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父母是娃娃最好的啟蒙勵志語錄

父母是娃娃最好的啟蒙勵志語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7 05:23:02

父母是娃娃最好的啟蒙勵志語錄?我看了一下,群裡分成兩大陣營,一大陣營是焦慮型的,另一大陣營是淡定型的,中間的比較少我看到出來一個很焦慮的人,馬上有淡定的家長站出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父母是娃娃最好的啟蒙勵志語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父母是娃娃最好的啟蒙勵志語錄(克服焦慮的十二字真言)1

父母是娃娃最好的啟蒙勵志語錄

我看了一下,群裡分成兩大陣營,一大陣營是焦慮型的,另一大陣營是淡定型的,中間的比較少。我看到出來一個很焦慮的人,馬上有淡定的家長站出來。

大家互相幫助,互相撫慰,抱團取暖,也把自己學到的感受到的講出來,用這些互相鼓勵打氣,群裡面有這種正能量特别好,我也感覺欣慰。有時間我會重點解答家長提出的疑難問題。希望通過我的講解,家長能做出改變,孩子都能慢慢好起來。

看到一個最焦慮的媽媽,最糟糕的孩子率先走了出來。我看到她在聊天記錄裡說的,自己為了不說話,不去幹涉孩子,用膠帶紙把嘴粘起來。看到這裡,我忍不住淚流滿面。你看一個媽媽為孩子,能做到這樣,她也沒聽多少課,因為她時間緊,每天辛苦地工作,掙錢養活孩子。

她學習的時間比較少,私底下跟我有交流,你說什麼她就聽什麼,這麼簡單地聽話照做,然後孩子從暴躁狂怒的狀态變成今天正常上下學這樣子,我也感覺很神奇。

這就足夠了,很多人印證着我方法的正确性,我更有信心了。有位家長問我,你那是什麼體系的?我學了很多,經曆過,看了很多書,心理學各種體系都學過,也考取心理咨詢師證書。

我說沒有什麼體系,你盡管聽就行。聽了你覺得行就留下來,不行就退群,我沒有什麼體系。

我也給你說不出我在講什麼,我已經講過的,你聽就可以。真是這樣,我不是要用什麼體系來武裝自己,不是說我們要成為一個專家,成為一個鬥士。

不管是哪一種體系,它的核心一緻,都是正面管教,家庭環境,夫妻關系,家庭排序這些。核心就一個,首先你要接納孩子,要有一個好的家庭關系,好的家庭氛圍,在這個環境裡孩子需要我們去允許接納。

然後他慢慢再次長大。在重新長大的過程中,我們要給他制定一些規則,給到他一些心理護牆。我就把這些東西綜合起來,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曆,教家長們怎樣落地。

如果你覺得有用就聽,沒用你就不聽,就這麼簡單。頭條裡有位家長一直問,你的群是怎麼回事,我跟他說,我的群就是我經常講課,在線答疑,還有很多家長在裡面一起讨論這樣的。

事在人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這些事情縱然有着千變萬化,但大體有一緻性。現在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基本的都一緻。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其實也一緻,我現在講的就是我們家長要去做的這些。

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你願意跟我私聊,我會盡心盡力地用我所學的,還有體驗到的,還有根據許多家長和孩子總結到的跟你講,從心理學層面去給你解疑答惑。

今天要講的克服焦慮的十二字箴言,就是十二個字,要記住這十二個字。焦慮是一種什麼東西?焦慮不等同于精神病,焦慮是神經官能症引起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打架,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交感神經的抑制。

總的來說是這些,我不多贅述了。拿我們孩子的情況來說,孩子身體難受,這種情況如果沒有辦法克服,嚴重了它會影響到人的學習和生活,受影響後怎麼辦?

