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晰記得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王大根教授在許昌時的培訓,他用課例啟發老師們進行“大單元教學”的情境化教學,啟發學生像藝術家一樣去創作,帶動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學習後整理思路,本學期我以《線描-牌坊》為題,進行了為期一個月四課時的社團課程大單元教學的嘗試。
與王大根教授(中間)合影
第一課時:了解牌坊文化,欣賞禹州各種牌坊建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之情。
牌坊是中華特色建築文化之一。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禹州稱得上是一座‘牌坊城’,數量為周邊縣市之最!元、明、清三朝,禹州城内都有大量牌坊修建。
禹州境内現存最古老的牌坊位于火龍鎮龍池村,建于18世紀中葉清乾隆年間,雕刻精緻、美輪美奂,曆經幾百年風雨。學生們對牌坊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觀察生活周圍的牌坊,梁北鎮牌坊是我鎮的标志性建築,學生們也非常熟悉,為寫生牌坊做準備。
第二課時:畫面複雜,一分為二降低難度,分組練習,合作繪畫。學習畫建築輪廓的方法,把牌坊的基本輪廓描繪出來。
輪廓的描繪相對簡單,一半的創作要求與合作的創作方式增強了學生的信心,一條條流暢的線條,生動形象,四十分鐘的創作,學生們完成效果很好。
第三課時:仔細觀察,尋找畫面細節内容,豐富層次效果,讓學生學會用腦子帶領眼睛去深入細緻的觀察,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學生們的畫筆一刻也沒有停歇,我說:“看到的真實描繪,看不到的發揮想象來創造。”終于我們的牌坊成形了。
第四課時:勾線筆或簽字筆進行勾線,讓線條變得更加緊實有力,結合實際進行簡單的着色。
密密麻麻的線條,錯落有緻,筆觸的流線型和力量感,給他們帶來了藝術的體驗。
00:32
聽聽她們說了什麼
經過四個課時的學習,幾幅精美的線描作品出現在同學們的眼前,雖然有的作品還需完善,但已經達到了我的預期。學生們體會到了藝術創作的艱辛,更對牌坊建築有了深刻的感悟,特别是對梁北牌坊有了更多的認同感。核心素養的發展與落實也在教學中悄然而生。
鳴謝:吳曉遠
責編:盧一凡
審核:李曉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