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相聲TV,作為八零後大部分都耳熟能詳,即使是筆者這種生活在南方,對北方相聲相對陌生的人,也能在當時的電視上經常看到相聲TV。
相聲TV是相聲發展進入瓶頸期,在面對小品的強大沖擊下,做出的一種改革性嘗試。
相聲TV聽起來很高大上的中英文結合,其實跟MTV是一個意思,把music替換成相聲,加上Television的簡稱而已,畢竟相聲的英文Crosstalk大部分受衆都不知道,你整一個CTV出來隻會更加不倫不類。
說白了,相聲TV就是相聲的真人視頻,把相聲演員的講述轉換成實景表演,隻不過全程沒有其他音效,隻有相聲演員的口頭配音而已。
相聲TV重新演繹了不少經典作品,尤其是一些沒能留下畫面的傳世之作,比如劉寶瑞先生的《畫扇面》《做大褂》等,都由當時知名相聲演員拍成了TV。李文華先生在嗓子不能發聲之後,參與了多部相聲TV的拍攝,讓老先生在舞台之外繼續為相聲事業做貢獻。
而當時最火的幾段相聲TV,莫過于馬志明先生的《糾紛》《夜來麻将聲》,以及常寶霆先生的《别扭話》,蘇文茂先生的《扔靴子》等。
這幾部作品拍出來的效果幾乎是無縫對接,因為段子本身就是第一人稱講述,故事性很強,馬志明跟常寶霆對于角色的塑造也非常完整,所以兩人在實景畫面中演繹自己相聲裡的角色,一點違和感都沒有,甚至效果還超過了舞台相聲。
但相聲TV也不是所有相聲都能拍攝,要求有劇情推進有角色分配,另外演員不能有任何一句零碎台詞,必須全程都在角色跟劇情之中,切換角色必須是自然而且合理的,否則拍出來的畫面跟語音就會支離破碎,觀衆也無法入戲。
效果好的比如《别扭話》,這段相聲本身也是對白式包袱為主,沒有多少角色心理刻畫,也沒有需要使相的笑料。常寶霆演一個全天聽不到一句人話的倒黴催,“常先生您又沒氣了”“哥幾個快過來這老家夥快完了”“舅舅我給你送鐘來了”等經典台詞也火爆一時。
另外蘇文茂先生的《扔靴子》,也是非常經典的相聲TV,主演就是蘇文茂先生的公子蘇明傑。
但相聲TV并沒有一直火爆,在九十年代末期就逐漸沒落,直到退出了熒幕。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就是相聲市場走入了低谷,尤其是電視相聲領域,所以相聲TV這種高投入低回饋的事物也就被冷落了。第二就是能夠改編成相聲TV的作品越來越少,2000年以後相聲在小劇場逐漸複蘇,而小劇場的相聲節奏偏慢,而且新段子大部分都是碎包袱拼接而成,包括郭德綱的大部分相聲都是如此,沒有人物塑造沒有劇情推進,或者就是有劇情但劇情極其浮誇,跟生活完全脫離,根本無法轉換成畫面的奇葩劇情。
但相聲TV雖然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FLASH動畫,郭德綱的大部分相聲都被改編成過FLASH動畫,相比真人表演,動畫可以演繹更加奇葩的劇情,并且在角色塑造上可以徹底放棄,隻需要創作者花更多心思去構思符合段子内容的畫面就可以了。
不光郭德綱,劉寶瑞馬三立侯寶林等大師的相聲作品,也陸續被人做成了FLASH動畫。
但相比真人表演來說,FLASH動畫的成本要高得多,因為所有畫面必須手繪,而且越是浮誇的劇情,在畫面制作上就投入越多,另外動畫還必須是全原創,不能随便引用其他已有的動畫形象,否則可能會面臨侵權訴訟。
所以在火了一段時間之後,相聲FLASH動畫也逐漸消失了。而現在的相聲市場進入偶像化時期,最火的德雲社青年演員們表演的相聲,花再多的成本也無法做成相聲TV或者FLASH動畫,因為嶽雲鵬張雲雷等新生代演員的表演方式徹底脫離了傳統,墊話廢話一大堆,頻繁的跳出跳入,根本沒有任何劇情推進,時不時跟台下觀衆互動,動不動就喊口号或者被刨活,這種相聲隻能去現場觀看,看直播視頻都能把人看睡着,用畫面去展示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說相聲TV是見證九十年代相聲最後的輝煌也不為過,在那之後相聲進入了網絡時代,流量經濟與偶像效應的亂入,讓相聲也徹底走偏,成為了不倫不類的圈錢工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