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30克用量大嗎?柴胡(北柴胡),生長在東北、華北、華東、西北、中南等地,在我國地域的乾、坎、艮、震位,在時空運氣象上經曆太陽寒水、厥陰風木、少陰君火,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柴胡30克用量大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柴胡(北柴胡),生長在東北、華北、華東、西北、中南等地,在我國地域的乾、坎、艮、震位,在時空運氣象上經曆太陽寒水、厥陰風木、少陰君火。
柴胡的生長特性和唯象功效
《本草疏整》載柴胡“于仲冬根生白蒻”,蒻指嫩的香蒲,就是指柴胡在冬季陽氣收藏時便要冒芽了。冬至為坎位陰中一陽生,在陽氣生動時,柴胡的生機也動了,升發之性顯露,它能從陰中引透陽氣外散,清代醫學家鄒潤安說它“即舉陰之包陽而藏者,悉皆托出矣。”
柴胡早春二月出苗,到夏季茂盛,喜溫暖陽光,也能在山坡的陰面潮濕地生長。葉細長似竹葉,辛香可食,葉脈弧線舒展而長,具透達布散之象,葉從根生,如生胡須,将陽氣從根部布散于四周。
柴胡莖直上,莖質堅韌而細小、柔軟。莖枝直長,象氣直升。莖上端旁開小枝,如之字形,象如足少陽膽經,疏散少陽膽經的氣滞不通。枝輕葉細有風木飄搖之象,象疏風散邪。柴胡小量舒順肝氣,大量疏通肝氣。
柴胡開小傘形花序,花枝分散,于夏五月至入秋開黃花,星星點點,氣質清雅,無炫目煩亂之感。張志聰在《本草崇原》中載柴胡“香從地出,直上雲霄”,是言其氣清香透達之力大,故又名“地薰”。南柴胡也是《藥典》中柴胡的藥用品種,但南柴胡有敗油味,根質軟,容易折斷,不顯纖維木性,從氣味和性狀上看和北柴胡不同。個人認為南柴胡、北柴胡在臨床應用上應分開。
柴胡夏季極茂,入秋陰氣至則枝葉枯如幹柴。可知其植物陰質少,不耐金克,燥金之氣來則枯,也反映出柴胡升散力大,陰液也被劫傷,陽升之力也不持久熊烈。柴胡開黃花為脾土色,象疏散土中的陽氣。五、六月為少陰君火之氣,火氣外散,這個表象和柴胡能退熱的藥效相關。
柴胡根頭膨大,根如圓柱形或錐形,根有分枝,上粗下細,直伸入土,有直下通達之象。柴胡鮮根色黃質肉,象筋,柔韌,有脾土和肝木之象。嚼之微苦有辛辣感,幹燥後,氣微香,透散象。根表皮黑褐色或淺棕色,有水火象。質硬堅挺,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皮部淺棕色,木部黃色,具火土象。根質堅韌如筋,與肝木之氣相合,根上通下達,可通達上下部經脈。
綜上可見,柴胡莖從地面上升,根從土層下達,疏洩之力上達于巅頂,下通于湧泉。達上通下,走表走裡,又能從中焦樞旋,暢達氣機。故《傷寒論》載小柴胡湯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的效果,此與柴胡的通達疏洩有關。
柴胡味辛、苦,可用于陰凝不散,阻遏陽氣生發,相火郁結不散或陽與陰結不散者。柴胡升陽,但不類黃芪補氣而升;柴胡散邪,又不同羌活、獨活、藁本、白芷辛溫燥烈以散寒,故于熱郁、寒郁均可用。
《神農本草經》中柴胡功效分析
《神農本草經》言:“柴胡,味苦平。主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緻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生川谷。”
柴胡,春生早,秉陽氣而生,能達陰中之陽,于下極(坎位、乾位、艮位、震位)處而生,通達大宇,如春風施化,萬象改觀。《神農本草經》說其“推陳緻新”,真實确切。
柴胡能推陳,能“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能于土之郁滞中推蕩升達,使胃腸淤積排出,使積聚消散。
柴胡能緻新,其能應風木生發,風主化,使氣機調暢而化生萬物。柴胡的推陳緻新之力,是通過調動人體氣機的升發之力來推陳緻新;大黃的推陳緻新則是推動瘀滞的祛瘀生新。柴胡以化生為主,主升;大黃以推蕩為主,主降。
柴胡的透達之力可祛寒、熱邪氣。張仲景有小柴胡湯治發熱,四逆散治少陰病四逆,鼈甲煎丸治痰濕瘀結聚。故風寒、風熱、氣滞、熱郁均可用之。
久服柴胡,氣血通暢,故曰“輕身”;肝開竅于目,肝氣條達,則“明目”。
《神農本草經》言柴胡有“益精”之功。《靈樞·決氣》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靈樞·經脈》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精為生命的先天,柴胡推陳緻新有生化新生命的化生之力,故曰“益精”。柴胡在子月(陰曆十一月)冬至時根生白蒻,其升陽氣于子時(陽氣藏于水中的收藏之時),子時本應陽氣閉藏,如果閉而不升,收藏太過也可導緻疾病。柴胡的“益精”應指的是精氣在蓄養階段的生長狀态,其作用類似生麥芽的生發,而柴胡生發之力更延及後天,力量較麥芽大。如臨床上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出現卵泡不能正常生長的表現,筆者在治療時即配伍柴胡。
子時為陰陽交替的時候,子時(或坎位)因氣血凝滞,出現陽氣郁而不能生發的證候時可以用柴胡,但陽氣不足時要配伍附子。張仲景在少陰病四逆散的加減中提到“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加炮附子溫助陽氣,也防止柴胡劫傷陽氣。筆者認為附子配柴胡有可能解決少陰腎、厥陰肝深層的瘀滞性疾病,為治療癌症提供思路。
