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楊天悅
1月11日,位于東城區的角樓圖書館裡裝點一新,國家級非遺剪紙項目傳承人劉曉迪為家長孩子們講解着中國剪紙的傳統和春節貼福字窗花剪紙的民俗,并向大家展示出“吉兔獻瑞”“牡丹福”“福祿壽禧福”等新春剪紙作品。在台下,十幾名孩子圍坐在四五張桌子旁,認真聆聽着“不描不畫”的剪紙工藝,期待着親自“上陣”的時刻。

“我們剪這個‘福’字要先選紙,剪多大的福就選多大的紙,然後把紙折疊成田字格,用剪刀在田字格裡剪福字,首先從最下面的‘田’字開始剪,然後往上剪到折痕處剪‘口’字,再繼續向上,整個福字是連接為一體的。先剪外輪廓,再剪裡面的部分。”剪紙教學開始後,劉曉迪在台上聲情并茂地講解着技法,圍坐在桌子旁的孩子們早就迫不及待,有模有樣地學習起來。

“剪福字裡面的細節需要剪曲線,繞圈,我們就要靈活地轉紙,剪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隻手配合,讓剪刀‘小步走’,用剪刀的前三分之一來剪。”劉曉迪把複雜的剪紙工藝講得簡單有趣,孩子們圍坐在鋪滿紅紙的桌前,聽得入神。
和妹妹一起來參加活動的代卓茜,剪起紙來已經輕車熟路。她在學校加入了剪紙社團,但近距離聆聽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指導對她來說還是第一次。“這次能剪得比以前更好看啦,希望以後也能剪出和劉老師一樣的窗花。”對于代卓茜剛上一年級的妹妹來說,這樣複雜的剪紙還是顯得稍微有些吃力,但她還是慢慢地把福字剪成了形。“原來剪紙還挺有意思的,怪不得姐姐這麼喜歡。”
剪紙結束後,劉曉迪拿着特意準備好的智能電熨鬥,把孩子們剪好的福字熨燙在抱枕上,把新年祝福帶回家。“這次剪紙用了特意定制的服裝材料,剪完熨到抱枕套上,這樣既好看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起來,孩子們特别喜歡這種新形式的剪紙。希望可以把剪紙跟文創相結合,讓更多人愛上這門傳統藝術。”
春節臨近,最近一段時間劉曉迪也比往常更加忙碌起來。除了在角樓圖書館教孩子們做福字剪紙抱枕,她還多次來到西北旺地區的各個社區街道,教社區老人們剪福字和窗花。角樓圖書館裡每天也熱熱鬧鬧,除了剪紙,最近還将密集舉行糖葫蘆、臉譜、年畫、糖畫等多項民俗迎新春活動,讓周邊社區居民感受濃濃中國年味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