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們家電視天線太爛了!
女排三連冠,我太激動了!
冬冬的這段台詞讓人哭笑不得。
一頭紮進爸爸懷裡,忘乎所以地哭泣,這就是小時候受委屈的同款吧。
冬冬傷心到說不清原因,爸爸不能理解他的心情,鋪墊的情緒被打亂,情急之下,語出驚人的效果。
哭戲如此有感染力,充分展現了内心OS:“我太難了”。
街坊齊聲喊“冬冬爸爸回來了”,溫情而不煽情,即便這次沒有參與,可他把八級電工技術傳給了兒子,同樣值得大家的掌聲。
冬冬那麼小,為什麼安排他扶電線杆?
原來是因為房頂瓦片太稀疏,承重有限。觀衆席裡的小胖就被淘汰了。身材嬌小、腳步輕盈的冬冬最為合适。兩者對比,我看到的是冬冬身上的責任感。
“(信号)有了嗎”?
“冬冬,摒住,不要動”。
簡單的對白,反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和信賴。
有問題就找冬冬,他會迅速爬樓梯、過房頂、穩住信号,一系列動作熟練、麻利,像條件反射一樣。
此時的配音類似于遊戲的音樂,充滿了童趣,再加上他曬着太陽,汗珠滴在地上,就更有少年感了。
為了跟上比賽進度,冬冬能量大爆發,手腳并用,快速接線,完成修理。
冬冬太會演戲了,鏡頭傳神,節奏緊湊,活在人物狀态裡,真實得可愛,聰明勁兒招人稀罕。
他演繹的正是《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裡,“一刻也不能分割”的畫面。
如果純粹講一個小男孩,在“愛情”和比賽之間,有自主選擇的能力,就會失去很多樂趣。而徐峥的處理方式就挺巧妙。小美得去趕飛機,冬冬得等大家看完比賽,其中的時間差和機會,就變得很有意思。
冬冬好幾次跑下樓,去找小美,誰知天線不配合,隻能堅守崗位。當他看到小美媽媽來了,知道再不給磁帶,就來不及了,放下天線,撒腿就跑。聽到大家為女排加油助威,看到了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再看看已經走出弄堂的小美,冬冬急得甩出了眼淚,一咬牙,一跺腳,果斷回去扶天線,迎接女排的奪冠時刻。
讓冬冬主動選擇放棄“愛情”,未免太英雄主義了,不但會誇大事實,還會與濃厚的生活氣息違和。然而在複雜情況下,各種陰差陽錯,忙碌而孤獨,無奈中好像找到了歸屬感。被鄰居的熱情感動,愛國情懷湧上心頭,那一刻,太有力量了。
經受住考驗的冬冬,是個真正的男子漢。與他見到小美時的狀态,形成反差萌。
冬冬應付小美媽媽,邀請小美去看比賽,好給她磁帶。突然幸運地遇到小美,高興又害羞,都忘記給磁帶了。
小美主動來找他,他忙着給小美指路,又擔心女孩子爬樓不安全,讓她在樓下等。再次忘記說磁帶的事情,更是忽略了自己得等比賽結束的殘忍事實。
讓觀衆看到多個角度的冬冬,真誠可愛、腦子靈活、男友力MAX、從小就有精氣神兒……足以支撐最後的反轉,堅決的做法,頗有說服力。不僅僅是他的哭戲有多厲害,前期為大家服務的情景,同樣演得絲絲入扣。
冬冬的扮演者韓昊霖,可以說是整個電影的亮點,表現力驚人,承包了笑點和淚點。《奪冠》篇的他,和《回歸》篇的王洛勇、惠英紅一樣出彩,三位的戲份,均對應了“一刻也不能分割”這句歌詞。
王洛勇和英方代表談回歸的細節,“0分0秒升起國旗,這是我們的底線”。他講英文太有氣勢了,重要台詞拿捏得有魅力,演出了中國人的氣節,和香港回歸祖國的自豪感。
慧英紅換帽徽的鏡頭确實帥,這個角色由她來演,格外真實。她親身經曆過那一刻,感覺到自己是中國人,不再害怕受欺負了。現在以普通警察的身份,見證香港回歸,就更圓滿了。而她克制住了情緒,演出了警察的職業狀态。(光頭劉Sir既視感。)
所以,韓昊霖未來可期啊。
冬冬的圈粉時刻,不止這些!最開始冬冬沖出隊伍,焦急問小美什麼時候回來,就已經被他吸引了。
冬冬習慣了邊訓練邊大方偷看身後的小美,突然得知小美要出國了,而且今晚就走,難以置信。冬冬瞪大雙眼,心裡别提有多着急了,被同學們笑話,又快速退回來。
冬冬反應真實,有情有義,從小就能看出男主角的樣子,尤其是眼神戲,幹淨且帶着孩子氣,天真得剛剛好。