柴胡與少陽
《素問·天元紀大論篇》說:“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說明三陰三陽之分與陰陽之氣的消長變化多少有關。文中還說“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少陽之上,相火主之。”以卯酉為中線,寅位為陰位陽氣初升而未盛的開始,申位為君火由盛而收,手少陽三焦相火收降的開始。
要理解柴胡與少陽相關,可從象的角度看。少陽是陽氣剛要初升與陽氣由盛而收的狀态,柴胡從子位仲冬生發,是從少陰子位生發陽氣,過太陰醜位,繼而陽氣于寅位時,此時陽氣為少陽,用柴胡升達。申位的少陽相火則不能用柴胡,相火顯旺于在農曆七月份,此少陽相火是對應少陰君火而言的,在“離”位後的“坤”位,得太陰坤土之氣,土可伏火,使相火降、收,陽氣要下歸于土。此時需要收養陽氣,不可再過于疏散,因此認為此少陽相火之氣,不宜用柴胡升散,要用芍藥來收,用半夏來降。
《傷寒論》的少陽病主症“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幹,目眩也。”表現的是少陽相火不能正常收降,郁阻在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經之位。原因是外感邪氣擾于脾胃,中氣虛損,少陰脾土之氣不能納收陽氣,陽氣(相火)炎斥于外,故用小柴胡湯治療。柴胡可疏達氣機郁滞,又助在下之陽氣出太陰而升,從而推動太陰之氣的升降旋轉,使上焦得通,但張仲景配伍了黃芩、半夏使相火降下,有升有降,推動氣機運行,而解決了少陽相火不降的問題。
《素問·五運行大論篇》:“見少陽,左陽明,右太陰。”少陽之右為陽明,張仲景大柴胡湯有大黃、枳實以降陽明;少陽之左為太陰,用人參、甘草以升太陰。
《傷寒論》少陰病篇有四逆散證,治療“少陰病四逆”,是陽氣不能升達郁阻于少陰。少陰為子位,用柴胡可以疏達之;枳實以理氣,利陽明;芍藥收相火,防止生發太過;炙甘草以助太陰。
對于厥陰病,《素問·天元紀大論篇》載:“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張仲景沒有用柴胡,而是用烏梅。梅在冬季開花,也是生發陽氣在子時位,烏梅為果實,秉木火之氣,以酸收為主,因此厥陰病也不能用柴胡疏散陽氣。
柴胡應用舉案
張某某,男,62歲,2019年9月19日就診。診兩手脈均沉滞不起,且弦細緊,左寸沉小滑,左關肝虛,左尺脈沉小緊力稍弱,舌苔黃厚膩(患者自述剛食兩橘子),大便不成形,小便時有中斷。尿常規:潛血( )蛋白( )。行超聲檢查發現:左輸尿管中有結石較多(尿道中上部),伴左腎積水。右腎尿道結石(最大1cm)。膽有結石。診斷為濕(石)邪阻閉氣機,肝腎經脈瘀滞。予四逆散加味。
處方:柴胡12克,枳實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5克,炒王不留行20克,蘇子10克,小茴香20克,烏藥15克,郁金12克,元胡15克,水紅花子20克,琥珀粉10克。2劑,研細末,每服5克,每日2次。
服藥10天後,患者電話告知排出數個結石,有綠豆大者,有黃豆大者。10月底來複診時,脈已無沉緊滞之象,變得流暢。舌苔白,小便通暢。尿常規中潛血( ),其他正常。
此病案意在提示柴胡的疏通作用。如少陽之氣郁阻于下者,柴胡用量要大。
柴胡劫陽非劫陰
清代溫病學派有柴胡“劫陰”之說,對後世影響很大。從服小柴胡湯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來看,這正是陽氣生發,氣機調暢,而成春風化雨之象,何來劫陰?對于寒熱郁閉的發熱,近人章次公曾用大劑量(30~60克)柴胡治熱病,謂其“退熱通便,穩當無比”;姜春華常用柴胡治外感高熱,大量長期使用未發現柴胡劫傷肝陰的副反應;筆者曾用小柴胡湯治療一學生高熱39攝氏度,方用柴胡18克,一劑熱退身涼,也未見劫陰之象。
彭子益先生在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對溫病有深刻的見解,認為“溫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洩。金氣被沖,而失收降之令,水氣被瀉,而失封藏之能。”其所述溫病發熱的病機顯然與柴胡的疏散升陽功能截然相反,故肯定不可用柴胡,并非因為柴胡“劫陰”。所以,治療發熱時一定要辨明病機,不可盲目用柴胡劑退熱。
柴胡非“劫陰”,卻有“劫陽”之慮。《易經》言:“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人身似之,故陰常上朝,陽常下潛而藏,才是養生之本。從柴胡的象效分析可知,柴胡升散、升提陽氣,不利于陽氣下潛,對于陽虛者更是不宜,恐有緻虛陽散脫之慮,因此要格外小心。鄒潤安在《本經疏證》言“假使陽乘陰位,陰逼陽浮而用之,則禍患之來捷于桴鼓。”治療發熱病人和陽虛陰盛的潮熱盜汗者,如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不可濫用柴胡劑。扶陽派盧門用藥很少用柴胡,也是認識到此理,為保陽氣而不用。
筆者在臨床用柴胡時,常将脈象左尺脈沉弦有力或左尺脈滑、厚實有力作為使用依據。如果左尺脈虛而無力,則不用,或佐以收斂補腎藥物。陰虛者,陽氣容易升,也不能用柴胡。如果用之,也要配合滋陰藥物,如可以師從滋水清肝飲的配伍。(馮瑞雪 河北中醫學院)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