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潮汕正月十五風俗

潮汕正月十五風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8 17:37:37

潮汕正月十五風俗?蕩秋千潮人蕩秋千曆史悠久潮汕蕩秋千活動,以汕頭市澄海區澄城港口鄉、揭陽市炮台鎮桃山鄉、潮安縣庵埠鎮仙溪鄉、亭廈鄉等地較為有名,湧現了不少蕩秋千能手!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潮汕正月十五風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潮汕正月十五風俗(潮汕正月十五風俗是什麼)1

潮汕正月十五風俗

蕩秋千。潮人蕩秋千曆史悠久。潮汕蕩秋千活動,以汕頭市澄海區澄城港口鄉、揭陽市炮台鎮桃山鄉、潮安縣庵埠鎮仙溪鄉、亭廈鄉等地較為有名,湧現了不少蕩秋千能手!

鬥畲歌。鬥畲歌也是潮汕元宵節一種特有的傳統娛樂活動。畲歌原是畲族的歌謠,後被潮州民衆吸收而流行于潮州民間的歌謠。潮人鬥畲歌曆史悠久。

猜燈謎,潮汕猜謎都在元宵夜。花燈上貼上書寫的謎面,任猜射人圍猜。潮謎的體裁除了文字謎、畫謎、印章謎外,還有實物謎。實物謎是最受猜謎者感興趣的一種體裁。

吊喜燈。元宵節潮汕家家戶戶有點燈、吊燈的習俗。因潮語“燈”和“丁”同音,點燈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認為點燈即為添丁的佳兆。

求喜物。元宵此日,鄉村中多有設壇拜神活動。各神廟宗祠燈火齊明,煙霧彌漫,善男信女争先參拜,擁擠異常,熱鬧非凡。

度過橋。元宵節,潮汕大都有度橋的習俗,這在舊方志中也有所記載,清順治《潮州府志》和乾隆《揭陽縣志》載:“(上元)婦女度橋投塊,謂之‘度厄’”。

擲喜童。元宵節鄉村大都有人在祠堂大埕、街頭巷尾的開闊處,搭起一個彩棚,裡面用泥土塑成一尊巨型的彌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彌勒佛光秃秃的頭、肩、肚臍、大腿等部位都擺設有男女“泥喜童”。

賞燈。潮汕俗語曰:“一年一度元宵明。”這天,街頭賣燈籠的,将各式各樣的燈籠高高懸挂,供人觀賞選購,而且神廟和宗祠裡都挂着很多花燈。

鹵鵝。在潮汕地區,元宵佳節需要舉行祭祀先人等活動。祭拜時準備的供品也相當豐富,其中“三牲”(三種肉類)則是必備的。在大部分家庭中,“三牲”之一則是鹵鵝。

粿肉。粿肉是潮汕地區最經典的小吃之一,制作過程稍微繁瑣,蒸熟之後切成小段後入油鍋稍煎炸,吃的時候沾上一點桔油,吃起來皮薄香脆,餡鮮飽滿,餘味無窮。

卷煎。制作好的卷煎蒸熟之後也需要切成小段後入油鍋稍煎炸,吃的時候皮薄餡軟,蘿蔔香甜味令味覺倍爽,吃再多也不會膩。

乒乓粿。曆史悠久,聞名海内外。一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後磨成漿,蒸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傳統的乒乓粿餡内含黑芝麻、糖粉、碾碎的花生。

甜粿。每逢重要節日,都會蒸制一籠甜粿.也有人把甜粿稱為“潮汕年糕”。剛蒸熟的甜粿吃起來香甜爽口,好吃又不粘牙,深受潮汕人喜愛。

紅桃粿。紅桃粿又名紅曲桃,是潮汕著名的漢族小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長壽,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壽的願望。有些地方叫做粿桃和紅桃粿,因為外形像個平面的紅桃子。

油粿(酥餃)。做酥餃是潮汕農村過春節、元宵節的一種習俗。酥餃外皮酥脆餡料香甜,讓人口齒生香,也是潮汕人春節、元宵的必備供品之一。

反沙番薯、芋頭。元宵節是人們合家團圓的好時光。在潮汕人們的團圓飯桌上,總少不了一樣象征甜蜜的食品,最常見的就是一盤反沙番薯、芋頭。

專家介紹說,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食品,舊時曾稱作“圓子”“湯圓”“糖圓”“團子”等。這些名字與“團圓”音近,取團圓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來懷念離别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據說,楚昭王複國歸途中泛舟長江,見江面上漂着個浮物,色白微黃,船工撈起來獻給楚昭王。昭王食之,内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鮮美。昭王于是令人以山楂為餡仿制供臣民食用,以慶祝家國團圓。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後世相沿成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