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蒙古族風俗習慣等介紹

蒙古族風俗習慣等介紹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9 10:39:29

蒙古族風俗習慣等介紹(蒙古族風俗習慣)1

(3)三日探屍: 三天以後,後代中的男性和收屍者要去探屍。親人從腳的方向來,遠遠地下馬站住,觀望老人狼吃狗啃沒有。收屍者則走到跟前,焚火煙祭,别人也遠遠地繞屍三周,再在腳下叩三頭而回,從此以後,遊牧他鄉,再不回來探望。

近代喪葬習俗

指路("蘇讷思穆日紮合")

人死後要請喇嘛念經、指路,讓死者到"德娃珍"去。"德娃珍"民間認為那裡沒有灰塵,是享福的地方。

喪服

有的地方死者穿藍褲,白布衫。蒙古民族以白為純潔,以藍為民族本色。布用平紋,不穿綿衣。兒女不許伸手給死者穿衣。死者遺留衣服,多贈給為死者穿衣服的人。

停靈

入殓時死屍不能從門過,要打開窗戶,用秫吉三根拼成門形,屍體從窗戶擡出去。(平日裡小孩子不許跳窗戶,孩子跳窗戶還要跳回來,再從門走。)

出殡

出殡時,靈車上不是死者頭朝前,而是腳朝前。

殺牲

死了人,無論窮富都要死牲祭獻,根據窮富不同,大至豬頭,小至雞。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殺殉"、"血祭"的遺俗。死者如年歲高,供品被視為福物。供品要分給親族人們。祭獻的雞,多留給送靈下葬的人們出殡回來後食用。

合葬

夫妻合葬與他族不同的是男在右,女在左。

燒食物

蒙古民族不燒紙,是燒些死者生前喜歡用的食品。焚燒食用後的畜骨為死者祝福。

服喪

古時有守孝習俗。《北史·室韋傳》載:"父母死,男女娶哭三年。"近代變為祭七("首七"、"三七"、"五七"、"七七")、祭百日、周年。服喪期間,穿素服、禁娛樂。

有的地方的蒙古民族,未婚男女、孤身無子者、月子病(産期患病)患者或惡病(傳染病、痨病、惡瘡)患者,以及橫死(兇殺、車禍等緻死)者,均按火化後再土葬的習俗。火化後,把骨灰碎骨裝入布袋,再裝入壇罐中埋入地下。

蒙古民族的喪葬儀式,有受其他民族影響的部分,也深受宗教影響。一般說,蒙古民族的喪葬儀式,比較純樸,禮儀節儉,多具有宗教色彩。

如今,随着社會發展和思想文化的提高,一些帶有宗教色彩的喪葬活動如念經等已經逐漸少了。土葬正逐步發展為深葬;火葬也不再限于原有那些,逐步習慣于送火葬場火化(多見于城鎮)。在牧區,葬禮完後,為親友們擺殡席,蒙古人稱"寶音阿日哈"。城市中的一般舉行追悼會,以緬懷死者,寄托人們的哀思。

蒙古象棋千年傳承文化瑰寶

蒙古象棋的起源和國際象棋相同。它最初的原形為古印度的「恰圖蘭加」四人遊戲,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後幾經周折傳入波斯(今伊朗)及阿拉伯。大約在十三世紀,随著北方遊牧民族與中亞商旅往來及日趨頻繁的文化交流,這種遊戲經古波斯傳入蒙古草原,發展成為蒙古象棋;而「恰圖蘭加」從阿拉伯傳入歐洲則在十五、十六世紀,之後演化成現在世界流行的國際象棋。

造型帶有草原特色

蒙古象棋的棋具外觀造型上與國際象棋不同,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如「王」刻成蒙古王爺或牧人騎馬的形象;蒙古草原沒有「象」,就化成生活中常見的駱駝;「皇後」用老虎、獅子、公牛等兇猛動物代替;蒙古象棋中的兵卒通常雕刻成獵狗、小鹿、兔子、羊、飛禽等較溫和的動物形象;「車」雕刻成勒勒車和拉草車或單匹馬拉的載人棚車等。

