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完善城市功能加強老舊小區改造

完善城市功能加強老舊小區改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15:57: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完善城市功能加強老舊小區改造(改善居住條件提升生活質量)1

荷蘭賈斯圖斯·範埃芬小區居民用綠植美化平時休憩的空間。

完善城市功能加強老舊小區改造(改善居住條件提升生活質量)2

在荷蘭賈斯圖斯·範埃芬小區,一位居民向記者介紹小區布局。 本報記者 任 彥攝

完善城市功能加強老舊小區改造(改善居住條件提升生活質量)3

在德國卡爾斯霍斯特花園城,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筒子樓加裝了陽台、更換了保溫牆體材料。 本報記者 李 強攝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方面,與居民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密切相關。德國、荷蘭等國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注重在社區公共空間、小區綠化、基礎服務設施、節能環保、适老化改造等方面下功夫,努力使小區環境與居民生活需要相适應。

德國卡爾斯霍斯特花園城

筒子樓變身現代住房

本報記者 李 強

卡爾斯霍斯特是德國柏林東郊的一片街區,曾長期作為軍事營區,兩德統一後空置多年。

如今走進這片街區,能看見一座紀念博物館。博物館旁綠樹掩映下,是一排排漂亮的居民住宅,這個名為“卡爾斯霍斯特花園城”的住宅區,已成為柏林老舊房屋改造的典範。

從小區寬敞的大門向裡望去,是成片的綠地,并設有自行車停車位和垃圾分類回收站。門口的咖啡館,是居民日常社交的好去處。

正對大門的1号樓是典型的筒子樓,作為小區最大的單體建築,跨度長達130米。對比老照片,能看到這棟樓房改造前後一些明顯的變化:在保留建築整體外觀的前提下,外立面和屋頂被粉刷一新,但仍選擇了與曆史上原始配色接近的塗料,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頂層斜面的閣樓窗被擴大,增加了采光面積;最明顯的變化是加裝的貫通式陽台,極大造福了熱愛陽光的居民。

相比外表,建築内部的變化更大:牆壁和門窗都被更換,以符合節能建築标準;原本的内部格局被重構,起居室、卧室、寬敞衛生間及廚房一應俱全;從40平方米的一居室到超過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有多種戶型;全新安裝的水電地暖,令居住體驗十分舒适。

在1号樓周圍,還有另外9座老舊房屋被改造,加上5座新建築,整個小區一共提供了340套高品質住宅。在小區後方,原本的軍營操場被改建為遊樂場,柔軟的沙地上放置了各類戶外遊樂設施,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改造後的房屋雖然各式各樣,但始終是一個和諧整體,共同構成社區。”項目設計師克勞斯·布倫納說。

卡爾斯霍斯特的個案體現了德國舊房改造的突出特點——并非僅僅美化建築外觀和内部裝修,而是全方位大規模改造,涉及戶型格局、節能環保、小區綠化、社交功能和基礎設施等各個層面。

由于城市化起步早,德國75%以上的住房建于1979年之前,甚至還有14%建于1918年之前,很多房屋和社區已不适應現代生活要求。德國政府高度重視舊房改造,制定了相應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形成了“市場主導 政府扶持”的模式。以卡爾斯霍斯特花園城為例,其在空置10多年後,于2010年被下薩克森州養老基金和柏林一家房地産公司聯合從政府處收購,改造完成後通過出售和出租獲取收益。

在舊房改造過程中,德國政府還給予一定的優惠貸款政策,并由地方政府擔保。根據項目不同情況,貸款額度最高可達投資總額的75%,利率則在1%—3%之間。這其中,建築節能是改造的重中之重。根據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數據,建築能耗約占德國總能耗的35%。舊房改造也成為實現環保目标的重要抓手——自2008年以來,德國建築能耗以年均2%以上的速度下降。預計到2050年,德國建築能耗相比2008年要降低80%。

為此德國政府出台《建築能效戰略》,設立了多個專項基金支持建築節能改造,包括增加建築外保溫設施、更換高效門窗、改造供熱系統、安裝清潔燃料鍋爐、集中供應熱水、更新散熱器和自動溫控閥等。此外,為鼓勵居民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德國還設立額外的節能補貼,居民自用以外的多餘電量,政府還予以回購。

節能之外,養老也是舊房改造的關鍵點。德國社會老齡化問題嚴重,超過21%的人口為65歲以上老人。而上世紀50—60年代嬰兒潮時期建設的大量住房,較少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門廳與室外地面高差過大、無殘疾人坡道、缺少扶手和電梯、樓道聲控燈持續時間過短、門鎖過于複雜等。在建築改造過程中,這些問題也會被優先考慮,很多建築公司根據實際改造經驗,研發了大量預制構件,如坡道、陽台、電梯等,可以快速安裝,滿足老年人的日常居住需求。

多措并舉之下,目前德國既有老舊住宅改造數量已占總數的九成以上,改造不但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實現了房産增值,也令社區和街區重新煥發活力。

