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征烈士鄧明琪

長征烈士鄧明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8:38:27

長征烈士鄧明琪?“駿馬胡楊戈壁,披甲征戰太空”2022年11月29日,經過近25年的奮鬥與堅守,航天員鄧清明終于與戰友一起乘“神舟”赴“天宮”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成功飛天之際,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程師鄧滿琪以女兒的成長視角,記錄父親鄧清明的飛天圓夢之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長征烈士鄧明琪?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長征烈士鄧明琪(鄧滿琪記錄父親鄧清明飛天圓夢之旅)1

長征烈士鄧明琪

“駿馬胡楊戈壁,披甲征戰太空。”2022年11月29日,經過近25年的奮鬥與堅守,航天員鄧清明終于與戰友一起乘“神舟”赴“天宮”。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成功飛天之際,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程師鄧滿琪以女兒的成長視角,記錄父親鄧清明的飛天圓夢之旅。

我見證父親的圓夢之旅

■鄧滿琪

1991-1997

我對爸爸表演的魔術着了迷

1991年秋天,媽媽難産。幸好,一切轉危為安,我最終平安降臨這世間。那一年,您25歲。

嬰兒時期的我,被誤診患有先天性心髒病,渾身上下紮滿了針眼,家人輪番為我輸血保命。奈何,您是空軍飛行員,要執行飛行訓練任務,駕駛戰機翺翔祖國的藍天。

我逐漸長大。您飛行任務結束回到家,給我表演“釘子跳舞”的魔術。我驚喜得又蹦又跳。後來,您告訴我,原來您在椅子底下放了磁鐵,并給我講磁鐵的原理。我對爸爸表演的魔術着了迷。那一年,我3歲,您28歲。

1998-2002

等您飛到太空,會在太空向我問好

我記憶中第一次搬家,是您說要帶着媽媽和我去北京。我們坐了很久的車,來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地方叫北京航天城。您成了這裡的第一批航天員。那一年,我6歲,您31歲。

媽媽反複告訴我,您的新身份是保密的,不能告訴任何人。您經常出差,每一次回家都會給我驚喜。您喜歡給媽媽和我買漂亮的裙子。媽媽年輕時很美很苗條,穿上爸爸買的裙子好看極了。我穿着您買的裙子和小夥伴玩耍,瘋跑中,裙子摔破了,我顧不上疼,隻心疼那裙子。

我喜歡跟您聊天。您告訴我,飛機翺翔在藍天,而飛船要沖出藍天。等您飛到太空,會在太空向我問好。那一年,我8歲,您33歲。

2003-2008

我的爸爸也是航天員

有一天,我們一起在家看電視。新聞上正播出美國哥倫比亞号航天飛機失事的新聞。7名宇航員犧牲,媒體報道了每一名宇航員的年齡、職業和家庭。

我突然意識到,航天員是一個高風險職業。上天要面臨的不僅僅是使命和榮譽,還有風險和挑戰。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載人飛船發射在即,全校通知停止上課。同學們一起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我國第一位航天員飛上太空的新聞。

看着火箭點火升空那一刻,我激動得熱血沸騰,差點兒跟同桌說出您的秘密:我的爸爸也是航天員。那一年,我12歲,您37歲。

我上初三那年,您破天荒地騰出時間來學校參加家長會。恰巧我碰見記者正采訪一起在航天城長大的弟弟妹妹。學校向他們正在太空飛行的爸爸緻敬,同學們向他們投以崇拜的目光。我有些許恍惚,低頭默默離開。

不懂事的我在您面前哭泣。您心疼地對我說:“讓我們一起努力奮鬥。”

我曾經的幼稚,給了您多少壓力……那一年,我14歲,您39歲。

2009-2013

我們共同努力,不抛棄不放棄

我讀大學時,您給我寫信,告訴我航天員大隊又有新的血液了:第二批航天員五男兩女,都很優秀。

您在信裡,再一次跟我說,希望我畢業後也能從事航天事業。那一年,我18歲,您43歲。

大學畢業後,我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那一年,您作為神舟十号載人飛行任務的備份航天員也在這裡。

一年未見的我們彼此思念着對方,卻由于醫學隔離的要求,隻能隔着圍欄,距離十多米相望。每次分開時,我都會對您說:“我們共同努力,不抛棄不放棄。”那一年,我22歲,您47歲。

2014-2021

我和屏幕上的您合了一張影

我要結婚了。您工作很忙,抽出難得的空閑時間幫我們收拾新房。您與工人們同吃盒飯,捧着厚厚一沓裝修圖紙畫得不亦樂乎。那一年,我23歲,您48歲。

2016年,神舟十一号載人飛行任務準備階段,我和您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您深知自己飛天的機會不多了,鉚足勁再一次發起沖鋒。為突破我國中期在軌駐留技術的難題,您參加了33天模拟試驗。

