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秦史推薦書籍

秦史推薦書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23:31:47

秦史推薦書籍(探尋荊轲刺秦中的)1

《督亢史探》

崔玉謙 著

東北大學出版社

  荊轲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戶曉,“圖窮匕見”是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的一個重要成語,“圖”即為“督亢”地圖。“督亢”作為一個文化符号,不同的曆史文獻對其有不同的釋義,主要有兩種解釋:狹義釋義為古地名、地界,廣義釋義為膏腴之地。近日,保定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院副教授崔玉謙所著《督亢史探》一書(東北大學出版社出版)全面深入地解析了“督亢”這一曆史文化概念的形成、演化、流變過程,為學界準确、深入、科學地認知“督亢”這一曆史概念提供了堅實的學術依據。

  該書以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地域文化概念“督亢”的含義變遷為主線,全書分為上、下兩編,共七章,包括“督亢”概念的形成、“督亢”的實際遺存分析、“督亢”的後期衍伸概念、“督亢”與早期燕趙分疆問題、現存的題涉“督亢”文獻等内容。

  就研究視角而言,該書以長時段的視角,精準鎖定“督亢”這一重要的曆史文化概念,全方位梳理“督亢”的相關曆史文獻,對“督亢”在不同曆史時期出現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進行全視角審視,并結合田野調查對“督亢”的曆史流變進行了全鍊條梳理,對“督亢”文化符号的形成、發展、演化、流傳進行了史學層面的深度解析。

  “督亢”作為一個古地名,不同的曆史時期具體的地望均有所不同,結合正史及地理志記載,“督亢”作為一個古地名,其最初出現是在戰國時期燕國後期,其在文獻記載中最初以“督亢圖”的形式出現。至漢代,遂有“督亢亭”這一基層地方建制出現,東漢時期起到了基層治安與館驿的雙重職能,其大緻方位是在今河北涿州東南處,漢代之後唯一的一次增修出現在明穆宗隆慶年間,清世宗雍正年間僅存遺址,但在清代前期“督亢亭”以景觀或旅館的形式繼續存在。

  “督亢”作為古地名,應在今河北涿州市東,跨涿州市、固安、新城等縣界,這一觀點基本得到史家的認同。“督亢”之地之所以為秦王所垂青,并由之而引出悲歌慷慨、壯士别離、勇刺秦王等諸多故事,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秦王對“督亢”的濃厚興趣。秦王何以為之“垂涎”?當時的天下形勢為“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于燕”,在趙國滅亡後,秦國的兵鋒直指燕國,但秦國勞師遠征,戰争糧食的補給極為困難,要是能夠得到“中有陂澤,周五十餘裡,支渠四通,富灌溉之利”的“督亢”,無疑可以使秦國在征伐燕國戰争中獲得豐厚的糧草補給,從而為秦國吞并燕國增加勝算,秦王一統中華的霸業也可加速。所以,秦王在接見荊轲的時候,對膏腴之地“督亢”情有獨鐘,最終導緻“荊轲刺秦”的悲壯上演。“督亢”地區土地肥沃,對于秦燕兩國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以至于在春秋戰國時期幾與兩國的國運相連,演繹出諸多故事。秦國一統華夏當然不會因為一個“荊轲刺秦”的曆史插曲而中斷,但是透過曆史的故事無疑可以窺見“督亢”之地的豐饒。以緻,在後期的曆史演進中,“督亢”除作為一個古地名出現以外,更多是作為土地膏腴之地的代指,多被史家提及,見諸文獻。

  該書作者認為,作為膏腴之地的泛稱,“督亢”這一泛稱概念形成于西漢時期,唐宋元時期以來各個階段各類文獻均有關于“督亢”“膏腴”的記載,“督亢”作為膏腴之地的泛稱在唐代之後不斷被提及,其中不乏域外文獻。雍正年間京南區域、畿南諸河、永定河區域水稻種植的朝野争議與“督亢”區域稻作文化的長期興盛密切相關,雖然這一時期“督亢”已成為故地,但提及的核心意指依然是土地的肥沃、水資源的利用。回溯曆史不難發現,京南區域、畿南諸河、永定河區域水稻種植時興時廢,“督亢”一詞的提及頻率也與稻作農業的興衰産生多樣化的“共振”,“督亢”直接或間接地被提及或可認定是河北平原區域不同時期稻作發展時斷時續的體現。

  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作者得出研究結論,“督亢”文化包含的兩方面内容共同促成了“督亢”這一文化符号的形成與流傳。

  該書是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京津保聯動發展研究院主題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該書作者崔玉謙,是中國史博士、博士後,中國語言文學研究在站博士後,研究方向是唐宋史、文獻考訂,近五年來先後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64批)、河北省高層次人才項目、河北省發展課題、河北省高等學校青年拔尖人才項目等課題。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網)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齊澤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