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

為什麼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5 20:38:45

張晔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

港珠澳大橋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設計完成。在這背後的橋梁設計者攻堅克難,有着很多不為人知的執着和堅守。一座座“中國橋”跨越天塹、連通世界,已成為“中國創造”的踐行者、先行者。每一座大橋的建成通車,都擦亮着“中國制造”的光芒。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比賽現場

大家好,我叫張晔,來自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說起公規院,也許大家還不太熟悉。但說到由我們設計完成的港珠澳大橋,相信您一定聽過。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橋 通世界》。

2018年10月23日,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并向全世界宣布了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最嚴、設計标準最高的工程。這座橋連接香港、珠海、澳門,投資超千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大項目,猶如登山界的珠穆朗瑪峰。可當時我們國家在港珠澳大橋成敗的關鍵部分——海底沉管隧道領域的技術水平還僅僅是個小學生,讓小學生去登珠峰?這簡直想都不敢想。所以當時我們想到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請外援。我們選擇了歐洲的一家公司,對方答應派出二十多人來進行技術指導,但張口就要15億元人民币,我們根本沒有那麼多的預算,總設計師反複和他們協商:“我們隻要最核心的部分,給你們三億,行不行?”“No!”沒想到對方非常幹淨利落的拒絕了我們,笑了笑說:“送給你們一首歌吧,歌的名字叫《祈禱》。

”什麼意思?難道是讓我們祈禱上帝嗎?難道是讓我們去做夢嗎?難道離開他們我們就不行了嗎?工程已箭在弦上,擺在我們面前的路隻有一條——自主創新,我們隻能靠自己!随即,院裡派出六十多位設計師常駐現場,平均每天工作12個小時,7年沒有假期,同3000多名工人一同奮戰。

為什麼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她親曆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合龍)1

去年5月2日淩晨,我有幸親曆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的合龍現場,目睹了這舉世矚目的曆史一刻。港珠澳大橋最後接頭的安裝被業界比喻為海底穿針,而這根針是一個長12米,重量超過6000噸的巨大楔形結構,我們要把它放到水下30米的兩個沉管之間,高低差必須控制在15毫米以内。

當天有一百多家媒體在現場進行直播,全世界都在看着我們。随着指揮船開工令的宣布,迎着朝陽,這個六千噸的大家夥緩緩下降。上千人的甲闆上竟鴉雀無聲隻能聽見轟隆隆的作業聲。我也緊張的屏住呼吸,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那一刻,那種不想辜負國家上千億的投入、不想辜負那麼多人民對我們的關注和企盼、自主創新我們想要争的那口志氣、更有想要對得起無數戰友們7年來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這些一股腦的都沖入了我的腦海。

我已經沒有了時間的概念,隻是一直在等着、等着,期盼着、期盼着……突然,指揮船傳來了“合龍成功!”的喜訊,瞬時間禮花騰空而起,所有媒體的鏡頭一下對準了我們,而我們早已顧不得這些,大家抱在一起,高聲地呐喊着,激動的淚水在無聲的訴說着我們那些不為人知的執着和堅守!要知道,同樣是海底沉管合龍,沿用歐洲方式,至少要四個月,而我們隻用了一天!并且最大誤差僅僅隻有2.6毫米,這是全世界最小的誤差,史無前例!除此之外,港珠澳大橋更是為世界沉管貢獻了64項技術創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标準!

七百多年前,南宋詩人文天祥正是在這裡感歎國運衰落,寫下了“零丁洋裡歎零丁”這樣的愛國詩篇。今天,數千名辛勤工作的中交人同樣在這裡見證着全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誕生,見證着進入新時代偉大中國的繁榮富強!

每一座大橋的建成通車,都擦亮着“中國制造”的光芒。“中國橋”跨越天塹、連通世界,已成為“中國創造”的踐行者、先行者。“中國橋”正在成為一張張閃亮的中國新名片!

謝謝大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