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民講究環保節能的時代,減小汽車排量已成當今潮流。
但是在幾十年之前,那卻還隻是一個世人尚未意識到化石能源終有一天會消耗殆盡,而汽車的排量也隻與動力劃等号的時代。
60年代的美國豪車基本都有300多馬力
二戰後經過改造和恢複的美利堅呈現繁榮景象,地大物博的老美還概括出排氣量無可代替的豪言壯語。
而在另外一端相對狹窄的歐洲和日本,也在一同慢慢走出戰争的陰影。
歐洲把這類車子叫Microcar,而日本則把它們稱為K-car,下面我們一起就細數一下排量最小那些萌車吧!
▼
• 1963 Peel P50 : 49cc
也許P50的設計者Cyril Cannell先生也不會想到,多年之後它的作品竟會以1340mm×990mm×1200mm的三圍成功被評為全球尺寸最小的量産汽車,并載入了吉尼斯世界記錄。
Peel P50除了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汽車之外,其搭載的49cc“兩沖小心髒”也有入選全球排量最小汽車的潛力。
49cc是什麼概念?隻能用摩托車來做參照了,大概和現在的一台小型單人踏闆摩托的排量相仿,所以将“微型心髒”安裝在一輛“汽車”上,确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官方聲稱位于底盤一側的49cc單缸發動機可爆發3.3075kw(話說盡量多公布幾位數,看起來會有強大一丢丢的視覺效果)的最大功率,并搭配三速手動變速器,推動隻有和一個成年人(59kg)差不多重量的玻璃纖維車身,以它的推重比來算,拉動P50并不算得上太過費勁。
下車之後隻要握住車尾把手向上提,P50完美變身帶輪子的大号“購物袋”,正如P50的廣告所說:One adult and a shopping bag(一個成年人和一個購物袋)。
你可以把它拉上電梯、寫字樓、甚至可以把它直接塞在你車子的後備箱裡面……所以它并不需要倒擋。
有人還調侃P50隻有61km/h的極速就應該入選全球最慢汽車之一,但換個角度來看待它的話,自帶手拉功能的P50卻能以絕對的速度優勢成為全球最速“購物袋”!
最速“購物袋”的産量并不多,1963年開始生産到它停産大概隻制造了50台,在50多年之後的2012年,Peel成功複刻了五十台加入倒擋的P50。
▼
• 1965 Peel Trident : 49cc
第二名同樣出自Peel家,但由于它是晚輩的原因所以将它落在老二的位置(瞎說的)。
和有着全球最小汽車稱号的前輩比起來,擁有更長更寬車身的Trident可以多載一個人。
在尺寸增加的同時,整備質量随之漲至90kg,加上發動機排量和動力都和“購物袋”(P50)基本保持一緻,導緻極速下降到50km/h。
獨特的“翻臉式”車門頗有戰鬥機駕駛艙門的風範,就算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也顯得相當新穎,畢竟在其它車上很難找到類似的設計。
但開車前一定要記得把“車門”鎖到位,在行駛過程中車子和你“翻臉”并不是一件好事。
全玻璃的泡泡車頂為車内創造了極佳視野的同時,它還會給你一種無車頂的錯覺。
但大家可以腦補一下炎炎夏日時,坐在完全透明泡泡裡會是什麼感覺?
當然啦,換作在終年陰雨綿綿的腐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反而在Trident車内看雨卻是一種享受,一種别的車提供不了的、獨一無二的車内視覺。
▼
• 1980 Ligier Js4 : 50cc
靠賽車起家的Ligier,目前是歐洲最大的免駕照微型車制造公司。
雖然出自賽車世家,但又高又瘦的Js4看起來就像一台裝上了車門的高爾夫球車。
Js4搭載的50cc發動機依舊是小型單人踏闆車的标準排量,由于比樓上的P家兩兄弟排氣量大了1cc,所以落到第三的位置。
對于隻有3匹馬力的單缸小心髒而言,單單是要拉動Js4那215kg的整備質量就鴨梨山大了,再配上CVT無級變速器,能達到45km/h的極速也算是個奇迹。
Js4停産後不久就被同樣是50cc排量的Js6取代,但最大馬力由原來的3匹暴漲到9匹,極速上探至75km/h。
一代之差就換來這麼大幅度的進步,隻能說Ligier認真起來連它自己都怕!
▼
• 1955 FujiCabin : 121cc
以下介紹的富士自動車并非是指富士重工業(Subaru) ,而是fuji jidousha。
富士自動車前身是日造木株式會社,公司主要業務是制造和木材相關的軍事用品,戰後從事軍用車輛維修和拆除工作。而富士自動車則于1947年在東京創立。
誕生于1955年的Fuji Cabin要比公認的K-car鼻祖斯巴魯360還要早上幾年,同時它還是日本汽車工業史上第一款采用纖維增強塑料(FRP)和玻璃鋼車身的量産車。
優美圓潤的曲線配上單體前大燈勾勒出Fuji Cabin獨特的“表情”,這個設計不禁想讓人想起小黃人斯圖爾特。
2900mm×1250mm×1270mm的三圍讓Fuji Cabin完全符合當年日本政府的K-car法規,同時短小的身材讓它可以很靈活地穿梭在并不寬闊的日本街道之中。
Fuji Cabin的内飾非常簡潔,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僅配備了手動雨刷和一個速度表,而方向盤側被一個就像在自行車拆過來的車把手代替。
得益于纖維增強塑料、玻璃鋼材料的應用,Fuji Cabin的整備質量隻有區區130kg。
相比于上面介紹的50cc車款,121cc的Fuji Cabin理論上動力儲存要比上面幾位充裕得多,但5.5匹的最大馬力隻為它帶來60km/h的最高車速,極速甚至比第一位的“購物袋”還要慢了1km/h。
由于當年的玻璃鋼和FRP材料的生産與制造工藝并成熟,最後Fuji Cabin因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問題在1957年停止了生産,總産量僅隻有85台。
▼
• 1958 Subaru 360 : 356cc
最後介紹的是同樣來自東瀛的斯巴魯360,市場上取得極大成功讓這款K-car鼻祖成為公認的日本國民車,360的成功也為斯巴魯日後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斯巴魯360是參照大衆甲殼蟲開發而來的車型,但前臉的“眼袋”燈框要比甲殼蟲更顯呆萌。
除了外形相似之外,360還采用跟甲殼蟲一樣的後置後驅布局。
2990mm的車長讓360可以穩妥妥地坐下四個人,四輪設定也完全看不到摩托車的影子。
360前期車款搭載代号為EK31的365cc的雙缸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6匹,而後期版本發動機排量增至423cc,最大馬力也漲至23匹,和發動機匹配的是一台當年十分前衛的4擋手動變速器。
360在産十餘年間除了衍生出敞篷版和旅行版之外,1968年還推出了運動版本360 Young SS,運動版最大的變化莫過于外觀的運動化處理和對動力系統的強化。
EK系列發動機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在排量不變的情況下,最大馬力由原來的18匹提升至36匹,極速可達120km/h。
▼
時至今日,無論是Microcar還是K-car,短小靈活的它們不再是廉價的代名詞。
它們除了擁有一個讨人喜歡外形之外,靈活多變的内部空間、完善的安全配置、較低的維護成本也是其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