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後,白晝越來越長,夜越來越短。中醫講究“四時養生”,正如《内經靈樞·本神篇》裡所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适寒暑……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個時節想要健康養生,可以從飲食調養上着手,要注意保持陰陽平衡。下面這份春日養生食譜快收藏~
喝杯解郁茶
原料:月季花6朵、玫瑰花6朵、茉莉花12朵,沸水沖泡。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通脈,調理肝火引起的睡眠問題。
在春分時節,要悠閑地品茶。喝之前先欣賞水中的花形、花色,聞聞香氣,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舒發肝氣。
吃時令春菜
春為一年之始,人體陽氣長而陰氣消,飲食上也應該多食時令春菜,以助陰陽調和。
▶ 菠菜:春季生長的菠菜鮮嫩異常,最為可口。菠菜具有滋陰平肝、斂陰潤燥的功效,可減輕春季幹燥帶來的不适。
▶ 春芽:《黃帝内經》中說:“食歲谷”,意思是說要吃時令食物,以随着自然變化調養身體。
春日裡所有植物長出的新鮮嫩芽均可被稱作春芽,如香椿、豆芽、蒜苗等。
▶ 春筍:被稱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美味爽口,可以為人體補充豐富的營養。《名醫别錄》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
喝碗養生粥
春分節氣後,部分地區雨水較多,易生濕 ,飲食方面要注意健脾祛濕。
▶ 茯苓粥
原料:茯苓粉30克,粳米30克,紅棗7個。
做法:先把粳米加适量水煮沸,後放入紅棗,粥成時再加入茯苓粉攪勻,稍煮即可。
▶ 山藥核桃羹
原料:核桃仁15克,山藥20克,冰糖少許。
做法:
(1)核桃仁炒香,同山藥共研成細粉;
(2)将适量水加入鍋内,水燒開後,把核桃仁與山藥粉、冰糖加入,不斷攪拌,待成漿糊狀,即成。
功效:有滋陰養腎的作用。
▶ 酸棗仁地黃粥
原料:碎酸棗仁15g、生地黃15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取碎酸棗仁、生地黃,加水适量制成湯劑備用;
(2)将大米放入砂鍋中加水适量,小火煮至7成熟,再加入湯劑,繼續煮至黏稠即可。
每日食用1次,可分頓佐餐食用。
功效:具有滋陰安神功效,适合心腎陰虛,低熱,入眠困難和早醒失眠者食用。
春日宜喝湯
▶ 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原料:懷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黃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
(1)先用水浸泡懷山藥,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後備用;
(2)芡實、黃芪、白術用清水洗淨,然後将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内,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利濕、滋腎益精的功效,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 豬肚白術湯
原料:鮮豬肚半個,白術30克,槟榔6克,生姜4片。
做法:
(1)豬肚切去肥油,洗淨,放入開水中除腥味,刮去白膜;
(2)洗淨白術、槟榔、生姜,将全部湯料放入湯鍋内,加适量清水煮湯,文火煮2小時,調味飲用。
功效:有健脾益氣、消食和胃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虛弱的人。
▶ 淮山扁豆鯉魚湯
原料:白扁豆30克,淮山藥40克,幹姜3克(或生姜15克),鯉魚1條(約500克)。
做法:将鯉魚剖腹,去鱗、鰓及内髒、洗淨,加水适量,與前三味藥同煮1小時,加入精鹽、紹酒适量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利濕。
祛濕小炒菜
▶ 炒扁豆煲鳳爪
原料:炒扁豆150克,雞爪500克,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炒扁豆、雞爪、豬瘦肉洗淨後,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調入适量食鹽、油便可。
功效:利水化濕、健胃補氣,為男女老少皆宜的家庭養生湯品。
▶ 清炒馬齒苋
原料:馬齒苋、花生油、鹽、姜、大蒜、香油。
做法:
(1)将馬齒苋洗淨,切段,在鍋内焯後撈出,瀝幹水分,蒜、姜切末;
(2)鍋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姜、蒜末煸香,放入馬齒苋,加鹽翻炒均勻,淋香油,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散血涼血之功效。
來源:雲南中醫
編輯:珠海市場監管團隊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後台,我們将24小時内進行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