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家中大米長蟲的現象,可以說這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對于大米生蟲的問題肯定會有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疑惑:這些大米平時都用袋子密封裝着,這些蟲子是怎麼進去的呢?另外米袋中如此幹燥的環境,連水都沒有,它們又是怎麼生存下來的?那麼這裡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米蟲的這些奇怪現象。
米蟲是如何憑空出現的?
米蟲是我們對這種蟲子的俗稱,這些蟲子實際上叫做“米象”。如果你仔細觀察它的長相,就會發現它長着一個常常的鼻子狀結構,和大象的鼻子相似,也就被稱為米象。
米象的生長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别為卵、幼蟲、蛹和成蟲。成年的米象蟲體長大約為2.5-3毫米。在不同區域生長的成年米象,每年對應的繁殖次數也不一樣。在北方由于氣溫較低,米象每年一般繁育2-3代。而在溫度以及濕度較高的南方,其每年繁殖次數甚至可以達到7-8次。
米袋中之所以會出現米象,大部分的原因其實就是米粒中已經存在蟲卵。米象在産卵時,會首先利用口器将米粒啃出一個洞,然後一次性将幾十甚至上百顆卵産在洞中,之後它們還會分泌出黏液将米洞密封住。這種含有蟲卵的米粒空洞并不大,在肉眼下幾乎無法分辨,正是由于這些大米中混有了這些蟲卵,後期大米中才會憑空出現米蟲。
另外米象蟲卵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一般來說這些卵在産下後的3-4天内就會孵化,孵化後的幼蟲就會在米粒中生長至化蛹階段。在蛹内幼蟲會開始羽化形成蟲,然後鑽出米粒。從蟲卵到成蟲,整個生長周期約為2個月,變為成蟲的3天後,米象即可再次交配并繁殖,這也是為什家裡米袋中的米蟲總能源源不斷的冒出來。
當然我們在家中看到的米象僅生活在米袋當中,實際上在自然界中,同樣普遍存在米象,我們家中大米“長”出的米象很有可能就是它們的後代。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米象其實是能飛的,在田間地頭,野外的米象就會飛到水稻的稻穗當中進行産卵。
米象對溫度比較敏感,一般在每年5月到10月是米象的活躍期,而這個時期,正是每年兩季水稻的收割時期。收割後的水稻在經過去皮之後形成大米,大米在經過一定的處理進入市場銷售,而我們在市場購買的大米中,其實就很有可能包含着米象蟲的蟲卵。說我們吃的每碗飯,都可能有它們的蟲卵其實都不為過。
雖然這些蟲子看起來會讓人不舒服,但不必害怕,因為米象不會對人類造成直接傷害,它們既不會傳播疾病,也不會叮咬人,本身也無毒。在我們清洗大米時,這些蟲子以及被啃食過的米粒密度會比水小,一般都會浮在水面上,清洗相對來說還算比較方便,另外米粒中的蟲卵在蒸煮過程中也會完全殺死,因此即使食用了也完全不必擔心。
我們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那麼米蟲似乎一輩子都沒有接觸過水源,難道它不會渴死嗎?
實際上米象也和其他動物一樣,都離不開水分的滋養,但由于本省米象的體型較小,并且身體還披着堅硬的外殼,體内蒸發和消耗的水分不多,因此米象對水分的需求較小。而這少量的水,其中一部分來源于米粒中含有的水分(雖說買來的大米看起來很幹燥,實際上還是含有一定的水分),另一部分則來源于空氣中的水分。這兩部分的水分補給就足以讓米象度過它的一生。
如何預防與處理大米生蟲?
由于大米生蟲主要是來自米粒中的蟲卵,因此我們個人沒有辦法從源頭進行消滅。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大米生蟲呢?
首先米象的耐寒能力較差,氣溫低于15℃時,成蟲便會開始越冬。長時間處于5℃以下時,便會逐漸被凍死,因此我們可以将大米放在冰箱的冷藏櫃中進行冷藏一段時間,一方面在低溫下可以殺死成蟲,另一方面蟲卵在低溫下也會部分失活。所以把大米放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時間是一個比較方便和實用的去蟲手段。
另外我們在購買大米時,盡量購買比較新鮮的大米,在家中存放大米的區域保持陰涼幹燥也能減少米蟲滋生的情況。
總結
總的來說大米中的米蟲并不是憑空産生的,當大米還是水稻長在地裡的時候,米蟲就咬開稻谷把卵産在裡面。即使在把水稻加工成大米的過程中,成蟲死了,蟲卵還會在米粒中,隻是當這些大米被買回家中後逐漸孵化了。不過這些米蟲和蟲卵對人體并無危害,但它們的繁殖會食用大量糧食,給我們造成損失,所以我們還是要采取手段預防米蟲的産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