不知道為什麼,觀影時,總是把冬冬和歐豪結合來看。現在找到答案了,因為他們有着同款少年感。
冬冬踩在瓦片上,一不小心就遇到瓦片破碎,掉落的情況,然而這并不影響他過房頂,支撐天線的決心。
歐豪坐在房頂上拿喇叭喊,“誰家有錫鎳鉻”。從鍋碗瓢盆,到長命鎖,家家戶戶都來支援。當年錫鎳鉻,如今借鴿子。人心齊,泰山移,太震撼了。
校服少年冬冬,學着他爸爸的模樣,把線圈套身上,快速接線,那一刻他就是電線俠,難怪街坊那麼喜歡他。
同樣背帶褲少年歐豪,也背着電線圈,往天安門廣場狂奔,趕時間搶修國旗,還鼓勵恐高的黃渤“一直往下看,就不會害怕了”。
這兩位雙商在線、勇敢且有靈性的少年,令人印象深刻。
反例則是汶川小男孩,本來是個接地氣的角色,卻完全被葛優的戲份“吃掉”,沒有存在感了。男孩說到“就是要去摸一下他爸修的欄杆”,關鍵台詞沒法觸動人心,反而是那場戲裡,葛優借輪椅坐着,轉來轉去地跟男孩聊天,比較有看點。
總的來說,還是徐峥導的《奪冠》篇,最為精彩。不但突出了人物戲,更是與女排比賽,結合得天衣無縫。
别的導演都是把小人物和大事件聯系起來,以普通人的視角見證曆史時刻。
唯獨他别出心裁,關注“小”字本身,年齡小,不就可以當作最直接的人物設定嗎?
小演員選對了,徐峥的導戲功底也跟着沾光。
沒想到,在一部戲骨雲集的電影裡,最難忘的表演,竟然是十歲的韓昊霖。
論角色和導演的重要性。
徐峥成全了一個會演戲的男孩,有這樣慧眼識人,還這麼會導戲的導演,何愁演員的春天,還沒到來!
創意鏡頭,人物感滿分。
俯拍人臉特寫,冬冬呆萌地看着鏡頭,禮貌性地聽大人吩咐,又若有所思地裝着自己的小事,可愛極了。造型也很加分,短褲紮得高高的,書包肩帶使勁往下壓,朝氣十足。
冬冬去找小美,沒想到第一時間出現的竟然是小美媽媽。冬冬現編理由,靈機一動,想到爺爺讓他把電視搬出來看比賽,他就順便邀請小美去看。此時出現的是,電視調台的鏡頭,比賽和爺爺輪流出現在他腦海,自然地增強了好感。
除了徐峥本人,還有吳京、馬伊琍、劉濤,都給冬冬當了一次配角。
畢竟冬冬和小美的愛情,比白晝流星還浪漫。
吳京和馬伊琍,出現在演播室的畫面,不僅觀衆覺得多餘,連徐峥也吐槽他們演得毫無默契。
有沒有注意到爺爺說的一句話:“冬冬遇上小美,又要看女排奪冠啦”。這才是重點,所以,徐峥很快就用一則快訊,打破僵局,切換到女排奪冠鏡頭,緊扣主題。
而且,他安排冬冬在身後藏着磁帶、乒乓球拍,也是有講究的。未揭開的秘密,長大後就成了美麗的故事。
徐峥太會導戲了,原滋原味的喜劇風格,多處反轉,構思精巧,滿滿趣味。第一,冬冬勾臘肉,來代替他扶天線,過程中絲毫沒影響電視畫質。更搞笑的是,後面居然有隻狗狗,正等着吃肉呢。狗狗咬肉,天線擺動,大家跟着電視搖頭晃腦,喜劇質感就出來了。
第二,冬冬跑回房頂,披上床單,難怪之前要背着線圈,得用線圈頭勾住床單,然後冬冬化身超級英雄,一點都不突兀。況且冬冬專注的樣子,根本沒想到身後的床單,這就注定了真實感。
第三,比賽結束,冬冬終于有機會去找小美了,結果被大家攔住,被高高地舉起慶祝,再次讓人哭笑不得啊,冬冬太難了。正是這種喜憂參半的情節,展現了幸福,留足了想象空間。
徐峥說“我從來不教人怎麼演戲”。
因為這種接近導演要求的做法,遠不如引導演員怎麼演好戲,打開思維享受創作,更有價值。
徐峥給冬冬說戲:“你也許見不到小美了,你的磁帶再也沒辦法給她啦”。冬冬甩出的淚滴、抱着爸爸嚎啕大哭,都是徐峥的功勞。
冬冬的完成度非常高,徐峥在監視器後,都看哭了,滿臉的崇拜,心想“怎麼這麼有默契,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你太厲害了”。冬冬的即興表現,簡直完美,讓徐峥的導戲功底也跟着沾光。
冬冬真走心,拍攝結束後,都出不來戲,沉浸在被劇本打動的狀态中,大概是感同身受吧。
對比之前韓昊霖,和齊溪、塗松岩在《我就是演員》中,合作的《歲月神偷》。病重的進一,與身體的疼痛鬥争,哭得撕心裂肺,感染到了徐峥。
也就是在那時,他們才認識的吧。
不到一年時間,韓昊霖又進步了許多。沒有過于成熟的技巧,而是憑着悟性和真誠,塑造了鮮活的角色,這太有生命力了。所以,真不明白,那些一直沒長進的演員,到底在幹嘛!