蒙古象棋和國際象棋競技規則相似。蒙古象棋高手不僅可和同民族棋手交流比賽,也可與世界各國的國際象棋高手進行交流切磋,「它是一個完全可以進行國際交流的高雅文化活動」。

蒙古象棋是唯一具有「中西合璧」特點又富有鮮明蒙古族文化特色的中華棋藝,它是中國棋苑中獨具特色的奇葩。蒙古象棋繼承了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這二者的共同點又獨成一派。可惜,這樣一個有八百年曆史的民族智力遊戲形式,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文化部門從未對這一草原文化的優秀遺産積極加以推廣和倡導。沈昌炜說,文化部門也從未因其是草原文化的優秀遺産而要求相關部門積極加以推廣和倡導。至今,尚沒有一本省(區)級的專門論述蒙古象棋開局、中局和終局的專業經典書刊。不少蒙古族青少年在新娛樂形式的沖擊下,紛紛棄蒙古象棋而去。

骨頭文化

蒙古人吃肉啃骨,有很多講究和禁忌.有的屬于煮法、擺法解剖範圍,有的是某部分不給某種人吃、某部分專給某種人吃、某部分到了某種年齡才能吃的.真正有點孔夫子“非禮勿食”的味道,研究起來可以出版一本《骨頭文化學,之類的書.還有的骨頭,都有各自的“特異功能”.伴随着功能,又有一則有趣的故事.你若記住這些故事,在吃肉時穿插一段,一定會增加許多情趣.因為你不會像蒙古人那樣熟練地用刀,再不懂點兒骨頭趣話,隻會抱住一塊骨頭死啃,不是就顯得太沒文化了嗎?

羊拐趣話

連接牛羊後蹄和小腿的地方,有一塊遊離的骨頭很特殊,漢語稱為“躁骨”,俗稱羊拐,《西遊記》寫作“拐孤”.蒙古語稱為“沙阿”,或譯作“髀石”.這種骨頭有寬有窄、有凸有凹、有正有側,六面六個形狀,所以民諺說:“高高山上綿羊走,深深谷地山羊過,向陽灘上駿馬跑,背風彎裡黃牛卧.倒立起來叫不順,正立抓個大駱駝。”用五畜的名稱給羊拐的各面命名。

牧區孩子長到三四歲,大人就把它拿出來,讓其辨認哪面有什麼牲畜.再大一點兒,就可以做羊拐的遊戲了。牧區成長的蒙漢兒童,沒有不會用羊拐做遊戲的.所以他們的童年記憶,總是和羊拐聯系在一起的。鐵木真(後來的成吉思汗)十一歲跟紮木合作盟友時,将一個銅灌的羊拐贈給紮木合,紮木合也将一枚狍子的羊拐贈給鐵木真.後來兩人反目,想起從前互贈羊拐時,“又重新親愛着”。羊拐在這裡做了友誼的紐帶。一九八三年巴林右旗清理一座遼代古墓時,曾發現九玫拐骨。牛拐骨一枚,山、綿羊拐骨七枚,還有一枚鋼鑄的仿綿羊拐骨.由此看來,北方遊牧部落接觸羊拐的時間,還可以推前更早。

草地有“瑪瑙珊瑚稀世寶,牲畜之中肉是寶,肉之中拐骨是寶”一說,可見羊拐在他們心目中是多麼重要。卧牛卧羊的時候,牧民殺多少牲畜也要把拐骨保存起來.不僅保存自家的,還要把赢取别人的也一同裝在皮袋裡,有的多達幾百幾千枚。“拐多之家牛羊多”,就是說的這種意思.一到冬閑季節,不論男女老少,都提着羊拐袋子玩耍起來,把赢得對方羊拐看作一大樂事.所以牧民中有“玩羊拐也是一技”的說法。

