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有沒有必要去供銷社

有沒有必要去供銷社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0-04 04:49:00

來自安徽的吳師傅,1986年入職供銷社,向我講述了他在供銷社工作的真實經曆和感受:曾經無限動力,最終停薪留職,無奈自謀生路。分享給讀者朋友們。

一、懵懂和興奮中入職

我家子女多,兄妹有6人,家裡負擔較重,一直想着能早點給家裡分憂。1986年12月的一天,父親來到我高中的學校,把我從課堂上喊出來,跟着走,說單位招工,給我争取了個名額,是鐵飯碗,我就在興奮和懵懂中成為了一名有固定工作的供銷社職工,剛剛進去做學徒,工資是29.5元,加上值班費啊書報費啊糧食補貼啊啥,能拿到48.5元一個月,當時挺滿意的。

供銷社一般都有好幾個門市部,如日什(讀雜)櫃組、百貨櫃組、針織櫃組、化肥磷肥櫃組(是國家專賣)、生産資料櫃組。一般日雜百貨針織在一個門市部,生産資料單獨作為一個門市部(農藥、農具等),化肥磷肥單獨作為一個櫃組或者門市部,有好幾個倉庫。

有沒有必要去供銷社(曾經無限動力最終黯然離職)1

二、積極學習業務

我入職後,很認真地鑽研學習,賣貨,盤點,做報表,算盤打得特别溜,單位的領導以及師傅都特别喜歡我。那時候,交通不太發達,偶爾進貨去到有公交的地方要走十幾裡的山路,進貨多的時候雇用拖拉機拉回來,貨物少的時候隻能肩挑手提,十幾裡的山路,一個多小時就到了,雖然路途艱苦,但是心裡充實,也很有幹勁,也充滿希望。

三年後轉正了,工資調整到55元一個月,加上其他的補貼一個月工資是89.5一個月了,雖然幾十塊錢,那時候完全可以算得上不錯的收入了,轉正以後的1990年四月,工作調到另外一個分社,因為中心供銷社的領導知道我業務能力不錯,安排比較重要的崗位,化肥櫃組的收款開票工作。

那時候的化肥尿素都是國家計劃供應,相對于市場上來說價格比較低,要先發給農民計劃化肥尿素票,然後農民家庭再用化肥票加上現金來供銷社購買,當時記得尿素是80斤一袋,價格是23.64元。計劃外的肥料私營賣的是差不多48元一袋吧。因為化肥票是根據農民家庭田地和人口來計發,所以每戶人家發的票也就是十幾斤啊幾十斤不等,來購買的時候要換算成每斤多少錢,十幾斤或者幾十斤各多少錢,當時是用算盤計算。

剛剛到新單位第一天,單位領導都在我後面看着我收款開票,因為集中供應,購買人多的排隊,人山人海,我有點緊張但是也不驚不乍,熟練操作,幾分幾毛幾塊的計算,一天營業收入達到了九千多元。現在看這個數據不多,那時候可是很大的一個數據和款項,找零都幾分幾毛的,很麻煩。就這樣一天下來我總結報表,收入一分錢不差。領導們都翹起來大拇指。說,太棒了。

有沒有必要去供銷社(曾經無限動力最終黯然離職)2

三、參加供銷社的抗洪搶險

1991年安徽發了大洪水,我的單位所在地也被淹了,大水有在門市部的地面就有膝蓋以上的深度,大水來之前,單位新收購農民的油菜籽有四萬多斤,要是泡了那就麻煩了,損失巨大,我們四個小年輕,趕緊把菜籽裝包上車,光着膀子幹了一天,臉上、全身都是灰,隻能看見眼睛眨呀眨的,等運完以後,我們癱坐在地上半天動不了。

後來雨越下越大,水位越來越高,門市部裡還有幾十噸劇毒農藥,不能休息啊,我們幾個又把農藥一箱一箱地搬到門市部的櫃台上,碼放起來。當時已經沒有車子敢過來運東西了,怕被洪水擋住走不了。街道上鄉政府的人在督促農民撤退,那個情景,電影裡看過,就像逃荒似的,老的老,小的小,拉着牛,趕着牲口,背着鍋,馱着包袱,現在想起來還是心酸。

半夜的時候,洪水上來了,單位的房子是磚混結構,倒不用太擔心,我們睡在用木料紮起來的木筏上,上面用塑料布帳的擋雨,街道上隔壁和遠處不停的傳來居民家房子倒塌的聲音,此起彼伏,就和小炮仗一樣,一夜不停,一夜無眠。天亮了,看着洪水已經快到小腿肚子了,隔壁一家居民的房子倒塌了,砸在我們倉庫的外牆上,牆壁裂開好大一個縫隙,差不多兩個手指寬吧。我一看不行,那個倉庫裡面還有好多沒來得及運出來的雖然不怕水泡的貨物呢,如果房子倒塌那就徹底毀了,我喊幾個年輕同事,我們把貨物搶出來吧,幾個同事毫不猶豫地一起幹起來,水還在漲,牆的裂隙也越來越大,單位的領導和老同事強行要攔下我們年輕人,不讓我們再去冒險,但是我們還是叫一腔熱血,也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吧,還是毅然把所有貨物強運到院子裡。那時候的我們,真的是熱血澎湃的時代。在那次抗洪第一線中,我們幾個年輕人受到了表彰。在洪水裡駐紮兩個多月,堅守崗位,值班守護單位财産,洪水不下去,我們就不回家。

四、呆不下去的供銷社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了,92年我結婚了,93年女兒出生了,經濟上越來越緊張了,單位的效益卻越來越差了,月收入隻有120元左右,實在是不夠家用。雖然單位領導和組織上有意提拔我進班子做管理層,學習會計,但是我沒有辦法留下來,收入太低了,工資也無法保證按月發放了。可是孩子還在等着奶粉錢啊,沒辦法,1993年年底,我不得不辦理留職停薪,把嗷嗷待哺的女兒交給六十多歲的父母,去了溫州,當時是我老家打工的人回來說那裡錢好掙,所以才大着膽子離開供銷社自謀生路。

編者按:供銷社的改革,源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是從計劃管理生活資料、生産資料全部轉為靠市場自發調節,這一轉軌是必然的。但在轉軌的過程中,職工安置和再就業卻是一個巨大的陣痛,使曾經的供銷社職工不得不到處打工、做小生意。他們中有少數成功的,但更多的是在艱辛中勞作。此以為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