荷蘭賈斯圖斯·範埃芬小區

平衡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

本報記者 任 彥

在荷蘭港口城市鹿特丹西郊斯潘根區,有一個名為賈斯圖斯·範埃芬的居民小區。該小區建成于1922年,随着時代的發展和居住需求的變化,在上世紀80年代進行了第一次改造。此次改造并不成功,于是2010年該小區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改造。第二次改造既提高了住房的舒适性,也保留了建築的曆史特點,成為荷蘭老舊小區改造的成功範例。

據史料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鹿特丹快速向西部港區擴展,吸引了一大批外地工人。為了給這些工人提供住房,鹿特丹市政部門邀請當時荷蘭著名建築師米歇爾·布林克曼設計了這個小區,其設計理念是注重功能性和實用性,以适應現代大工業生産和生活需要。

布林克曼設計的小區,由四層聯排公寓樓房圍攏而成。小區中心的公共建築稍高一些,分别是公共浴室、洗衣烘幹房和集中供暖的鍋爐房。小區共有264套住房,面積包括45平方米、9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3種,其中小戶型居多。最為特别的是,在3樓住房外面有一個寬度為兩米多的通道,被形象地稱為“空中街道”,這個通道把3樓所有住戶都連接在一起。

“在當時的住房設計中,‘空中街道’是一大創新,不僅拓展了生活空間,而且有利于社區融合。” 荷蘭東西方城市事務咨詢中心董事長阮曉村對本報記者說。她在鹿特丹市政規劃部門工作多年,對鹿特丹城市更新非常了解。據她介紹,直到現在,居民們還會在“空中街道”邊上擺放綠植,美化環境,閑暇時間坐在門口的椅子上聊天,孩子們則在一起追逐嬉戲。

至上世紀80年代,這個小區已顯老舊。土黃色磚牆髒污嚴重,鋼筋混凝土築就的“空中街道”出現裂縫,公共浴室已廢棄并關閉,房屋面積和結構不再符合時代要求。1984年,作為鹿特丹城市更新項目的一部分,該小區開始第一次大規模改造。建築外牆被粉刷成白色,“空中街道”建築材料被更換為水泥預制闆,公共浴室及鍋爐房改造為幼兒園及社區中心,一二層的住宅打通,成為複式住宅,三四層的住宅也進行了同樣的改造,每戶住宅内增加了淋浴衛生間,安裝了獨立的供熱裝置。木質門窗被鋁合金門窗取代。

經過第一次改造,賈斯圖斯·範埃芬小區的住房數量減少到113套,每套住房居住面積大幅提升。“這次改造雖然對房屋做了修補,也擴大了住房面積,但改造部分與原有風格并不協調,建築整體形象遭到破壞,小區曆史文化價值受到損害。”阮曉村說,這種顧此失彼的翻修措施越來越受到業界诟病,再加上白色外牆很快就變髒了,很多居民搬離了小區。

2010年,賈斯圖斯·範埃芬小區迎來第二次大規模改造。參與此次改造工程的荷蘭著名建築師阿揚·赫布利對記者說,這次改造在适應當代居住要求的同時,盡量恢複建築原有的風貌。對外牆進行了清洗,恢複到最初的色彩;木質門窗替換了鋁合金門窗;公共建築變成寬敞明亮的辦公樓和社區活動中心,小區内花園變成了高低起伏的草坪,并種上了樹,作為公共活動空間;按照當時住房需求把上下樓層和左右房間打通,改造為154套住房,有多個戶型。房頂安裝了太陽能闆,為房間裡的空調及其他電器提供電力。

這次修複性改造既很好地保留了建築的曆史文化價值,又滿足了21世紀人們的居住需求,既通過拓展公共空間提高了社區的凝聚力,又通過增加私人空間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在建築功能和審美之間達到了一種新的平衡。2016年,這個創造性修複工程獲得世界古迹基金會/諾爾現代主義獎。

賈斯圖斯·範埃芬小區房産屬于鹿特丹一家住房合作社。住房合作社不同于一般的房地産開發商,屬于非營利組織,通過出租、出售、管理社會福利房獲得收益,但利潤隻能用于社會福利房的開發、改造和維護,不能挪作他用。該合作社負責人範德迪說,小區内絕大部分居民是租戶,每月租金從450歐元到950歐元不等,少數居民購買了房産。“現在所有的房子都有人居住,許多人在網上注冊等着租這裡的房子,很少有人退租。”

弗雷斯卡·彼得斯一家在這個小區已經住了6年,她租的是小區中最大的戶型,四層樓全部打通,近200平方米。她帶着記者沿着狹窄的盤旋樓梯拾階而上,參觀了各個房間,客廳、書房、卧室、衛生間等都寬敞明亮,現代化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我在這裡住得非常舒适,整個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彼得斯說。

版式設計:張丹峰《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5日 17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