我們有一個适應的方法,就是我一會兒要講的。大家不要太妖魔化這東西,其實我們家長了解了很多,從頭條上也好,各個自媒體,各種各樣的書籍了解了很多。我發現家長把焦慮和抑郁,尤其是青少年的焦慮抑郁和精神病混為一談。

頭條裡有位媽媽,很多人在給她評論點贊,她的意思是說小孩一定要吃藥。她的孩子就是因為斷藥,因為吃藥斷藥,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後果很嚴重了。她說孩子是抑郁症,我從她的描述中看到根本不是抑郁症的事。她說孩子是雙向情感障礙,我說連雙向都不是,妥妥的一個精神分裂症。我們和這些不沾邊,不是這樣的情況,很多人把精神分裂和青少年的焦慮抑郁渾為一談。

當然,青少年抑郁焦慮中有極個别的早期精神分裂患者在裡面,但絕對很少。不是說由焦慮抑郁發展成一個精分,甚至連人都不認識了,這個概率是很小的。如果後面發現是精分,可能是早期診斷錯誤,本來就是精分,表現不明顯而已。

我沒聽說哪個抑郁症患者是不認識人的,這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區别,就是自知力,精神病患者是沒有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的,而抑郁和焦慮是承認的。

有家長說,哎呀,我的孩子就不肯去看,不承認他有病。這是兩碼事,我們的孩子處在青春期,有的孩子連焦慮抑郁都不是,他就是一個青春期的叛逆,《媽媽的悔過書》裡面講,人大腦發育有幾個階段,他就處在那個混亂的階段,處在那個哺乳腦的階段,他就是非常的暴躁,怎麼說呢?這個前額葉發展還不成熟,發育還不成熟的時候,他就是缺乏一些理性,但是他又向往獨立,在這種矛盾沖突下,他就産生各種不尋常的行為。

孩子的不尋常的行為,其中包括撒謊這些什麼的。這種情況他不承認自己有病。你說我帶你去看看吧?他非常清楚,為什麼要看我怎麼了?然後就不去。還有他本身在跟你置氣,加上他有一點抑郁,這個時候你讓他去也是不去的。

還有病恥感,他不願意扣上抑郁症這頂帽子。雖然他隻是一個中學生,但在這個網絡上早就查詢了自己,自己的各種症狀,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他也害怕,所以不願意去面對。

他不去和精神病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有着本質的區别。精神病人屬于自知力的問題,就是在别人看起來思維清晰,說得頭頭是道,但他就不承認自己有病,他說的實際上都是無厘頭的東西。

接觸的時間長了,你才能發現。

我記得和同學去看望我的好朋友,他躁狂住院的時候,我們去看他。我對那個地方很熟悉,而我的同學不熟悉。進去之後,他問這個人怎麼了,那個人怎麼了!意思是這些人看起來沒什麼問題,都很正常。然後我朋友就給介紹這個病人怎麼了,那個病人怎麼了。

然後同學就說奇怪了。真正的精神病人不是你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在醫院裡,她說哪個看起來都不像有精神病,和常人沒有區别,憑什麼被關在這裡?!出了精神病院,看到大街上的人,她拽着我說:“我怎麼覺得大街上每個人都有問題?!”你看就是人的暗示和認知在去了一趟精神病院後發生了變化,感覺特别有意思。

所以說孩子們青春期的焦慮抑郁,大夫也是靠着一些量表,孩子的現場表現,和外國人研究的一些經驗綜合來判斷,并沒有嚴密的診斷标準,說你就是焦慮,那樣主觀性太強。我們不要迷信那個,也不要迷信網絡上那些,有些東西會把你吓壞,讓你覺得孩子就該住院了,不住院的話這輩子都完了,這樣下去不得了?!

