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白居易有着“志在兼濟”的為民請命偉大理想,寫下了《秦中吟》、《新樂府》等偉大的諷喻詩作;也有着“獨善其身”和“明哲保身”思想。随着政治環境的日益險惡,為避免牛李黨争之禍,他給自己安排了一條“中隐”的道路。這就是不做朝官而去做地方官,以地方官為隐。因此他力求外任,這首《暮江吟》就是作于詩人赴杭州刺史的路上。是作随口吟出,直率自然,格調清新,反映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和愉快。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寫紅日西沉之時的江水。用”一道“來寫陽光,說明陽光已經不像初升的時候縷縷照射,而是漸漸消退了它的光芒,隻剩下最後一點力量在燃燒自己;”殘陽“用一個殘字,說明此時的太陽不在是圓圓的高照,而是在西沉之際被白雲遮住了部分身影,”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而用一”鋪“字,則寫出了”殘陽“已接近地平線的情景,此時,陽光似乎貼着水面照射過來,用一”鋪“字,極為形象。同時兼寫了落日的柔和平緩,給人以安靜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是寫落日夕照下的江水的顔色,因日色不足已經沒有了白天的力道,故而無力讓滿江之水溢出波光粼粼的色彩。江水的漣漪因日照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受光充足的部分,呈現出一片”紅“色,極顯落日的優美;受光較少的部分。則以江水的碧色示人,也不失一種自然和親切。詩人沉醉在這無邊的江水和無邊的美麗之中了,忘卻了時間,也忘卻了自己。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不知不覺中,已經是新月初升。沒有了落日的餘晖,新月的朦胧同樣讓人陶醉。看,清冷的露珠灑在草叢中,宛如一粒粒透亮潤潔的珍珠,泛出動人的光澤!而此時天空的那一彎新月,是那麼像一張精巧的弓!天上地下兩番動人的景象,被詩人壓縮在“露似珍珠月似弓”這樣七個字中了!詩句似乎也呈現了一種特有的光澤和精巧了。
詩人即是用“可憐九月初三夜”這樣一句寫時間的詩句,成功連接了紅日西沉和新月東升這兩段時間的景物,其文學功底之深厚,藝術概括能力之強讓人欽佩。
其實美好的景物無處不在,隻是你沒有發現而已,或者是發現了卻無詞來形容它,僅僅感歎一聲:“哇,太美了......”
學習詩歌,除了從字詞間還原曆史人情,了解社會人生,還更是在學習表達和接受思想的能力,想象一下,在你情感極豐富的時候,千思萬緒都湧到了喉嚨口了,卻不知道怎麼說,還是挺難受的。
分享中國詩詞知識,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一起每天學點古詩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