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除了油錢(電費),車險保費也是有車族的一大剛性支出。
就在今年9月,陝西、廣西、青海三地開始試點商業車險實施自主定價,即保險公司可根據公司經營情況自主設定。目前看來,試點推進的效果已經開始有所顯現,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車險保費下降。
上述三地的車主能省多少?親曆者最有發言權。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記者找到一位來自試點地區——陝西西安的車主,跟蹤其在三次費改後購買車險的體驗,為全國車主的保費降幅預期以參考。
另外,記者從當地的一家财險公司獨家獲得的保費數據也顯示,以新車承保“車損險 50萬的三者險”為例,價格在十萬出頭的車型對應的保費降幅超過了30%,年節約保費約為1400元。
又到了一年的續保時間節點,車主錢先生這次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保費低了不少”。這是一位來自西安的車主,座駕是一輛車齡3年多的比亞迪,就在上月初,錢先生剛剛在某财險公司完成了續保操作。
“去年買的三者險(保額50萬元)保費有2400(元)多,這次還加保了車損險(保額4萬元),還有一個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險,保費一共才2000塊。”錢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記者說,單從三者險保費來看,今年也就五六百,真的是降了很多。
錢先生這次愉快的投保體驗,還在于他所在的西安市,正落在三次費改的試點地區内。而全國的其他非試點地區,目前還處于二次費改階段。
在2017年7月第二次費改逐步實行之後,對于全國各地區而言,自主核保系數、自主渠道系數的進一步放開,為車險保費下降打開了空間。以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記者此前調查的大型财險公司車險報價為例,二次費改後,保險公司對于不少車主都給出了“地闆價”,即以理論上自主核保系數、自主渠道系數的最低值給出的。
根據某大型财險公司的報價,在二次費改前後,一輛車齡6年的大衆Polo車的保費降幅是7%左右,報價車輛所在地區是北京,由于該車輛1年内未出險,車主還享受到0.85的無賠款優待系數,最終獲得的費率折扣是0.5419。當然,如果車主保持連續三年沒有賠款的記錄,無賠款系數可以低至0.6,這意味着費率折扣能到0.3825。
不過,對于更多的車主而言,對于二次費改降價的感知還不太明顯。上海車主王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記者表示,自己的愛車在今年三月份續保,1年内出險過一次,跟2017年相比并沒有感覺到保費有太大變化。
王先生坦言,其實再多1次出險,保費上也就增加個幾百塊,一般保險公司業務員也會送些加油卡之類的,所以自己一般遇到有刮擦就會去報。他說,“像今年3月份投保就送了700塊的卡,有返點對實際的保費支出還是影響挺大的。”不光是油卡,電影票、糧油卡、購物卡以及免費的保養、洗車等都是消費者熟悉的返點措施。
所謂返點,就是為了争奪車主客戶,銷售渠道和代理人将手續費的一部分返給車主。從短期來看,取消手續費返點對于客戶來說相當于變相漲價。這也是在今年8月份強調手續費“報行合一”和手續費自律之下,市場傳言“8月起商業車險漲價”的背後原因。
有意思的是,與非試點地區車主仍然在意是否返點大不同,上述西安地區的車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記者,“以前返點還覺得有也挺好,保費一下子降這麼多,感覺(返不返點)都無所謂了。”
根據銀保監會陝西監管局公開信息,“截至10月25日,陝西29家經營車險的産險公司均實現商業車險新産品上線運行。”由于車均保費較改革前降幅顯著,“消費者普遍受益,獲得感明顯增強,商業三責險保額和部分險種投保率有所上升,風險保障程度顯著提高,風險與費率更加匹配。”
财險公司在當地的經營數據也佐證了試點成效。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記者從當地一家經營車險的險企處獲悉,自2018年10月以來啟用新的商業車險費率方案之後,該公司在西安市場試點2個月,保額上升了15%。從一組承保數據來看,試點前後,對于不同的新車車型報價平均降幅在30%左右。
以長安CS55為例,投保“車損 50萬的三者險”對應60萬總保額,費改前的保費是4500元,費改後是3100元,保費降幅為31.11%。這意味着,若西安車主給十幾萬的新車投保,在三次費改試點後要比試點前少交1400元。
此外,若投保車型為二十幾萬檔次的上汽大衆斯柯達柯迪亞克,上述投保組合對應70萬總保額,費改前的保費是6000元,費改後是4500元,保費降幅為25%;若投保車型為五十幾萬檔次的豐田酷路澤FJ CRUISER,上述投保組合對應100萬總保額,費改前的保費是14200元,費改後是9900元,保費降幅為30.28%。
随着在試點地區完全放開自主定價,車險保費的大幅下降必将攤薄财險公司的經營利潤,這也意味着渠道費用下降是必然趨勢。根據銀保監會對财險公司新商車條款和費率的批複,商業車險保費=基準純風險保費/(1-附加費用率)×無賠款優待系數×交通違法系數×自主核保系數×自主渠道系數。其中,附加附加費用率預定為35%。
在業内人士看來,車險手續費競争的曆史源遠流長,險企徹底實現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定價,才是這一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一位财險公司人士在與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記者交流時表示:
“從2018年開始整個行業的費用率逐步在上升,行業的綜合成本率現在已經接近100%。在此情況下,營改增後手續費超15%進行列支等不利因素交織,行業的費率水平與整個行業是否健康可持續發展變得更加重要,通過市場化手段讓費用合理有效的支出,對這個行業也是一個貢獻。”
車主王先生坦言:
“如果真的能讓保費降三成,才是改革給車主們帶來的真正的實惠,畢竟返不返點、能返多少不确定性太大,況且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每日經濟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