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為啥被背叛?呂布,《三國演義》中的名将,卻又被戲稱為“三姓家奴”三姓為誰?丁原、董卓和王允是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呂布為啥被背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呂布,《三國演義》中的名将,卻又被戲稱為“三姓家奴”。三姓為誰?丁原、董卓和王允是也。
甚至有人把呂布和他義父們的恩怨情仇,總結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方天畫戟,專捅義父!”
但羅貫中寫人何其之活,老版《三國演義》将人拍得又何其之立體。我們看到,在這些作品裡面的呂布不是簡單地背信棄義、忘恩負義的形象,甚至在一開始,還頗有幾分分辨善惡的血性。
壞就壞在“有勇無謀”這四個字。羅貫中給呂布安上這四個字,已經點出呂布的命運,即大人物把他看作一把好槍,小人物用三寸不爛之舌把他忽悠的颠倒是非。
今天,我們就借着老版《三國演義》裡董卓差遣李素說服呂布來投這一幕,來分析一下呂布的總是認賊作父的原因。
李肅借着自己同鄉的身份跟呂布套上了近乎,直接二話不說,先送赤兔寶馬。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哪怕是同鄉也不可能直接将赤兔這樣名貴之馬拱手相送。送馬,必有所求,送寶馬,所求必将更甚。可呂布的無謀在此刻展現:他沒問緣由,先收此馬,并将自己的喜愛和喜悅毫無城府地展露于外。這便給了李肅可乘之機。
李肅先稱頌呂布英勇之姿,然後自述己職已是虎贲中郎将,更是直接問道呂布現今官居何職,是否得意。呂布自知自己武藝遠勝面前的同鄉,但隻在丁原手下混得帳前聽用一職。與李肅一比較,呂布就為自己腦補了一個為丁原所待不公的形象。李肅“是否得意”一問,更是讓呂布與丁原嫌隙更生。
挑撥離間,這是李肅之謀;沒看出這是挑撥離間,這是呂布之無謀。
李肅故意在呂布前多次提及丁原,看到呂布對其不滿之态,便知自己已是離間成功。他知道自己的任務是說服呂布棄丁原投董卓。要做到這個任務,首先是勸呂布棄丁原,然後是說服呂布投董卓。前者離間足以,不難。難得是後者。
董卓身為西涼刺史,本是應召進京清君側,但他專橫跋扈,懷篡逆之心。滿朝文武,包括丁原帳下的呂布都知道他的狼子野心。所以,說服呂布投董卓便是說服他背漢投賊,難!但難不倒李肅。
要說服呂布投董卓,隻需為董卓正名即可。東漢末年,儒家的名教已經被亂臣賊子們玩得出神入化,李肅自然精通此道。
一正名,認賊作父變成了棄暗投明。
“賢弟,你隻知其表,不知其裡,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也。當今,天子懦弱不足以威懾群臣,滿朝文武,誰人心中不知?而陳留王精明強幹,聰明好學,強天子百倍,滿朝文武又有誰人心中不曉?人人心中皆明,而人人口中皆不說,這是為何矣?無非是怕負不忠不孝之名,怕擔亂國篡逆之罪。天子懦弱則好欺,天子精明則難逢。滿朝文武明裡是做忠臣,暗裡則是為己,有誰真正是為國家社稷着想呢?董公則不然,他敢講他人不敢講之言,敢言他人不願言之語,敢負不忠不孝之名,敢擔篡逆廢主之罪!董公之心何其光明,董公之行何其磊落!”
三言兩語,就把董卓廢帝立威之舉說成為漢室肝腦塗地,像極了前幾天葉檀老師的救贖擔罪之語。
此話一出,呂布便信上三分。呂布投董卓,也是十拿九穩了。
從這個勸說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呂布不全是背逆之心,也有為漢室的抱負。隻是此子太過有勇無謀,因為勇,總是被老奸巨猾的人惦記,因為無謀,總是被說服得颠倒黑白,不分是非。
怪不得呂布是“三姓家奴”,因為他總是被用槍的人惦記,當成了槍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