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凡R7正式上市?飛凡汽車旗下首款旗艦智能純電SUV車型R7,即将在9月27日上市這是飛凡汽車秉承“極智戰略”推出的首款重量級車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飛凡R7正式上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飛凡汽車旗下首款旗艦智能純電SUV車型R7,即将在9月27日上市。這是飛凡汽車秉承“極智戰略”推出的首款重量級車型。
除了由極智高階軟硬件配置帶來的極緻駕乘體驗,華爾街見聞獲悉,飛凡R7還采用了可供C端用戶自由選擇的換電模式。
換電,聽上去并不新鮮,飛凡R7為何采用這種方式?這與已有的同類模式有什麼不同?對C端用戶來說,能從中獲得什麼樣的好處?
從商業價值角度看,飛凡推動的電池租賃服務,商業價值幾何?哪些參與方得益?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飛凡R7最早在2021年3月18日以概念車方式發布并開啟盲訂;同年11月19日,其量産版車型定名“飛凡R7”出現在廣州車展;2022年2月22日正式開啟預訂;今年3月21日,R7首批 PPV(Production Process Validation)預制量産車下線。
8月26日,飛凡R7參展成都車展;9月16日,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揭幕,飛凡R7在上市前最近一次公開展出。
9月14日消息稱,飛凡R7定位上汽飛凡品牌旗下首款旗艦SUV車型“極智高階純電SUV”,将于9月27日上市,10月下旬開啟首批交付,主打25萬元級以上市場。
若就飛凡R7搭載的軟硬件配置和應用的技術而言,當初決定盲訂的用戶,簡直稱得上“偷着樂”。
飛凡R7的軟硬件配置,除了已公開的如搭載PP-CEM行業前沿像素級點雲融合高階智駕方案、全球首發量産華為視覺增強AR-HUD平視系統、國内首發Premium 4D成像雷達和英偉達Orin X超算力智駕芯片等等,華爾街見聞另外獲悉,飛凡R7還很可能會應用OPPO潘塔納爾系統。
上汽集團8月24日官微宣布,上汽集團和OPPO正式發布以用戶為中心的“車-機跨端融合解決方案-生态域”,簽約成立“生态域聯合實驗室”,推進相關技術和産品研發落地。
從技術角度看,智能汽車本質上是一個超級移動IoT(物聯網)平台。這個平台承載着整車電子架構和面向C端用戶的各類場景服務。
生态域,就是基于智能汽車這個IoT平台,通過融合智能手機連接其他IoT終端,打通家庭、出行和辦公等系列場景,為C端用戶構建一整套連續完整、服務随人和開放靈活的智能生活新體驗。
上汽集團和OPPO聯合成立的生态域實驗室,聚合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和其他智能終端設備的C端用戶洞察和技術積累,深度融合上汽零束“銀河全棧技術解決方案”和OPPO“潘塔納爾智慧跨端系統”的核心能力,實現系統級架構互融、軟硬件能力互享、數據應用及服務生态互信和多模态智能交互,在升級駕乘安全的同時,為C端用戶提供高度智慧和安全的創新座艙和出行生活。
若從C端用戶體驗角度做個描述,即這個“生态域實驗室”,研究的方向,或說起到的作用,就是C端用戶能通過智能座艙或車本身,實現手機、汽車和其他智能終端設備——比如平闆、手表、筆記本電腦和VR/AR等,根據C端用戶在不同場景中的需求,自動提供相應的功能和商業服務。
用一句話表達,即“以人為核心,各類終端圍繞人的實際需求,自動實現服務無縫流轉”。這種“感應式”性能和服務,在做到自動化的同時,也不會過度幹擾用戶。隻有在C端用戶需要的時候,才會彈出以供用戶選擇。
這些特性被融合入飛凡R7,成為“極智高階”技術帶來的終端體驗核心能力的模塊。
如果說高智能交互體驗是飛凡R7的價值體現,那麼為了獲得這些價值,C端用戶的成本付出,會不會很高?