不止是徐峥成就了冬冬,小美也是功不可沒的。你們不覺得,小美就是初戀女孩的模樣嘛!她和冬冬同框,畫面太美好了。
徐峥也給小美的扮演者樊雨潔說戲,小美從窗戶探出頭的經典鏡頭,就是徐峥指導的吧。
小美老遠聽到歡呼聲,跑回去把球拍放在窗口,靜靜欣賞冬冬的英雄形象。小姑娘内心戲真豐富,不用言語表達,顔值、演技一步到位,童年質感妥了。
影片裡,還有一位小美女,那就是小時候的呂蕭然(張熙唯 飾演),爬那麼高的地方,看着還那樣放松。
灰頭土臉的,然而眼神清澈如水。有夢想的小女孩真可愛。
同樣,熱愛生活、有着家國情懷的人,也很可愛。
徐峥拍的上海弄堂生活,還原年代感、人情味、童真童趣。搭景有煙火氣息。蜂窩煤爐子、腳踏式縫紉機、老式電風扇、黑白電視機……恢複成80年代的樣子,市井又精緻,熱鬧且有序。
弄堂戲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街坊拿着漂亮的收音機,身邊還放着一個,安靜地享受着,典型的上海人的生活格調。
周圍小孩兒玩耍、鬥蝈蝈,兩代人的相處,毫無違和感。
大家都在弄堂裡活動,還其樂融融地迎接女排比賽,擺放桌椅,準備吃喝。搭配喜慶的音樂,像過年一樣開心。
即使遇到天線不給力的情況,本能地失望,沒帶惡意,老人還是出面為冬冬撐腰,“這事不能怪冬冬的,大家拿出半導體來聽”。鄰居善良又真性情,看到瓦片掉了,擔心冬冬,可誰都不願挪動一步,隻想看比賽,就讓冬冬去鍛煉鍛煉吧。
徐峥拍出了80年代,人與人之間的單純關系。
聯想到今年閱兵,看見一群年輕人騎着28單車、跳着交際舞,一樣貼心。青春氣息撲面而來,這讓祖國70華誕與老百姓的距離更近了,濃濃的參與感、驚喜感。
有很多熟悉的演員,參演其中,說着地道的上海話,倍感親切。
弄堂戲,怎能沒有張芝華呢!
她一出鏡,自帶喜感和溫暖。
赢球的時候,激動得眼淚都出來了。
張建亞對鐵榔頭一頓猛誇,老頑童神總結,撐起了看比賽的氛圍。
牛犇老師也參演了?戲份被減掉了嗎?
陳俊生家的保姆雅琴也來了,茹天、馬伊琍、雷佳音,竟然聚在一部電影裡了。
一不小心,就容易錯過彩蛋。
郎平有參演哦,你發現了嗎?當時她來探班,跟大家做分享。
徐峥很希望她出鏡,可是84年郎平在打比賽,所以不能露臉,徐峥就讓她扮演“掃地僧”。在教練吹哨,宣布小美出國的消息時,郎平在收拾旁邊的球拍。
這是給“二刷”最好的理由了。
看女排提氣!
男籃帶來的悲傷,隻有女排能彌補。
女排11連冠、亮相閱兵、鞏俐又将扮演郎平……真是各種好消息。看郎平當教練,回顧她打比賽,風采不減當年,哪怕是黑白電視機裡的她,也是振奮人心的。
徐峥太會拍了,好像不是在看電影,而是跟着他們一起看比賽一樣。
标語“學女排 見行動”是點睛之筆,簡單、到位。
冬冬不就是這樣的嘛,為了讓大家看好比賽,把自己的事情都忘了。最終被女排精神喚醒,霸氣扶天線,男主行動力滿分。
以及大家看比賽,注重儀式感,也是如此。擺放電視,還給它搭一個小棚。當鏡頭推進,不亞于現場觀賽的激動心情。
最愛《奪冠》單元,無可挑剔。
劇情簡短,内容飽滿!
感謝閱讀,喜歡的話,請加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