上面所說銅灌和銅鑄的羊拐,多半是為了加重分量做“老子兒”用的.将羊拐挖空,灌以鉛或鋼,就成了鋼灌的羊拐.以羊拐為本,脫出棋子,注以金屬,以此翻砂鑄出的羊拐,就是銅鑄的羊拐.幾個人圍成一圈,每人出五或十枚羊拐,互相混和起來.然後将其抓起,抛散而下,看上面出現的形狀,在相同者之間用小指劃一下,将一枚彈向另一枚,彈中者取其一歸巳.如彈不準或彈到别的子兒上,則算失敗,須交下一位再抛再彈.如此循環往複,直到赢得對手袋兒空羊拐盡為止.這是其中的一種玩法.還有的隻出四枚老子兒,讓在座的人輪流抛擲.如果四枚落下,出現“四隻綿羊”,則是“四個一樣”,向坐在上首的人要四枚羊拐。如果出現四匹馬,便是“四十匹黃馬”,向上首的人要四十枚羊拐……如此這般按規則進行.此外還有“賽馬”、“摔跤”、“猜羊拐”等各式各樣的玩法.還有許多增加情趣的規定.比如上面說的第一種玩法,如果抛下的羊拐探在一起,就要把它們彈開再玩。可是彈開時用了右手,再玩時就得用左手.一般人用右手彈慣了,彈開時用了右手,再彈時還要用右手,就被别人制止了,這樣無形中吃了一虧。

這幾年來,牧區麻将之風擡頭,大有普及的趨勢,羊拐隻好退避三舍.隻是有時打麻将時,一時找不到骰子,便取一枚羊拐當骰于用.有說“沙”、“骰”近音,骰就是沙阿,大概這是好賭者的邏輯吧I以前草地用羊拐賭錢是萬中無一的。

肩胛趣話

(1)“肩胛骨,大家吃”

阿拉善放全羊術斯時,都要把肩胛骨留在最後.由客人中的一位把上面的肉剔下,根據座中人數,切成許多小條,分給每一個人吃.而後把肩胛上的肉啃得幹幹淨淨,将一長條綿羊尾巴和一杯酒置于其上,獻給在座的民間祝贊家:“紮,請您祝頌肩胛I”于是祝贊家就有闆有眼地把肩胛骨從裡到外祝頌一番。末了還對主人贊揚道:願這肩胛的主人,升宮成名,幸福康甯,孩子成器,牲畜成群,資産豐厚,善及鄉民……

祝頌完畢後,将那一條長尾二口氣吸進肚裡,把那杯酒一口喝幹。肩胛骨為何獲此殊譽,且必須衆人分食?原來這是有背景的.相傳一位老獵人,打獵時總騎一匹白馬,也總是滿載

而歸。有個巴音(财主)看上了老獵人的馬,要也不給,換也不給,便起了歹意。那天晚上,他騎上自己的黑馬去老獵人家作客。老獵人擺下“肩胛宴”(即上文所說胸椎、前腿、肩胛和羊頭)招待他,那家夥竟把肩胛上的肉一人全吃了。半夜風雪交加,巴音推說出外解手,把老獵人的馬弄死了。第二天一早,他告訴老獵人說:“不好了,剛才我看見您的馬蹋絆死了。”老獵人說:“我活了七十歲,肩胛上的肉從未獨吃過,哪會出現這号事情I”跑去一看,果然死的是巴音的黑馬。原來昨夜雪大風緊,他的黑馬身上落了冰霜,誤認為是老獵人的白馬,結果落了個自食其果。從那以後,便形成了大家吃肩胛骨的鄉俗。

這種鄉俗幾乎遍及整個蒙古地區,各地傳說也各有千秋.錫林郭勒的傳說似乎更富有戲劇性:一獵人到山中打獵,午間自烤野物飲酒。這時有二強盜潛來,趴在獵人頭頂的懸崖偷觑,他倆的頭影照進獵人的茶碗裡。獵人看到這“杯中賊影”并不害怕,便把肩胛上的肉割下好多塊,順口說道:“肩胛骨,大家吃嘛,吃!”東西南北撤出去,張三李四喚一通。強盜以為崖底人多,怕吃眼前虧,便逃之天天。從那以後,就形成了不能獨食肩胛骨的風俗。