那位媽媽說她的孩子因為吃藥了,一次比一次嚴重,最後誰都不認識了。打人罵人簡直就瘋狂了,就是一個瘋子的狀态。

她說孩子是抑郁症,這絕不是抑郁症,抑郁症的人隻會傷害自己。抑郁症是讓自己痛苦的疾病,而精神病才是讓别人痛苦的疾病。

又有家長說,我的孩子讓我也很痛苦呀,但是你的痛苦遠小于他的痛苦,這一點你要清楚。

你的痛苦和他的痛苦不一樣,你是很表面的痛苦。他是一種身心的,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那種,我們常人無法體會的痛苦,還有人說焦慮是性格問題。我就是講這麼三個,一個是焦慮是精神病,那肯定不是的。還有人說焦慮是性格問題,就是說基礎人格不對,隻有他的性格發生了反轉,這個人才有可能好,這也不對。

因為性格本身就是各種各樣的,我們的孩子大多數都比較内向敏感,這個确實存在。

生物學上的原因,就是他屬于高敏感的孩子,一個人聰明才會敏感,敏感的人是聰明人,很鈍的那種一定不聰明,但是很敏感的人肯定聰明。

我們的孩子都是聰明善良的,這樣的小孩兒很顧及别人的感受,最後就成這樣。家長就又開始找原因,我孩子就是顧及别人感受,要不是那個同學什麼,要不是那個老師怎麼怎麼樣,這是不對的。他最顧忌的是你的感受,不是老師同學的。

最初他一直維護你的感受,維護你和他的關系。你們之間的關系模式,他不能适應。在和别人有關系的時候,才發生了這種焦慮,就是在自己沒法應對的時候産生恐懼。

心理緊張造成身體的難受,讓他無法面對學校這個特定的環境,他退回到家裡了。開始是在這個家培育成這樣的性格特點,才造成今天他這個樣子。我們一定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就是從我們自身去解決這個問題。還有身體的因素,這個身體的因素就是剛才說的高敏感度,從中醫的角度講,他的肝、脾、腎,還有他的胃都有問題的,為什麼有的人會心悸?盡管說這是一種假象,但他表現出嘔吐、胃疼這些,還有皮膚癢,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的人骨骼疼痛,什麼樣的都有。這些東西必然和身體有關系。心理學上講身心一體,身體和精神是一個整體互相影響,我們不能把它割裂開,說就是精神問題。在這個人身體上發生的事和他的精神狀況是一體的,不能分開說。

我一直很贊成我們家長用中藥,還有針灸去給孩子調理。因為針灸很安全,它沒有藥物的副作用。隻要是熟練的針灸師傅,不會造成什麼危害,比如你們擔心的紮到肚子,會把腸子紮破内髒什麼的,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

還有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原因。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睡眠。和身體有關系的和吃食肯定有關系。飲食上面要注意,很多的孩子,本身就手腳冰涼,但他又容易燥熱,還特别貪涼,他喜歡吃涼的東西。其實這些都不正常,他願意吃冰棒、冰激淩這種冰的東西,他表現出很熱,可手腳是冰涼的,那這是一種外寒内熱。

就像張大夫給孩子紮針的時候說,你想吃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你的病。她也特别願意吃路邊攤,煮串炸串烤串這些,然而她也貪涼。可紮完針以後,她對這些東西不想了,不香了,在路邊,從那過去她會捂鼻子,特别反感那個味,再也不吃了,這個特别奇怪。

這就是應驗了張大夫那個話,她說那個時候是你的病在想那些東西,而你還要給他提供這些,這個病在想這些東西,你給它提供,你就把它養大了,把病養大了,病就一點一點的吞噬你。

我們現在必須要想吃什麼,我們就不吃什麼了,合力把它趕出去,用針灸合力把這個病魔趕出去。慢慢你就會恢複一個正常的飲食,這就是改變她的飲食習慣,還有生活方式,比如你很嗜睡,你脾虛濕氣重,那你就會非常懶,不好動。把這個病魔趕出去,你慢慢也好動了,生活方式就産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樣慢慢就好起來了。

還有就是思維方式的改變。我們為什麼每天進行的三件好事的分享呢?其實是在改變思維方式。有的人說我怎麼找不到一件好事?其實事情每天發生的就那樣,表面看來它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換一個角度去想,它就成了一件好事。

