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因為“窮達皆由命”,所以做好當下的好事就好,不要牽挂以後的前程發展。說這話的是“不倒翁”馮道,他曆任四代十朝,皆為宰輔。
但古語又有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意思很明白,“善惡皆有報”,隻要做了好事,就有好運降臨,隻要等着就好,因為因果循環,皆有定數。
可是,很多人有過經曆,人為善人,做的也是善事,可善良卻沒有好回報,受過你恩義的人卻是白眼狼,有的還反咬你一口,讓你境遇更加糟糕。“升米恩,鬥米仇”就是現成的例子,你給别人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但如果給他的幫助很多,讓他形成依賴,最後的結果卻是怨恨你。這跟“善有善報”可是相悖。
于是有人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其實意思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讓人等,總有一天會等到。而有的教義則更加讓人難受,說“這一輩子若等不到回報,就會報答在你的下一輩子身上”。
可是現代人講究的是“即時回報”。為什麼遊戲這麼火爆,就是因為“即時回報”,你做了什麼,馬上得到什麼,一秒都不會耽誤。所以,現代人等不起,做了好事,就要好運降臨,一刻都不想等。因為在他們看來,所有讓等的好事都是老闆在“畫大餅”。可是做了壞事,卻又換了一副腔調,想讓“惡報”永遠不要降臨,或者降臨到下一輩子身上。
所以說,現代人很多都是生意人,都把生意算得門清,自己不能吃虧,一點虧都不能吃。跟老祖宗說的“吃虧是福”的價值觀,很是相悖。
但有人很善良,卻總是遇到惡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個女人很有善心,對老人很憐憫,就算每天要繞遠路,也會光顧一家老人開的超市,不是超市貨品不同,而是她覺得“老人一個人看店,很是不容易,她每天不過多走幾步路,卻可給老人帶來受益”。人是好人,事也是好事,可是有一天老人卻誣賴她“偷了東西”,理由是她沒有掃碼。雖然最後隻是一場誤會,她也解釋清楚了,可心卻寒了。因為在她看來,她繞遠路過來,本是為了做好事,可做了好事卻沒有好報,都來過這麼多次,已經成了熟人,卻在事情沒查清之前,想也不想就誣賴她,真是讓她這個好人心冷了。
這個女人還做過很多的善事,譬如路上遇到老人水果沒有賣完,即便她不喜歡吃,還是買上很多,就為了老人早點收攤回家。可是,有一天天晚,她遇到一個老人賣蘋果,都是箱子裝的,盡管家裡蘋果還有很多,她依然買了兩箱。她以為隻是做了善事,可是回家一看,箱子裡卻塞着兩塊磚頭,蘋果隻有寥寥幾個,還是壞的。那老人看她每次買水果都不開箱檢查,于是用磚頭糊弄了她,把她當成了冤大頭。而在她看來,她不開箱檢查,是因為憐憫老人不易,是在做好事,既然是在做好事,老人自然應該回報她,給她的蘋果都應該是最好的。可是,恰恰事與願違,老人不但沒有回報,還把她當成“冤大頭”來宰。
看似她做了好事,卻總是碰見惡人,其實,細究起來,她這好事做的,卻是不合時宜。都說“善良應該帶有鋒芒”,做好事也應該看人看對象。她以為不開箱檢查是對老人信任,可在老人看來,她卻是不懂“門道”,可以糊弄的客人。她以為多走遠路是在支持那家超市的老人,可在老人看來,她不過就是普通一顧客,絲毫沒有領會到她的好心。
這就是“關系錯位”,你以為的好事善行,别人卻沒有收到,或者錯把你的善行當做“傻子來戲弄”。這樣的好事做多了,自然會寒心,會以為“好人沒好報”,或者這世界的老人都“不應該同情”。
其實,這個女人之所以沒有好運回報,不是“善有善報”沒有道理,而是她用錯了方式方法。就像你放生動物,以為是在做善事,卻破壞了生态平衡,造了更大的孽。這個放生,自然不會給你好運回報,反而會帶來厄運。
在古代的時候,種地要看天時,什麼時候下地,該種什麼作物,農民心裡都門清。可是有一個縣令,為了讓農民增産,于是給農民下了規定,什麼時候應該下地,什麼時候應該捉蟲,什麼地應該種什麼作物。縣令是好心,可因為不懂農時,反而讓那個縣一年沒有收成。
這就是“好心辦了壞事”。縣令出于好心,可結果卻事與願違,為什麼?因為他違反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就像朱元璋廢掉了宰相,什麼都是自己一肩挑,是皇帝中的“勞模”,可是,在他治理下,國家卻是每況愈下。就是因為他在跟曆史規律對着幹,這樣隻會讓好事慢慢變成壞事,而人也不會得到好運回報。
所以,在“好心卻沒好報”的時候,不要起什麼“怨恨之心”,認為自己“付出沒有回報”,其實可能隻是,“上天打了一個盹”,或者是你“好心用錯了地方”,不要灰心,很多事都有定數,你的好運應該隻是在路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