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蘆笙樂器演奏?貴州省民族民間器樂曲,按最新的分類分為:民間器樂曲民間歌樂曲宗教和民間祭祀音樂,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苗族蘆笙樂器演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貴州省民族民間器樂曲,按最新的分類分為:民間器樂曲民間歌樂曲宗教和民間祭祀音樂
一、民間器樂曲是貴州省民族民間器樂曲含量最大、色彩最豐富的類别。它包括以下樂種:
蘆笙樂。蘆笙的文化内涵不是樂器一詞能包含的,除娛樂外,它有通達天地鬼神、傳遞語義信息、教育傳承和紀事等社會功能,在諸多民俗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擔負不可缺少的角色。貴州蘆笙是簧笙樂器,有直管、曲管兩種,規格大小各異、品種繁多,但以六管制式為主。它是苗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瑤族等民族鐘愛的樂器。其演奏形式有單蘆笙、對蘆笙、套蘆笙等。蘆笙音樂,從演奏形态方面看,包括了蘆笙舞樂和蘆笙純樂:蘆笙舞樂與舞相融連為一體,不可分割;蘆笙純樂以音樂語言抒情、叙事的器樂曲。從社會功能方面看,有:花場、情愛曲主要用于男女青年玩花場和社會交往的場合,曲調多有旋律跳躍、節奏輕快的風格;祭祀、喪儀曲主要用于祭祀、喪葬、做齋等場合,曲調多有旋律肅穆、節奏穩沉的風格;節慶、婚嫁曲主要用于民族節日和男婚女嫁的喜慶的場合,曲調多有和聲恢弘、節奏舒緩的風格;史詩、言事曲主要用于莊重的民族聚會的場合,曲調旋律帶有強烈的叙述性、節奏随着曲調的内容叙述而變化。較有影響的蘆笙舞樂有《大遷徙》、《小遷徙》等;較有影響的蘆笙純樂有《諾德仲》、《老虎來了》等
蕭笛樂。都是蕭笛類吹管樂器。包括直蕭、大筒蕭、姊妹蕭、三眼蕭、四眼蕭、夜蕭、對蕭、葫蘆蕭、栓蕭、獨眼雙蕭;三眼笛、六孔笛、蕭筒、竹筒、苗笛、侗笛、悶笛等。這些樂器流傳在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多用于自娛和社交方面。其中以苗族的直蕭和蕭筒(亦稱苗蕭)樂曲最為豐富,藝術發展程度較高。如蕭筒的《約會調》就分《清早調》、《中午調》、《下午調》、《晚上調》、《半夜調》、《天亮調》等,什麼時候吹什麼調,是不可弄錯的;又如姊妹蕭的《姊妹調》有《姊妹兩好》、《姊妹分别》、《姊妹相會》三首,叙述了兩姊妹在家中的美好生活、分别出嫁時的惜别心情、回到娘家見面時的激動場面。
勒尤、泡木筒、哈姆表、唢呐樂。都是簧哨豎吹樂器。勒尤是黔西南布依族的吹管樂器,是一件專事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樂器。泡木筒和哈姆表是仡佬族的吹管樂器,流傳于鎮甯、貞豐等地,多用于自娛。其中唢呐流傳較廣,在苗族、布依族、彜族等民族中流傳,多用于喪事和婚事和節慶。唢呐曲調也較多,主要有喜事調、喪事調、賀調(紅白喜事場合都能吹的調)。一般由四人搭夥演奏,兩支唢呐和一鑼一鼓,民間叫一叵唢呐。唢呐曲調的結構很有特色,絕大多數是曲頭正曲曲尾結構,正曲往往要反複一次。比較有影響的唢呐曲調是《叫天子》、《離娘調》等。