今天早晨有位媽媽說,孩子一夜沒睡,她感覺到特别崩潰。而且她還問孩子晚上睡了嗎?孩子說睡了。但是她看到的孩子一夜沒睡,她就特别崩潰。她崩潰的理由是因為孩子對她撒謊。我在底下也解釋了,可能有人沒看。用這個舉例子,就是說你反過來想一想,孩子多顧及你的感受啊。

他一夜沒睡,知道媽媽會擔心,知道他沒睡的話會擔心,所以他撒謊說他睡了,而且睡得很好。這樣一想你是不是就很安慰,還會從心裡心疼這個孩子不能睡覺,睡不着,你會非常心疼他。而且他跟網友,你看出來他是跟網友聊了一夜,這個也很幸運啊,你的孩子睡不着,還有人陪他聊天,不挺好的?你從這個角度想事情,你一下就釋然了,這就是正向思維。在這種心态下,你才能看見孩子,看見他的痛苦。

然後去理理解他,之後才能真正的接近他,達到相互信任的關系。關系好了之後,孩子為了讓媽媽安心,也會好好的睡一覺。而且媽媽對他發自内心的關心,會讓他很放松,這有利于他去睡覺,睡着就非常好了,這是正面的。你一個正向的思維會把事情引向正向。

如果你感覺崩潰,你會忍不住,嘴上沒貼膠帶,忍不住吼,你怎麼還騙我?你一晚上不睡罷了,你跟别人聊天能一聊一個晚上,還騙我說睡覺了?!

你想想孩子會是一個什麼心情?他不睡覺很痛苦,不是說他興高采烈一晚上沒睡。即使是興高采烈,一晚上沒睡,我們也應該為他感到高興。他終于可以高興一天了,處在這樣痛苦的階段。你要是進去訓斥他的話,根本就離題萬裡。他會認為你根本不懂他,會把你推得遠遠的,甚至關上心門,永遠不想再看見你。

這樣的話事情就沒辦法解決,孩子會越來越嚴重。就像你擔心的黑白颠倒,玩遊戲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最後一直這樣下去。這對他沒有好處,會發展的越來越嚴重。最後肯定不得不去專科醫院,不得不吃藥甚至住院。

但你換一種方法就不是那樣子。焦慮是不是能夠用意志力克服呢?我跟孩子相處的兩三年,剛開始我也在鼓勵孩子用這個,就說這個情況來了,就說我不怕你。這也是有位老大夫跟我說過,我不怕你。就說這個難受勁來了,你去這樣想也行。如果你很緊張地跟它去對抗,心裡想我就不怕你,你來吧,你會緊張會更難受。

焦慮它不是靠毅力能夠克服的,你試圖戰勝它,試圖用意志力去戰勝它,它就越強烈。這個東西就會在心理被強化。

昨天媽媽問我她睡不着怎麼辦?躺在那兒什麼翻來覆去的。如果你躺在那想,我今天就不睡了,千萬不要睡覺,我怎麼也不睡,這樣的話,興許一會兒就睡着了。

所以你不要試圖跟它去對抗,你越對抗在内心就越強化了這種東西,它就會越嚴重。那我們講怎樣幫助一個人适應這種焦慮?我們陪伴接納孩子就可以了。像一去上學就難受的不行,這些基本上可以判定為焦慮,單純的焦慮。

當焦慮來臨的時候怎麼辦?其實就十二字六個詞。放松适應休息,談話樂觀轉移。這些我都講過,今天就是總結梳理一下。

幫助到孩子放松,怎麼放松呢?就是全身的放松做深呼吸。症狀來臨的時候,你就坦然的。在精神焦慮的自救那本書裡有“飄過”的概念,就是症狀來了的時候,你就在心裡想啊又來了,那請馬上飄過吧,你不要在我心裡紮根,你飄過,就像我腦袋上的一片雲,你來了,想一下這個畫面,讓它從頭上飄過去就行了。你就這樣去想,真的管用。

因為這本身是精神意念和情緒的東西,很虛幻的,你要用這種虛幻的辦法去克服。如果我們一定要用克服這個詞的話,這就是一種克服的辦法。你迎接它,然後讓它飄過,不要停留在你這兒不動。

