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來自油脂情報局,小名友哥說油,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家庭用油現象——油脂回色。
什麼是油脂回色?通常成品食用油脂經脫膠、脫酸、脫色和脫臭等工序後,一般色澤較淺,呈淺黃或金黃色;但在後續的儲存、運輸和使用等過程中色澤逐漸變深,甚至着色至棕紅色,這一現象稱為“回色”,又叫“返色”。
油脂回色現象
油脂回色的特點(1)通常生育酚構成中以γ-生育酚為主體的植物油(如玉米油、大豆油等)回色嚴重;
(2)其發生時間一般集中在一年中的6-10月份,且南方發生時間會有所提前;
(3)紫外照射(如太陽光)回色的油脂,油脂色澤會變淺;
(4)容器(包括大小、壁材等)對油脂色澤的影響某些情況下會超過色澤本身變化;
(5)家庭使用過程中觀察到油脂回色現象的情況較為常見;
回色報道
油脂回色研究的現狀目前,諸多研究均指出γ-生育酚的氧化與油脂回色密切相關,排除了磷脂、類胡蘿蔔素、植物甾醇等次要因素對油脂回色的影響。然而,坦率地說對于油脂回色問題的研究與認識始終駐足不前(一句話,浮于表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油脂回色雖表明與γ-生育酚氧化有關,但學界對其氧化産物(如生育紅、γ-生育酚二聚體等)的研究匮乏,如标準品的缺失、相關性質研究及其在油脂加工過程中的遷移規律研究缺乏等;
2)γ-生育酚及其氧化産物如何在油脂加工過程中參與到油脂回色過程中的尚不明晰,在γ-生育酚與油脂回色之間存在認知黑箱,導緻今後一段時期仍無法探明油脂回色機理;
3)針對油脂回色問題,目前油脂工業的解決方案主要基于經驗之上,側重于油脂加工工藝的進,雖對油脂回色有一定的改善,但并未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從而導緻産學研的結合并不緊密。
因油脂回色受原料品種、原料質量、加工工藝和儲存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極其複雜。因此,針對油脂回色問題,我們需剝繭抽絲,披沙揀金。面對油脂回色這一難題,需要更多的食品科研工作者投入到回色研究中,但同時切勿好高骛遠,眼高手低。
家庭中的油脂使用過程中怎麼辦?(1)建議購買小包裝的食用油(800毫升、1.25升)食用,且可嘗試不同種類的油脂交替吃(一月換一樣);
(2)假如有幸碰到“油脂變紅”這一現象,不必驚慌。因引起回色的具體物質尚不清晰,客觀地說,不知道是否有害,是否依然營養健康。建議油脂回色後,大家可以跟商家反饋,要求更換新鮮油脂;
(3)使用分油瓶(即可控油又可控油脂回色),并将桶裝油置于冰箱中,可有效延緩油脂的氧化酸敗,也會最大程度減少油脂回色的發生幾率。
分油瓶(如侵權可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