瓢琴、胡琴樂。都是拉弦樂。包括侗族的牛腿琴,常給牛腿琴歌伴奏;苗族的古瓢琴,主要給古瓢舞伴奏;苗族、漢族的筒筒、四弦胡和彜族的二胡,主要用于婚喪嫁娶的風俗活動中。其中筒筒、四弦胡的流傳面較廣,曲目也多。一般由四人搭夥演奏,一支小筒、一支大筒(四弦胡)和一鑼一鼓,民間叫一叵筒筒。絕大多數筒筒曲也是曲頭正曲曲尾結構,正曲往往也要反複一次。比較有特色的筒筒曲調是《安平調》、《老譜簧腔調》等。貝巴、月琴樂。都是彈撥樂。包括侗族琵琶(貝巴),主要用于自娛、給侗族琵琶歌伴奏和在貝巴歌樂中演奏;月琴主要流傳在彜族、布依族、漢族中,多用于自娛和用于小打八音的樂隊中。它們的曲調多以民族民間歌曲為主。
口琴、口弦、木葉樂。口琴在黔西北苗族地區被進行了改制,用于自娛。口弦是彜族、苗族青年男女愛情生活中的樂器,用以傳遞愛情信息。木葉是各民族青年自娛的樂器,并能奏出優美動聽的樂曲。它們的曲調多以民族民間歌曲為主。樂班、小打、八音、細樂。都是器樂組合形式。
樂班是從江縣獨洞鄉侗族民間器樂組合形式,由侗笛、牛腿琴、侗族琵琶、蘆笙、八音揚琴和包包鑼、小镲、碰鈴、梆子等樂器組成。小打是布依族的一種絲竹樂演奏形式,由蕭、胡琴、月琴和碗四件樂器組成,主要流行在晴隆、興仁縣接壤的麻沙河兩岸。八音在冊亨、安龍、興義部分布依族地區流行,由笛子、蕭笛、牛骨胡、葫蘆琴、月琴、包包鑼、小馬鑼、镲八件樂器組成。細樂是布依族地區一種以傳統蕭笛、月琴曲牌為基礎,吸收漢族花燈小調某些曲牌發展而成的絲竹樂演奏形式,主要在平塘縣克度地區流行。以上形式不僅有自己的藝術特色,還有一套對曲體、旋律發展手法等的特殊稱謂。如小打音樂中,一枝花即一段體,雙飛燕即二段體,三春柳即三段體,亂插花即多段體。小翻、大翻相當于樂句、樂段的反複等等。比較有影響的小打音樂曲調如:《達南》等。
民間歌樂曲
銅鼓、木鼓、鑼鼓樂。都是打擊樂。銅鼓是銅制圓桶形單面鼓,鼓身内收,是苗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視為神器的樂器。在崇拜儀式中銅鼓是以樂舞的表象出現,既有娛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功能,從而将神器和樂器雙重功能融為一體。木鼓是一種木制共鳴腔體、兩端蒙以牛皮,平時放置于寨中有地位者的家中,鼓腰系紅綢,平時禁止敲擊,要焚香供奉,遇喜慶節日方能使用,演奏前要唱祭神歌,吹蘆笙。鑼鼓是民間用于節日慶典和喪事場合,成套的鑼鼓多在花燈中。有貴州特點的鑼鼓樂是:流行于黔西縣的打擊樂,以鑼、钹、小鑼三件為一套的組合演奏;流行于黔東萬山地區以兩付钹和一支班鑼組合演奏的侗族花钹。
它既不是純器樂,也不是歌唱加樂器伴奏,而是一種歌、樂相融,歌、樂互動的音樂形式,或歌、樂各唱奏一個聲部,合為一種多聲音樂;或由歌生樂;或由樂生歌;或歌仿器,生成為一種具有器樂特征的歌唱;或器效聲,演化出一種富有歌唱性内容的樂調;還有歌和樂連體結成對子,各自唱、奏某一多聲民歌的不同聲部等等諸多形态。貴州的民間歌樂曲計有:果給(侗族牛腿琴)歌樂、貝巴(侗族琵琶)歌樂、果給與貝巴歌樂、侗笛歌樂、蘆笙歌樂、勒尤歌樂、筆管歌樂、對蕭歌樂、栓蕭歌樂、唢呐歌樂等等。
宗教音樂主要指佛教、道教等音樂,
在民間是指融佛、道、儒三教為一體的俗道音樂。主要是鑼鼓樂和融歌聲、鑼鼓為一體的歌樂,如《唱經》等。民間祭祀音樂主要指各民族開展的各種祭祀活動中所用的不同體裁、不同形式、不同樂器演奏的器樂曲。蘆笙樂、鑼鼓樂中有相當部分屬祭祀儀式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