你不去關注它,不去對付它,它就不會停留就會飄過,就是說這種感覺很快就會過去,就是這種心悸,難受的感覺很快就過去了。

在學校裡,孩子可能突然發生這種情況。因為這個廣泛性焦慮引爆就是突然不知道怎麼了,就開始難受。你可能會問,同學說你了嗎?老師批評你了嗎?他說沒有。

那你怎麼了?突然就這樣,其實這時候不必去問這些,你隻要讓他放松就行了。你教給他一些辦法,做放松訓練,因為這個放松可以随時随地做,沒有時間地點的制約,可以找我要放松訓練的視頻,就是深呼吸,用身體的放松帶動情緒的放松。

你抛根問底問同學怎麼了,老師怎麼了,用不用媽媽去給你說說,這些都是強化。你就是沒有辦法,總想抓住元兇,然後想懲治這個兇手好讓孩子心理平複,其實沒有發生這些事情,他仍然會這樣,會痛苦,會難受。隻要有那麼一點,他就會難受。你要教他學會放松,如果他自己掌握了這個放松訓練,放松的同時去想象飄過,難受來了就會飄過。

我的孩子經曆過,我跟她這樣說過,讓她試圖去努力。後來她的軀體症狀是怎麼消失的呢?我也不能确定完全是哪個東西讓這個病消失了,但一定合力的結果。這個焦慮來臨,讓自己非常痛苦的時候,放松飄過的方法非常管用。

第三個是休息,放松這個辦法還能體現在這個幫助睡眠上。幫助睡眠,我們前幾天專門講過一節課。那會兒大夫才剛剛開始學中醫,我在她那住了一夜,我說睡眠不好,她給我做了一個放松的練習。就是要睡覺了,安安靜靜地躺在那兒,你就開始想我的那個眼睛放松。

我的眼球放松,眼皮,放松,頭發放松,你随着你心裡想這個放松的時候,你就放松一下,真的放松一下,這個時候你發現多數時候是不放松的。比如你躺在那兒,心裡想的時候,我的頭部放松,然後你就有意識的做一個放松的這個動作還真的也就去放松,你就發現你很多時候其實都是端着的。盡管是睡覺,你都是端着的,然後你說肩膀放松,他肩膀就下去,你想就行了。

躺在那兒閉上眼睛就是一個一個的細啊,頭發,鼻子、嘴巴牙齒一點一點的放松,全身的零件兒一點一點的放松。

你都讓它一點一點的放松,我的心放松,我的胃,放松,我的皮膚放松,就就這樣一個練習。然後你沒等你把這些搞完的時候,已經睡着了。如果你嫌這個麻煩,我這裡也有教你放松的視頻。

那個時候我就有這樣一種知覺,想原來我一直就緊繃着,盡管人躺在那兒,這個頭都沒有很放松的躺在枕頭上,是端着的,這不利于我休息。盡管睡了一夜,我也是背膀腰疼。這樣放松以後,起床後不是很難受,這個放松練習非常好。你可以自己練習,也可以給孩子做放松。

睡覺之前做這種放松,聽着催眠的音樂,促進睡眠的音樂。比如說水滴的聲音,下雨的聲音,然後你讓孩子這樣去想,或者你在跟前給他慢慢的這樣去說,他一會兒就睡着了。

有家長說,一提上學孩子就緊張,勉勉強強去學校了,第二天又會去不了。他就想不行了,得趕緊去醫院,不去醫院的話解決不了。我不反對去醫院,但在這個情境之下去醫院,你就抱着一個希望,就是希望去了醫院,醫生給診斷,吃了藥後他就好了,就能上學了。

這個前後沒有必然的聯系,不會這樣的。他能不能上學,我不知道,但是休息一兩個月就去上學,是絕對不可能的。

吃藥,除非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你可以去醫院診斷,可以去吃藥。其實我們大多數孩子經過診斷,也吃藥了,也折騰過好多,還是這樣子。

