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肉夾馍這個名字的由來

肉夾馍這個名字的由來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2-01 17:51:49

肉夾馍這個名字的由來(肉夾馍名稱的由來)1

肉夾馍(網絡圖片)

肉夾馍是西安的一種傳統名小吃,它是把“臘汁肉”夾于“白吉馍”的一種食品。“臘計肉”肥而不膩、瘦而無渣、味香色濃、入口即化;“白吉馍”皮脆瓤軟;使得“肉夾馍”馍酥肉香,回味無窮,深受人們的喜愛。它的名稱也引起許多人的好奇,明明是馍裡夾了些肉麼,怎麼要叫它“肉夾馍”呢?

我查了查百度,百度中有三種說法。有說法認為“肉夾馍”的叫法是由于省略形成的,就是把“肉夾于馍”,省去了“于”字,喊起來方便些。另一種說法是以前人們叫“肉夾馍”為“馍夾肉”,西安方言聽起來像“沒夾肉”“沒夾肉”,沒夾肉怎麼能行?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夾馍”,聽起來也好多了。還有一種說法是,“肉夾馍”正确的叫法應為馍夾肉,人們最初為了突出臘汁肉味香色濃,故把肉放在了前邊,把馍放在了後邊,久而久之相沿成習,“肉夾馍”的稱法約定成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以上這些說法都是近期形成的,并沒有什麼證據,昨天還是人們的猜想、假說,今天卻成為了百度的答案。譬如上述說法并不能解釋同類的名詞“蒜醮面”,“蒜醮面”也是西安的一種傳統美食,是把面片醮上蒜泥調料汁後食用的一種面食。

實際上“肉夾馍”的叫法源于古漢語的“賓語前置”現象。這還不為大部分人所知。

“賓語前置”的古漢語現象,多存在于古代口語的組詞造句之中,很少在書面語中發現。但在源于漢語的日語中卻是正式的語法。

日本在白川口之戰中敗于唐朝後,向唐朝派遣了十三批遣唐使,全面向唐朝學習。曾兩任遣唐使的吉備真備(後任日本右大臣),不光依據漢字創造了片假名,還将日本漢字的讀音由吳音(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之前,就傳到日本的漢字讀音,保留了中國古漢語的很多特征,語源是南朝江南一帶的語言)改為唐音(由遣隋使、遣唐使帶回日本的漢字讀音,也保留了中國古漢語的很多特征,語源是隋唐長安一帶的語言),形成了現在的日語。

日語就是一種“賓語前置”的語言。它的“賓語前置”也是源于古漢語口語中的非主流語法現象。如日語的句子組成語序為:主語-賓語-謂語,是将漢語中的非主流語法現象作為了日語的正式語法。漢語則傳承有序,句子的語序一直都是:主語-謂語-賓語,但漢語中仍殘存着一些非主流的語法現象。

“肉夾馍”、“蒜醮面”這種“賓語前置”現象就是漢語中的文物、古董,是古代漢語中一種口語現象的遺存。由于“賓語前置”沒有像日語那樣成為語法的主流,已經被現代的國人淡忘了,因而“肉夾馍”的叫法引起了人們的好奇。

總而言之,“肉夾馍”的叫法是古代漢語中“賓語前置”現象的遺存,這種語法現象古已有之。它和西安的其它文物一樣,體現了古長安厚重的文化積澱。

張一冰

2013-11-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