任務合練當天,在指揮大廳值班的我,突然看見您的圖像出現在大屏幕上。看着您熟練的操作和彙報,我腦海裡一下子浮現出您這些年的付出。我不能自已,淚水濕了眼眶。我和屏幕上的您合了一張影。那一回,您又一次與飛天夢想擦肩而過。那一年,我25歲,您50歲。

2018年,中宣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号。國家對未執行過任務的首批航天員解密,您和戰友們的名字和故事被公之于衆——中國首批航天員一共14人,其中8人夢圓太空,5人解甲離隊。您是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仍在訓練的首批現役航天員。

“時代楷模”頒獎台上,我讀着寫給您的信——“我看到了您染過的頭發裡面暗藏的白發,為您在這一崗位默默奮鬥的20年而心疼。爸爸,您把您的一切都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中國航天事業,您是我見過最敬業的人、最無私的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與您并肩奮鬥的日子讓我迷戀。”那一年,我27歲,您52歲。

2022年

生命隻為一個信仰

11月的一個早上,太陽剛剛升起。我到航天員大隊送您出征。我遠遠地望向您,您是那麼從容和淡定。

這些天,我一直在聽一首歌——

“我的信仰是無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燒無盡的力量,那是忠誠永在。溫暖若停在你心裡,願用一生祝願。生命隻為一個信仰,無論誰能聽見。”

聽歌的時候,我想到您,熱淚盈眶。隻為一個信仰,您堅守初心,追夢一生。這一年,我31歲,您56歲。

2022年11月29日

這一刻,我們等了25年

深夜,我在屏幕上,目送您飛向太空。這一刻,我們等了25年。

未來的半年,我在地上,您在太空。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正如我小時候的約定一樣——我們并肩戰鬥。

您永遠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我親愛的爸爸。緻敬,每一位追夢的中國航天人!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視頻産品《一個女孩寫給航天員爸爸的信》

鄧清明的故事為何讓我們感動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了解中國載人航天曆史的人都知道,在航天員序列裡,就執行飛行任務而言,有“主份”和“備份”之分。這是為了保證任務圓滿完成而做出的科學部署。能入選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每一名航天員都堪稱精銳中的精銳。即便如此,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曾當過備份,有的甚至不止一次。

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行任務乘組中,有兩名航天員是首次飛天——46歲的張陸,是第二批7名航天員中最後一個亮相的人;56歲的鄧清明,這次任務之前,曾多次擔當備份航天員的角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卻仍在現役的首批航天員。

在等待飛天的日子裡,鄧清明隐匿在戰友們的高光背後。他一次次與任務擦肩而過卻永不放棄的故事,令許多人感動不已。

這個曾經充滿遺憾的勵志故事,如今有了最令人喜聞樂見的新篇章——鄧清明圓夢了!出征太空前,有記者向鄧清明提問:堅持努力近25年後,終于要飛上太空,此時心情如何?

“太空不會因為故事感人就向我張開懷抱。”載人航天領域,從來沒有感情分,一切以數據為标準。在鄧清明看來,永不停歇的訓練學習、持之以恒的奮鬥努力與曠日持久的默默堅守,都是航天員的必修課。

不是所有堅守都有結果,但總有一些堅守,能從冰封的土地裡,培育出怒放的鮮花。不懈追夢、奮鬥圓夢,是鄧清明的故事與廣大青年官兵共鳴的精神密碼。“回望自己走過的路,我都被自己感動得熱淚盈眶。如果讓我自己的孩子們甚至更多的人,從我的經曆裡獲取點正能量,我覺得我的生命更有意義。”鄧清明說。

中國古人數千年前“擡頭問天”的浪漫,已經被當代中國航天人内化為“低頭幹事”的堅守。楊利偉曾說:“中國航天員這個群體,有無數的鮮花和掌聲托舉着,大家有更多機會看到我們的閃光點。但我們更要關注和感謝那些默默無聞的人,他們的奉獻和内心的責任,才是中國發展的原因。”

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我們有勇于探路的“楊利偉們”,也有甘于堅守的“鄧清明們”。因為超過了黃金飛行期,當年和鄧清明并肩進入航天員大隊的14人中,李慶龍、吳傑、陳全、潘占春、趙傳東5名航天員已于2014年解甲停訓,轉而從事與航空航天相關的其他工作。

雖未披甲出征,已然鞠躬盡瘁。我們緻敬每一位飛天英雄,也要緻敬那些沒有飛上天的航天員,更要緻敬那些航天員背後的人們。

神舟飛天,天宮将成。在中國航天叩問蒼穹的追夢旅程裡,無數航天工作者從風華正茂到鬓發染霜,數十年如一日始終默默堅守和拼搏在科研一線。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中國的航天夢才充溢着堅實的底氣。

每一個堅守崗位的航天人,都是中國航天夢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每一個堅守夢想的人,都是偉大中國夢的一塊拼圖。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遠征。”矚望未來,讓我們踔厲奮發,笃行不怠,創造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榮光。

來源: 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