是什麼在起作用呢?我想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家長的改變。靠自我意志力克服不了這個東西,但是自己必須有一些方法,必須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下,尤其是孩子,環境對他很重要。

因為他還沒有長成,就像一個植物,他還沒有長到自己能夠抵抗風雨,有個風吹雨打,他就蔫了。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是養分,好讓他長大。

現在他處于停止生長的狀态,我們要做的是給足養分,讓他快快長大。不是藥真的能怎麼樣,當然有些是需要吃藥的,很多情況是需要藥物去治療的。

這個時候又有家長問我了,我這孩子是不是去看一看啊?去看一看未嘗不可,中醫也好,西醫也好都可以。我們剛才說的放松,還有适應其實都差不多,适應就是指我們要勇敢地适應這個産生焦慮的對象。

比如學校這個環境讓孩子産生焦慮,考試讓他産生焦慮。在複學之前的準備,我們要帶孩子去學校周邊轉一轉,多次帶他去學校周邊去看一看。

讓他慢慢接近他恐懼的目标,然後心裡慢慢适應。在複學差二十來天一個月的時候,你讓他親近書本,一開始他不看,你把這個書拿出來放在那兒。他會看着書,如果他能看着書不再緊張了,也是一種進步。如果翻開書看十分鐘并能堅持下來,這也是進步。

逐漸去适應這個東西,不是希望他打開書就能看上兩小時,做上一份卷子,完完整整做一張卷子,或者怎麼怎麼樣,完全是我們盼望的那樣。他可能把書拿出來,放在那好幾天也沒翻一下。

有的家長又受不了了,其實拿出來,能看那書,已經是在适應了。如果能翻一下,這又是一種适應。如果你和孩子關系好了,可以促使他去做這種事情。

哎,今天我們來看二十分鐘,孩子,媽媽在這做飯,你去看上二十分鐘。我是這樣督促她的,她就看了一會兒,過了很長時間,她過來了。孩子真的特别可憐,有一種讨好媽媽似的。

我也不知道她看沒看,反正過了四十來分鐘,她過來說媽媽過了多長時間了?我一看表過了四十分鐘,她說我已經看了四十分鐘了。

盡管她可能開小差,可能怎麼的,但我心裡堅定地相信她就是看了四十分鐘。我就說這非常好啊,明天我們再做兩道題,這樣的讓她适應這個東西,适應她害怕這個。

我用這種積極向上的東西影響女兒,她自己也會做出很多努力。她說晚上做噩夢,老夢見一個小女孩一轉一扭頭對她笑,這個小女孩經常出現在她的夢裡,特别可怕。

就是說在黑暗裡,她為了克服這種恐懼,就在我們樓下沒啟用的地下停車場,她拿個手機照路,就那麼走一圈。那個時候我也有點緊張,我說這孩子怎麼了?也像大家一樣有過疑惑。我說孩子是不是精神上出什麼問題了?

你說地下黑乎乎,什麼都沒有,一個人拿着一個手機照亮,萬一有點什麼,有小貓一下子竄出來吓一跳,她本身就是特别膽小的。其實我也觀察孩子,是不是竄出一隻貓會讓她吓一跳?

是不是比平時敏感度高,很容易紮一個機靈吓一跳。我的孩子就是這樣,她就是要克服這種小恐懼,就去适應那樣一個環境,這個适應和對抗是兩回事。

孩子怕學校就慢慢的去适應學校這個環境。有一個家長說孩子不能考試了,這孩子明顯就是害怕考試。那麼我給出的方案是他可以不不去考了。你不能這個時候勸她去考吧,去考吧,她去不了,她腿軟走不了,怎麼去呢?