飛凡汽車為此設計了電池租賃服務模式,作用是有效降低用戶首次購置成本。
“以租賃代替購買”的方式,飛凡R7的電池成本得以均衡平滑在用戶每天的用車成本中,C端用戶就會在事實上降低初始購車成本:電池可充可換,用戶能靈活根據自身需求做出調整。
采用這種供電補能方案,好處不僅是自由度更高,使用電能也更便捷。這套方案涵蓋的相關産品和服務,也會讓車輛更保值,由此能消除因為電池損耗,而造成整車估值降低的困擾。
捷能智電科技有限公司是飛凡R7的電池租賃服務商。這家公司由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上汽集團、甯德時代和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聯合投資,注冊資本為人民币40億元。
通過“車電分離”模式,飛凡R7的電池,實際上成為捷能智電科技的能源服務的一部分。對C端用戶來說,等于從傳統的“買車加‘油’”方式,變成了“買車身加‘電’”。
如此,充電便利性成為體驗關鍵,而便利性又和補能電站的規模直接相關。
華爾街見聞獲悉,“兩桶油”依托遍布全國的5萬餘座加油站網絡,升級構建“可換電、可充電”的綜合能源服務站。到2023年,在全國範圍内投建的綜合能源服務站規模将達到300家;2025年,這個數量就能有3000家之多。
中石化和中石油這種自掏腰包将自身加油站升級成綜合能源服務站的動作,将使得飛凡R7的換電網絡覆蓋比與蔚來的合作具有更強的建設爆發力,缺的可能就是時間。華爾街見聞了解到,首座飛凡換電優選體驗站已在上海安亭交付中心投建,2022年将投建近40座換電站。
不僅如此,飛凡R7的換電便利性,還體現在其電池包具有統一的标準規格,以及QUICK CLICK加固電池快換專利。
首先,CTP動力電池組采用統一的長、寬和電池外殼設計,不同厚度的電池組,對應不同的電量,可覆蓋50kWh-130kWh 的能量跨度。采用統一的外殼标準,相較蔚來電池更低的占地面積(長*寬),讓換電補能生态能更好地适配多種車型。
其次,通過四個高精度定位銷與車身匹配,實現R7的定位。QUICK CLICK加固電池快換平台,能自适應車身位置:無論動力電池組固定螺栓裝配,存在怎樣的細微誤差,或車輛進入換電站的位置,有怎樣的不同,均不影響動力電池組更換的順利裝配。相比傳統VI視覺相機定位,QUICK CLICK加固電池快換的精度更高。
看上去,2025年适合飛凡R7換電服務點雖有3000個,但和加油站比起來,數量還是有點不夠。
上汽集團采用兩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高換電站的動力電池組數量;通過技術使能,加快換電速度。
首先,提升電池倉儲備動力電池塊的數量,兼容77kWh和90kWh動力電池。大型和小型換電站可分别儲備15塊和10塊電池。理論上,大型站一天最多可換電220次,小型站也有144次(預估測算值)。
其次,基于QUICK CLICK加固電池快換平台,飛凡R7純換電時間為2.5分鐘,也就是150秒就能完成一輛車的電池組換電。
通過這兩種方式,能解決初期換電點數量覆蓋廣度不夠全面的問題。
達成大規模換電(包括BaaS)的業務模式,得益方除了C端用戶,還包括電網公司、換電站運營和整車公司,而後三者能實現持續收益,也是C端保持良好換電體驗的保障。隻有三方都得益,這套業務邏輯才稱得上有可實現的商業價值。
從底層商業價值角度看,成規模的換電業務,實際上是電網公司對儲能電池的轉移支付。
這話如何理解?
先來看C端用戶:首先,C端用戶會得到購車款一次性大額支付減免;同時,采用租賃可換電池的方式,也能提升因電池損耗帶來的電量降低而影響的整車保值率。
另一塊可能被忽視的收益是,C端用戶通過換電站補能,可享受平均0.5元/度的波谷電價,這相較波峰電價更便宜。波峰和波谷電價間的價格差異,便能有效補貼用戶電池租賃的月租金。
其次看換電站運營方:通過高自動化換電站搭建,或像“兩桶油”擁有成熟服務站點的運營商,他們能通過換電服務,賺取服務費及部分電費價差(同樣也是賺取波峰/波谷電價的差價)。
第三,電網公司的收益是什麼?
電網公司從水電站、風電或煤電發電點等獲取的電力,不同于其他産品之處,在于這需要被及時/即時消納,否則會對電力網絡造成壓力。
從這個角度觀察,就能理解電網公司設置用電波峰/波谷的用電差價的原因。
之所以如此設置,實際上就是用價格手段來平衡用電集中度,以便盡量消除冗餘電力對電網形成的壓力和電能本身的損耗。為消除或減少電力損耗,電網公司會建設儲能站,而儲能站的電能形式中,有相當比例是化學儲能,約等于生産了多套大型電池組。
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上汽集團推動建設的換電站,差不多等同于将電網公司自建的大型電池組,變成了星羅棋布的換電站。
如此,轉移支付即告完成。
在這套價值轉換過程中,整車商好處也顯而易見,能有效降低購車時C端消費者的成本門檻,最終促進銷量提升。
總體而言,這套模式既能鼓勵C端用戶根據不同的場景使用需求,靈活配置不同規格電池組,提高C端資金使用效率;對整車商或電池公司,也便于集中用電需求,更高效推動規模化生産以降低工程成本。
電網公司能緩解電網壓力,降低電力損耗;最後,兩桶油也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完成低成本轉型,同時還能參與一個完整的價值閉環。
因此,這套模式的創新之處,在于能形成正向閉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具有快速發展的強悍生命力。
但是,要實現這種“甜蜜循環”,需要可換電車輛及換電站形成規模效應。
相比蔚來汽車以一己之力推動規模化,飛凡的換電模式,整合的是國家隊(兩桶油 上汽集團)和行業頭部公司(甯德時代)的力量,并适配多樣化的車型,能依靠可以預見的規模化潛力,快速激發“甜蜜循環”的商業價值。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