方鴻漸。

一次次掙紮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想要改變,最終卻坐困圍城,進退兩難。

有人說,我們終将活成自己讨厭的樣子。

也許人生本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吧。

認清現實,一點點接受自己的平凡,直到安下心來,腳踏實地,好好生活。

日光之下無新事,世間何處不圍城。

《圍城》中有這樣一句話:

“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生活最大的難題不是墜入平庸,而是無法與自己和解。

每個人都有可能活成别人眼中的小醜,但在自己的世界裡,你永遠都是主角。

打破内心的圍城,摒棄他人的眼光,才能活出真實而自在的餘生。

點個贊吧,願你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段故事,好壞皆坦然,成敗皆從容。

洞見君為您精選好書,點擊下方鍊接即可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