你還可以這樣,說那我們就不去了。咱把卷子拿回來,你在家做,計時做一樣的,這是一個适應的過程。這次他做好了,會發現卷子沒有那麼可怕。原來在這個時間内他也是可以完成的,而且完成得不錯,這會減輕他面對下次考試的恐懼。

或者你鼓勵鼓勵,他就去了,有很多的這樣的不确定性。我跟你說拿回卷子試一試,你說這樣管用嗎?這樣行嗎?這樣有用嗎?你讓我怎麼回答?

我隻能說你可以試一試,覺得不可以就不采納,隻能這樣。

适應還可以把一個大目标,分解成多個小目标,讓他一點一點地去實現,适應大目标讓他覺得很難,比如完整做完一張卷子對他很難,他覺得自己根本做不了,看到卷就開始頭暈頭疼。你可以說,今天就做前面的五道選擇題。他做了後,第二天再做五道,一點點的分割這個目标。

這個任務他完成得很好,之後他内心會升腃騰起一種力量,會想這個我能做到,那第二天七道也應該能做到。這樣一點一點地增加信心,然後如期完成,他的信心也就一點一點增長起來了。

第三個是休息,休息的過程,比如他在玩遊戲也是一種休息。這就又談到一個老話題,就是我們要接納允許孩子。

最直接的休息就是睡覺。睡眠是困擾很多孩子的問題,為什麼困擾?因為白天他無事可做,爸爸媽媽上班去了,不上班你也走不進他心裡,你們也沒法溝通,說不在一塊去,所以他用睡覺來躲開你們。

白天躲着我們,晚上呢?晚上他更精神了,這個時候,他的一些網友同學有時間了,會跟他玩一玩,聊一聊。這對他也是一種休息,一種放松。

但是我們認為這是不合常理的,我們想要打亂他幹涉他。這個時候在你不幹涉的情況下,他才能慢慢恢複到正常。待你們關系好些後,你再去幫他調整。

你白天給他找一些事情做,有事情做了,累疲乏消耗了體力,他晚上自然能睡着。在睡眠的方面你可以幫他做放松練習,對睡眠有效。像泡腳艾灸這些,你能為他做的想到盡管為他去做。

這些本身有作用,也有你的愛作用在裡面,這個就不贅述了。還有談話,談話就是溝通,溝通是一種雙向的交流,不是你單方面的說話。一直以來我們和孩子的溝通都是單向的。你說哎我要跟你談談,你說這個話就是你要教訓他的開場白,你要對他進行說教的開場白。他會想我犯了什麼錯誤?在以往的思維中他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模式。你用這個來開場,他馬上會想到,這又開始了,他立刻頭大了,他開始頭疼了,你一說他就逃避。他不聽,你就來氣了,我跟你說話呢,你在那幹什麼呢?然後他爆發了,說我不要跟你說話,怎麼怎麼的,這又是一場劇烈的沖突。

這種不叫溝通,這是你單方面的說教。溝通是什麼?你要先認同他,說他感興趣的事情,慢慢展開話題,讓他多表達,你傾聽就可以了。

尤其這個時候,你要傾聽,不要打斷他。孩子有時候主動和你溝通,比如有位家長說,孩子去看歌劇,邀請他一起去看,但他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他不喜歡看這種東西,不得已他就敷衍去了,他坐在那兒看着,怨氣沖天,看着看着又怎麼了,完了孩子就發怒了。

有時候你真的需要裝一裝,不是裝而是真誠地想要探索孩子内心世界。他喜歡一樣東西,你要試着去喜歡去了解,這樣你跟他會有話題,你們交談的時候好有應答。

像群裡的ohh,他給為了跟孩子溝通,把二次元的遊戲,那種書還有電視劇看了無數,就是為了跟孩子有共同的話題。

我記得有次他說孩子讓他看一個什麼連續劇,他一看六十級還是多少?他說六十級呢,孩子一下不吱聲了,這,孩子從他這個話裡體會到,原來爸爸一直在忍着呢,這個讓爸爸感覺到很長很複雜。

其實等到你和孩子能順暢溝通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你特别喜歡這個,但媽媽已經喜歡不來了,你在這看,媽媽陪着你,媽媽做自己的事,媽媽可以看會書。

比如孩子看歌劇,我會一直陪着她在這兒坐着。但一開始的時候,你不能這樣。他邀請你看的時候,你認真去看,要很入戲的跟他去。因為他在看的過程中有一些好的東西,有意思的東西,他想和你分享。他渴望有一個人跟他一起享受這個。

你為什麼沒有那個耐心呢?你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事。現在孩子這個狀态讓你沒有心思跟他做這些,他都這樣了,連個學都不上。他在這看歌劇,還讓我陪着,我哪有那個心思?我現在還有那個心思?