(2)肩胛骨,能打卦

肩胛骨人畜都有,一頭通過窩骨疙疸連接前臂骨,一頭通過脆骨連接着軀幹的肌肉,獨立而完整。上面有鍋、馬徑、水井、草場等牧區習見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古人就以此作為占蔔

的根據,發明了肩胛骨蔔。蔔時先要洗手淨面,對肩胛灑奶祝福,再向神佛祈禱,使其具備靈氣,這才開始占蔔。占蔔的肩胛,分黑白兩種.吃淨肉以後使用來占蔔的,叫作白肩胛。啃淨肉以後再燒黑用來算卦的,叫作黑肩胛。彭大雅所謂“其占筮,則灼羊之坎子骨,驗其文理之逆順,而辨其吉兇,天棄天予,一決于此,信之甚笃,謂之燒琵琶”,大概指的就是後一種了。肩胛骨,三角扁平,形同琵琶,故也稱琵琶骨。有說“胛”、“甲”通假,胛骨就是甲骨,那麼其來曆就更早了。宋朝徐霆一行奉命出使蒙古時,窩闊台汗數次燒琵琶,決定他們的去留。結果都是該去,徐霆一行才返回京都.可見胛蔔對蒙古古代是何等重要。

胛蔔為何如此靈驗?民間也有說道。講是很久以前,一位好漢要娶人家可汗的公主,騎馬摔跤射箭這“好漢三技”全勝利了,最後可汗把公主藏起來,讓好漢去猜,猜出來就把女兒嫁他,否則前功盡棄。好漢沒了辦法,就找他們鄉間一個牧民幫忙.牧民拿出一個黃山羊的肩胛骨,端詳一陣,說是卦巳算出,隻是不敢明盲,因為可汗身邊有黃黑兩位算卦先生,會算見誰向你洩露了機密,這樣我便活不成了。好漢苦苦哀求,牧民就想了個辦法:自己藏進大鐵鍋下面,對着茶壺嘴子,把機密告訴丁好漢。好漢便當丁額驸(驸馬)。可汗不相信這是好漢自己猜出來的,便讓兩位先生占了一課。黑臉先生說:“此乃鐵身之人所告。”黃臉先生說;“此乃銅口之人所告。”可汗勃然大怒:“世上哪有鐵身銅口之人!”便把兩位算卦先生殺了,但牧民卻從此出了名,于是便傳下用肩胛占蔔一法,而且以黃山羊的最為靈驗。

(3)肩胛骨,能警戒

上面的故事和做法,都說明肩胛骨有先驗之性,透着股靈氣,具有某種暗示、警戒的作用。至今牧區有些關隘險路,往往把肩胛骨和幾根長肋骨一起挂在樹上。風吹肋骨打在肩胛上,發出丁零當啷之聲,提醒過路人前面有危險,不可冒然行進。或者于路的中間,橫拉一條皮繩,把許多肩胛像旗幟一樣挂在上面,同樣起一種警戒的作用,如同今日公路兩旁的标志牌一樣。

肩胛骨上大下小,有柄可握,薄而易響。鄉村孩子便在上面打兩個孔,拴上兩枚銅錢,像撥郎鼓一樣滿村裡打着搖。這樣雖能起到提醒的作用,但警戒的意味已經沒有了。

(4)食肩胛,忌諱多

肩胛為骨中奇者,講究頗多。孩子不能啃肩胛骨,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啃肩胛骨,外甥不能在舅舅面前啃肩胛骨.遊牧倒場時,不能把完整的肩胛骨丢在舊營盤上,一定要砸碎再扔掉。如今牧區往來做買賣的三輪與日俱增,過去扔掉的骨頭也成了收購之物,但牧民仍不出售肩胛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