你不要這麼去想,孩子現在能看歌劇也是一種享受,你不希望看到他快樂一會嗎?他能快樂一會不好嗎?所以你陪着他,你要有樂觀的心态,隻有樂觀的心态,他才能好起來。你不能時時處處讓他覺得,你因為他的事情,因為他不上學很生氣,很憤怒,很痛苦,很煩惱,很焦慮。

很多家長誇大這些感受,為了讓孩子知道,覺得他會可憐媽媽,然後好起來。你想讓他可憐你,誰來可憐他?這個時候他沒有那麼長的觸角,伸不到你那兒。看到你的感受,他會想到這麼長時間了,你裝了這麼長時間,現在他面前裝不住了。因為他不去上學,你就裝不住又開始了,又要回到原來那種模式了,好吧,那就回吧,他很痛苦的把門關上了。

他又開始晝夜颠倒,還有他覺得自己非常沒用,看我把媽媽氣成啥樣了,我還不如死了,我這個德行,活着還有什麼意思?他可能會向内攻擊。

你的這種種會把他引向絕望的境地。為什麼我一直說要保持樂觀的心态?原因就在這裡。怎麼樣讓自己樂觀起來?我們每天寫三件好事,這三件好事呢,如果它本身對誰來說都是好事,值得慶賀的事情,這很好。但也可能這不是一件好事,但你能從另一個角度把它看成一件好事,這是更好的。我們每天有人說找不出三件好事來,那是你的思維問題,因為你不能從一件事情中看到它好的那面。

好與不好都是你對這個問題的解釋,你用消極的解釋方式,它就不會好。你用積極的解釋方式,壞事也能變成好事。這個尋找好事,不是說它真正的就是一件好事,而是有時候壞事你換了個角度去看,它變成了一件好事。我們需要的是這種正向思維,你擁有了這個思維,就是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人,你的樂觀會感染到孩子。

你的孩子會同你效仿,你的家庭氛圍也能感染到他。他慢慢學會你這樣的思維模式。人為什麼會焦慮會抑郁?就是在思維層面上,他和多數人不同,什麼事情都往悲觀的方向去想去解釋,好事都變成壞事。

所以他很難找出好事,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這種思維模式。我們自己做得遊刃有餘,把一件壞事用樂觀積極的方式把它解釋成一件好事,我們的思維會慢慢發生改變,我們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參與進來,慢慢的他的思維模式也會發生改變,這就是從認知上改變。

孩子的認知問題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改變。還有就是轉移,當焦慮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去轉移,轉移他的注意力,像聽音樂、散步,跟孩子溝通交談。我建議你們一起去散步。我那會跟孩子做得最多的就是散步,散步過程中不可能一言不發,這散步若是一言不發,那就成了挪威森林裡的侄子了。

文藝作品是經過加工的,我們就是閑談,我和孩子邊散步邊談邊溝通邊交流,這個方式非常好。我們在這一個行動裡做了好幾樣,把這十二字真言裡,六個字都做了。

放松,樂觀,談話,轉移都一起做了是吧?在孩子休息的時候,也可以做很多種,我們不用那麼教條,這十二個字是一體的,如果我們把它貫穿到生活當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孩子相處的點滴中,它會慢慢起作用。尤其适應這個,我們要幫助孩子去做。孩子的情況好轉了之後,慢慢的讓他去适應,去親近書本,适應學校這個環境,去周邊走一走,逛一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